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用愛心作艾馨 宗菊梅關心陸配姊妹◆文/林芳聿《交流雜誌111年6月號第183期(歷史資料)》

居住江西省撫州市的宗菊梅,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備受寵愛,商科畢業後,在當地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宗菊梅和先生相識的過程,猶如電影一般。20多年前,表姊一句無心的玩笑話「走走走,明天一起去看年輕的臺灣佬,聽說很帥耶!」開啟了她與先生的緣分。當年,先生因好奇心驅使,陪著親戚到江西相親,菊梅正好趁工作休假時,跟著表姊一同去湊熱鬧,因緣際會開啟了兩人的緣份。

不服輸!一句臺語都不會到很「輪轉」

兩人決定互許終身,宗菊梅的家族中,幾乎沒有人相信從未出過遠門的她,居然要嫁到臺灣,尤其父親更是不捨寶貝女兒要嫁到遠方,內心充滿擔憂。不過,當母親看到老實木訥的先生,再加上宗菊梅堅定表達夫婿是值得託付終身的對象後,才放寬心同意這門婚事。

夫家是道地的彰化人,在當地開五金加工廠,嫁來臺後,兩岸語言的差異,讓一句臺語都不會說也聽不懂的宗菊梅,靠著比手畫腳跟家中長輩溝通。但不服輸的性格,以及勇於挑戰的拚勁,她每天不斷地學習,不到幾年光景,已經可以到婆婆的店幫忙,說得一口很「輪轉」的臺語,客人也很喜歡跟她聊天。

致力關懷陸配姊妹 創立彰化縣新住民發展協會

宗菊梅說,來臺前10年,生活重心放在家庭上,全心全意照顧先生、小孩,沒有機會認識其他的陸配姊妹。有一天,宗菊梅在家中接到一通縣政府的關心電話,關懷她在臺生活的情形,並寄送一份刊物給她。

刊物中一則刊登新移民講師課程,讓她很心動,心想孩子也大了,想藉機多學習新知識、更加融入臺灣社會。先生得知後,非常支持也鼓勵她多參與、學習,這樣的契機,讓她步出家庭、踏入新的領域。回想當時,課程僅僅只有10人報名, 8位是陸配姊妹,她認識新朋友,也有了自己的交友圈。

「好奇寶寶」的她,聽到協會經常舉辦各種活動,跟著繳會費參加。宗菊梅主要參加越南姊妹「新住民協會」舉辦的活動,「協會辦的活動好好玩啊!越南姊妹們聚會時用自己的家鄉話對談,讓人羨慕。陸配姊妹們怎麼沒有這樣的社團!」這樣的念頭在她心中悄悄萌芽。

當時有位友人,邀請她一起創立以陸配姊妹為主的團體。為了成立陸配姊妹協會,宗菊梅特地北上觀摩移民節活動,學習如何舉辦大型活動,一肩擔起協會的設立登記。她笑說,「當時我連手機發短訊都不會呢!」

創會時有30位參加,是菊梅靠著累積下來的好人緣,透過參加課程時認識的陸配姊妹們,呼朋引伴號召加入。當時所認識的志工,更是鼎力相助,協助她辦理行政作業、寫計畫、送文件、租借創立大會的場地等。一直到現在,她都很感謝當時貴人的幫忙,讓辛苦終於有成果。

民國100年間,宗菊梅發起的「彰化縣新住民發展協會」正式成立,這是彰化縣第一個全陸配姊妹自主成立的協會。協會成立後,致力協助陸配姊妹適應在臺生活,舉辦許多課程,像是職業訓練、技能培訓、關懷新住民家庭教育課程、神廚大賽、配合公告就業服務站人力資源、冬令救濟、急難救助等,服務包羅萬象。

不少姊妹是較為弱勢的一群,她說,常常接到姊妹們急需喪葬費用,甚至有其他縣市的理事長轉介的個案,她會幫忙聯繫慈善團體捐助,「大家都是遠嫁來臺的姊妹,雖然彼此不認識,但能幫忙多少就儘量幫忙」;某日深夜,突然接到姊妹打來哭訴遭受家暴,被丈夫趕出家門,還帶著兩個小孩在外遊蕩,宗菊梅心急如焚,當時先生二話不說,大半夜立刻開車帶她去找人。她坦言,協會常常遇到這些令人難過的個案,尤其單親家暴或生活困頓案例,只能盡全力想辦法幫忙。

協會成在地姊妹的避風港

有個姊妹當年來臺後,不適應在臺生活而罹患嚴重的憂鬱症,有一次參加她在自家工廠舉辦的新年春酒,兩人認識後,宗菊梅得知姊妹情況,時常帶她參加活動,打開心房。如今走出憂鬱症的她已是一位茶藝師,時常表達「很開心當年有協會的幫忙,給了重生的力量」。宗菊梅只要聽到姊妹有困難都義不容辭地盡力協助,對姊妹們來說,協會是大家的避風港,更是彰化姊妹們的定心丸。

直率的她把「我們有能力幫忙姊妹,就儘量幫忙,能幫多少算多少」掛在嘴邊。她看到協會成為姊妹們的依靠,成為她們臺灣安居樂業的助力,便深感欣慰,不負當初成立協會的初衷。

一起當小老闆 艾馨園讓姊妹入股

宗菊梅熱心參加縣政府舉辦的活動,忙碌於協會與姊妹事務,後來與姊妹們做起小生意,一同創業賣起家鄉滷味,後因先生罹患重病,她不假思索地放下手中的工作,全心全意照料先生。

先生身體逐漸好轉後,宗菊梅被現在的老闆聘請到複合式賣場的擔任業務,老闆看中她圓融、活潑的特質,邀請她加入「艾馨園」經營。「艾馨園」是一間由農委會輔導的田媽媽餐廳,也是全臺灣唯一以艾草為主題的生態農場,農場裡有許多創新結合農村體驗。

宗菊梅在經營「艾馨園」時,也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方式,身為新住民的她,為許多陸配姊妹提供工作機會,最特別的是,還歡迎姊妹們入股,讓她們一同擔任餐廳的小老闆,充分體現多元融合的特色,她更笑說,「歡迎大家隨時來打工」。「艾馨園」用艾草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特性,製作許多防疫用品,並與當地協會共同捐贈防疫用品給社福團體及新住民姊妹、醫護人員。

此外,她與姊妹們組織舞蹈藝術坊,期望以公益表演為臺灣社會帶來新氣象,她說,我們不需要宣傳,這些都是姊妹們發自內心的善心,一直以來新住民被臺灣社會照顧,現在有能力也有這個機會回饋社會,幫助臺灣的弱勢族群,持續為臺灣社會投注正能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