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低生育率危機 先進國家加大力度挺育兒◆文/葉珊南《交流雜誌111年4月號第182期(歷史資料)》

生育率下降已成為本世紀全球面臨的嚴重問題。BBC報導,全球生育率大幅下降,將會對全球造成劇烈衝擊,各國政府的因應政策,似乎遠跟不上變化的腳步。代表著21世紀末,多數國家都有人口萎縮的現象,包括日本、義大利和西班牙等23個國家,預計人口將在2100年減少一半。

少子化造成的人口萎縮和高齡化社會,象徵全球人口結構將由年輕化逐漸轉變高齡化,隨之而來的社會問題,如繳稅、保險和長照議題都是重中之重。許多國家想辦法祭出增加產假和陪產假、公共托育和生育補助等措施,企圖提高生育率。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富裕國家的生育率雪上加霜,美國出生率創歷史新低;法國出生人數下降到二戰後最低;中國大陸出生率則為千分之8.52,創43年來新低。

美國政府大撒幣 退稅補助救生育

美國二戰後經濟穩健成長,形成戰後嬰兒潮,到了2020年生育率卻創歷史新低。除了疫情因素,也凸顯在美國的育兒環境有待加強。美國政府雖然沒有直接推出「催生法案」,卻透過各種方式提供補助與優惠措施,企圖提高生育率。

2021年,總統拜登宣布在疫情紓困案中加入兒童福利,提供多數家長每名孩童每月最高300美元的補助,全美有6,900萬名、超過93%兒童受惠,主要是確保有孩子的家庭有穩定收入。根據換日線報導,同年政府提高有小孩的家庭退稅補助金額,父母雙方年薪上限44 萬美金的家庭,若家中有18歲以下的孩童,政府提供 3,000 美元補助;6歲以下孩童則可拿到3,600 美元。未滿13歲孩童的保母費用可以抵稅,最高每個小孩可抵 3,000美元。教育方面,政府提供4年免費教育,包括2年的免費幼兒園和2年的免費社區大學。

美國政府實行「大撒幣」政策,但對提升生育率效果有限。根本原因在於世代差異和貧富差距擴大,以及缺乏配套措施。舉例來說,美國至今沒有完整的育嬰假制度。1993年,聯邦探親假和病假法規定,人數超過50人以上的僱主必須允許他們在一定條件下「不帶薪」休假最長達 12 週。雖然現今美國女性可享有12週產假,但《哈佛精神病學評論》表示,私人企業員工真正有薪產假比例僅 16%,有4分之1女性因為沒有產假的保障,生完小孩10天內便回到工作崗位。在美國,女性生完小孩後,即使是留職停薪,被公司「奪命連環call」回去上班的例子司空見慣。

從結婚到育兒 日本政府全都顧

日本是高齡化社會的指標國,積極實行各種提高生育率措施。2019年,當時的首相安倍晉三宣布,日本公民及外國納稅人,無論收入多少,從3至5歲上幼兒園到16歲國中畢業為止,學費全部免費,由國家負擔。16歲以下的孩子可領補助金,1至3歲每人每月可領1萬5千日圓;3至16歲每人每月可領1萬日圓。醫療方面,孩子16歲前看病的醫療費全免。

為了降低育兒負擔,日本政府嘗試結合科技輔助,發展育兒科技服務。科技新報指出,日本經濟產業省與小田原市發起聯合計畫,讓市民嘗試育兒科技產品,功能包括嬰兒哄睡、遠端監看和自動哺育嬰兒等。人工智慧裝置偵測到嬰兒在哭,就會開始自動分析嬰兒哭啼的可能原因,若不需要大人特別過來處理,機器會發出安撫嬰兒的聲音幫助哄睡。針對新手爸媽,還提供遠距顧問服務,若有懷孕或哺乳期婦女各種疑難雜症或用藥諮詢,都可以協助回答問題。

超前部署的日本政府不單在生育方面提供補助,還想辦法鼓勵年輕人步入婚姻。調查顯示,日本25歲至34歲適婚年齡男女不願結婚的理由之一是「缺乏結婚資金」。政府在2020年宣布,新婚生活補助從原本的30萬日圓調升1倍至60萬日圓,並放寬年齡及家庭年收入條件。

疫情下的嬰兒潮 德國出生率創新高

場景轉移到歐洲,2021年德國出生率達到 23 年來最高紀錄,引起世界各國關注。其實,德國政府為了提高生育率付出不少努力,自2007年起實行父母都可領的育嬰津貼制度。德國育嬰津貼金額取決於收入,高薪者可領原本薪水的65%,低薪者可領100%,父母最多可連續領14個月。除了育嬰津貼之外,還有養育孩子的兒童金,養育1名子女每月能獲得219歐元,一直領到孩子18歲。從2015年開始,育兒假的時間變得更彈性,孩子3歲到8歲,父母可申請長達24個月的無薪育兒假,僱主不能拒絕。

友善的育兒環境能有效提高生育率,近年德國政府廣建幼兒園,讓雙薪家庭可以兼顧工作和孩子。例如,第一大城柏林有將近3千家幼兒園,提供17萬名孩童托育服務,費用全由政府支出,受到民眾支持,提高年輕夫妻生孩子的意願。

全球籠罩疫情,出生率普遍低迷,逆勢成長的不只德國,還有著名的育兒天堂北歐國家。根據《國家地理雜誌》報導,2021年第二季度,冰島出生人數比往年平均增加16.5%;芬蘭出生率成長7%;挪威和丹麥則是5%和3%;瑞典增加1%。冰島高生育率還造成托育機構供不應求,甚至有助產士從波蘭、澳洲和德國前來支援。維也納人口研究所研究員庫博特卡認為,疫情期間芬蘭封禁措施較緩和,也許是促進生育率成長的原因之一。

「育兒天堂」北歐 

政府一手包「從搖籃到墳墓」

北歐是著名的「育兒天堂」,稅收高,社會福利也是領先全球,最為人所知的「從搖籃到墳墓」都由政府一手包辦。從女性得知懷孕,就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和福利補助。孩子出生後,父母還有帶薪產假和育嬰假,以及至關重要的公共托育服務。

瑞典的生育福利政策和友善的社會氣氛時常為他國取經。從日常生活來看,保障孕婦的工作權,若懷孕期間身體不適無法上班,政府提供相關補助減低經濟負擔。瑞典職場,父母請育嬰假的情況相當普遍,很少遇到公司主管或同事刁難。懷孕期間還有免費定期產檢的服務,不論收入高低的家庭都有基本的醫療保障。

孩子出生後,男方有10天的支薪陪產假,之後雙親共享480天育嬰假,其中390天的津貼依照收入比例發放。值得注意的是,育嬰假不是只有婚生子女專屬,只要是新生兒的家長(無論性別),不管有沒有婚姻關係,孩子是領養、親生或重組家庭,都能享有育嬰假。孩子出生後開始領每月1250克朗的兒童津貼,直到16歲。6歲至19歲學費全免,若有社會保險,20歲前的醫療費用全免。

瑞典從制度面協助育兒,芬蘭則是送上大禮。在芬蘭,確定懷孕後便會收到重達9公斤的育兒百寶箱,裡頭約有60件物品,從新生兒的衣物、紗布巾、睡袋、床單、溫度計、指甲刀、梳子、尿布、圍兜等用品應有盡有,就連玩具和遊戲書籍也一併附上。實用的育兒手冊,讓新手爸媽了解如何照顧寶寶,就連產後憂鬱和夫妻產後關係亦詳細說明,有效緩解不少爸媽的壓力。這款百寶箱大受歡迎,用途相當多元。

由於材質堅固,把裡頭的用品拿出來後,能當新生兒的嬰兒床,等孩子長大後又搖身一變成玩具箱。雖然孕婦可選育兒百寶箱或折抵現金(約170歐元),但絕大多數的人還是選擇超值的育兒百寶箱。而芬蘭家長都能享有164天育嬰假,懷孕女性能多1個月支薪假,還可根據需求,調動69天育嬰假給另一半。至於單親家庭,則能享有一般夫妻育嬰假的總和。

搶救生育率已是全球多數國家當前挑戰。綜觀各國經驗,政策必須對症下藥才有作用,比起發放津貼和獎金,營造友善的育兒環境、制度和社會氛圍才是提高生育率的關鍵所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