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台中精機」成功轉型 智慧標竿企業◆文/林之飛《交流雜誌111年4月號第182期(歷史資料)》

工具機大廠「台中精機」,即將在2023年迎來第70個年頭。歷經創業、擴充、重整及轉型升級,董事長黃明和與公司夥伴們共同讓黑手工廠轉成智慧機械企業,打造臺灣第一座工具機智慧工廠,成為臺灣工具機產業轉型成功的企業。

「台中精機」創立於1954年,以所謂的「黑手業」傳統工具母機起家。剛成立時,故董事長黃奇煌與其他合夥人僅租用4坪大的屋簷當作廠房,主要生產牛頭刨床及皮帶式車床。經過69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橫跨兩岸、客戶遍布全球,且年營收超過70億元的工具機帝國。

金融風暴引爆財務危機

黃明和回憶起父親創業過程,直言很辛苦,他與兄長們陸續回公司幫忙。淡江大學財務會計系畢業的黃明和,1981年進入公司,從事行銷企劃、開發新市場等工作,最後接掌「台中精機」,努力在父親打下的基礎上,繼續發揚光大。

發展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1990年「台中精機」上市,黃明和希望藉公司多元化經營並逐步擴大規模。因財務槓桿較高,1998年碰上亞洲金融風暴,隨即爆發財務危機,迫使公司在當年下市。

在擴張的路上摔了一大跤,所幸員工、股東、協力廠及客戶都很支持。經歷15年重整,「台中精機」終於在2013年重整成功,黃明和感嘆,父親先一步離世,沒辦法看到「台中精機」浴火重生。

重新站起來後,黃明和思考,若要能讓「台中精機」永續發展,一定要與時俱進,轉型升級。黃明和到日本參訪位在富士山下的電腦數值控制器(CNC)及工業機器人大廠發那科(FANUC),以及金屬加工機械大廠天田(AMADA),打破對黑手工廠又髒又亂的印象,「非常漂亮,簡直是山中傳奇」,興起在臺灣打造一個類似工廠的夢想。

配合政策 順勢而為

2012年政府推動工業4.0,其後再度推動智慧機械,持續鼓勵企業數位轉型,臺中市政府希望打造智慧機械之都。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黃明和想,「『台中精機』是臺灣整個工具機產業的縮影,公司的歷史及產品發展都具有代表性。為了讓公司好好發展下去,希望『台中精機』變成智慧機械之都中,具有代表性、智慧機械的代名詞,應該推動『台中精機』脫胎換骨。」

下定決心,加上公司重整成功,下市之後財務也自主,黃明和開始領導公司進行數位自動化改造。原本位於臺灣大道旁的工廠不適合再擴大規模,他開始尋找適合的土地與蓋廠資金。

一開始,尋地過程並不容易,幸好「台中精機」符合臺中市政府規劃的標竿企業標準,2013年順利取得臺中精密機械園區標竿企業用地後,成功向銀行借貸約20億元的資金,順利讓新廠動工。

轉型智慧機械標竿企業 重拾榮耀

新廠興建的同時,黃明和先在舊廠踏出數位轉型的第一步。打造一條小型的自動化加工示範線,接著進行企業ERP系統的升級換代,再思考如何轉移至新廠變成完整的工業V4.0智慧加工生產線和智慧組裝線,逐步推動「台中精機」整體數位化智慧轉型。

黃明和說,整體數位轉型絕對不是一蹴可幾,「這是從一個點,如財務點、行銷點、製造點開始,然後串成一條線,再交織成一個面,點、線、面,需要一段時間。」

這樣的過程並不簡單,黃明和強調,經營者一定要下決心去推動,整合相關部門,公司人員的想法、作法也要更新,不能過於守舊。

坐落於大肚山臺中精密機械園區、佔地約1萬坪的「台中精機」智慧工廠,配置8條高效率工具機智慧組裝線(VSP),與4條智慧加工生產線(VSM),配合物聯網、AI、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際運轉後,整體工廠問題反應速度、問題處理時效、產線生產周轉率及良率均大幅提高。

大方不藏私 與協力廠共生共榮

數位化、智慧化的另一個好處,即在「行銷上變成最有說服力的利器」。智慧工廠於2020年7月1日落成之後,黃明和不藏私,大方開放給產官學界及客戶、同業參觀。

黃明和說,「工作母機是一切機械之母,『台中精機』做很多零件,再組成賣給客戶的工具機,客戶又買我們的工具機去做各式各樣的零件,我們算是最完整的智慧加工線、智慧裝配線,當工廠內展示出產線的數位化和智慧化能提高產能產值,客戶看了就會很有信心,覺得來找『台中精機』是對的,也助推公司的營業額。」

黃明和說,「台中精機」的數位轉型還沒做到100分,僅完成7、8成,無論軟體、硬體還有很多東西待優化,「事實上一直有努力改善的空間,不能自以為已經100分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此外,「台中精機」要重點加強的,還有數位行銷、數位服務部分。除了持續開發更多App,疫情大幅增加海外維修成本,公司還想導入元宇宙概念(Metaverse),利用AR技術測試兩款用於遠端售服的硬體,RealWear HMT-1和Microsoft的HoloLens 2,希望增強幫客戶遠端維修、售服的能量,繼續完善「台中精機」智慧機械版圖。

面對挑戰 邁向永續發展

2018年起,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陸續發生,國際情勢不斷變動,增加企業經營難度,黃明和認為,不管國際情勢如何,公司想生存下去,最基本的就是要不斷的研發創新,與時俱進。

黃明和說,「就像『台中精機』從牛頭刨床一路做到傳統車床,再做CNC、車銑複合機、五軸機、多軸機,再走到全產線自動化、智慧化、客製化」,敦促自己進步,企業才有基本的競爭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