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中國大陸能源結構的轉變與挑戰◆文/譚瑾瑜(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交流雜誌111年2月號第181期(歷史資料)》

中國大陸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崛起、成為世界製造工廠的同時,亦成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地區。在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做出逐步取消對煤炭和化石燃料補助以及降低化石燃料相關投資的共識下,中國大陸已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以及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承諾,十四五規劃則提出至2025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需較2020年降低18%的目標,並要求各省市積極應對。

2021年10月底公佈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中,除強調上述目標外,也提出到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初次能源消費比重達25%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公尺,以及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等目標。

想要達上述節能減碳目標,中國大陸能源消費結構須更大幅度調節,此亦體現近期嚴格執行、收緊「能耗雙控」政策,針對能源消耗的總量、強度等兩項指標進行嚴密的控管,如何確保自身能源供給穩定下達成上述目標,是中國大陸十四五時期重要的課題。

中國大陸仰賴進口能源仍難改變

中國大陸能源稟賦為「多煤、缺油、少氣」,能源生產與消費均以煤炭為大宗,近3年煤炭佔能源總生產量比重超過65%,而總消費量比重雖降至6成以下(2020年為56.8%),仍遠高於其他能源。在國際減碳趨勢下,中國大陸早在10年前開始調節能源結構,減少煤炭的使用。然而中國大陸經濟崛起,能源消費總量迅速攀升,以2020年能源消費量為例,相較於10年前(2010年),能源消費大幅成長38.1%。能源需求上揚,中國大陸能源生產量已不符所需,除增加煤炭生產總量外,原油及煤炭也是中國大陸能源進口大宗。

2015年至2020年間,中國大陸煤炭及原油進口量逐年增加,2020年中國大陸原油進口量為5億4,239萬噸,較2019年增加7.3%,其進口金額達1,784.53億美元;同期間煤炭進口量為3億399萬噸,相較於2019年增加約1.5%,其進口金額達202.87億美元。

基於能源安全考量,中國大陸透過走出去戰略進行石油跨境投資及併購,也有所斬獲,2004年起建設戰略石油儲備基地,迄今預估存油量90天左右,已具備調節原油價格能力,2021年9月首次釋放戰備儲油調節市場價格,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地區。即便如此,中國大陸的原油消費高度仰賴進口仍是事實,2020年原油消費量較2010年成長5成,同期間原油進口量更增加1.28倍。

為達到「減碳」及「減少對外依賴」的雙重目標,中國大陸逐漸降低煤炭的比重,提高乾淨能源的比重。煤炭從2010年佔能源總生產量比重高達76.2%的高峰後,逐漸降低至2020年煤炭佔初級能源生產總量的67.6%。與此同時,在水電、核電、風電等非化石能源使用上,非化石能源佔能源總產量比重,從2010年的10.4%增加至2020年的19.6%,生產量成長1.46倍;同期間水電、核電、風電等非化石能源佔能源總消費量佔比則從9.4%增加至15.9%。

「十四五」側重省市節能調整產業結構

中國大陸在乾淨能源拓展上十年有成,2020年提出《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將進一步加速非化石能源的開發利用。然而身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地區,僅透過過往的調整能源結構方式恐緩不濟急,且在國際要求減排的聲浪下,中國大陸要達標須有更積極的作為。

近期中國大陸嚴格執行、收緊「能耗雙控」政策,針對能源消耗的總量、強度等兩項指標進行嚴密的控管,要求產業必須在能源消耗強度與消耗總量達到國家設定的標準,強力遏制碳排放。2021年9月諸多省份被要求「拉閘限電」,廣東、江蘇、浙江等地企業亦相繼收到當地政府「開二停五」或「開一停六」等限電停產通知。

中國大陸因新冠疫情控制較其他地區有成效,2021年湧入大量國際訂單,使得中國大陸境內企業用電量大幅提升。由於當前中國大陸燃煤發電比重仍達6成以上,在缺煤情況下,不得不解除澳煤禁令,於2021年10月重新進口澳煤以緩解電力荒,顯見中國大陸煤炭供需失衡及緊張將對電力短缺形成進一步的壓力,可能對經濟活動產生衝擊。

中國大陸過往較重視能源「保供」以促進經濟成長,十四五時期轉以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費為主,以節能優先、能源消費進行總量管制的想法,將控制能耗落實至各省市政府,逼使各省市政府在發展經濟之餘,以能源有限的思維,重新檢視並排序出優先發展之產業類別,逐步淘汰耗能產業,落實節能目的。

在陸臺商經營環境丕變 塑化等耗能產業影響大

中國大陸《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中,能耗強度以及能源消費總量均呈現警戒紅燈的包括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雲南、江蘇等7個省市,另浙江、四川、安徽等3個省市則均顯示雙黃燈。再對照臺商群聚分布,可以看出江蘇在「能耗強度降低目標預警等級」及「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預警等級」均呈現一級警戒紅燈。

江蘇省於2021年12月20日公告節能具體策略,包括深入推進工業節能效能、提升建築效能水準、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強化公共機構節能、提升其他領域效能水準、持續強化重點環節監管等,優先發展先進製造與重點產業鏈,提升能源利用與產出,以達到碳中和要求。除了電解鋁、不含太陽能板之平板玻璃將會進行綠色轉型外,江蘇將針對高汙染、高耗能的兩高產業進行清單管理,透過分類處置及動態監管,建立「領跑者」標竿,使兩高企業依循進行節能措施,未來兩高企業的能耗必須符合國內標竿及國際標準,不合乎者將要求停工改進。

另依據2021年〈能效領跑者遴選工作通知〉所示,領跑者清單實施範圍,包括鋼鐵、焦化、鐵合金、電解鋁、銅冶煉、鉛冶煉、鋅冶煉、鎂冶煉、水泥、平板玻璃、原油加工、乙烯、煤制烯烴、合成氨、甲醇、電石、燒鹼、純鹼、對二甲苯、精對苯二甲酸等20種行業。將江蘇臺商分布產業與上述公告之能效領跑者交叉比對後,可以看出此波能耗雙控政策對在陸臺商影響較大的為紡織、造紙以及塑化產業等,另在江蘇省內之電子產業臺廠,若包含電解鋁及平板玻璃等產品及製程,恐也須提出相關改善措施並預作調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