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為兩岸文書公證把關 高雄地區公證人公會伍婉嫻理事長◆文/葉建麟《交流雜誌111年2月號第181期(歷史資料)》

熱情有幹勁,說話速度超快,這是高雄地區公證人公會理事長伍婉嫻給人的第一印象。多數人對「公證人」這個行業相當陌生,不知道業務內容是什麼。「公證人」與民眾權益息息相關,舉凡租約、金錢借貸契約及保全證據等。在兩岸事務上,則攸關兩岸文書相互流通使用,公證人是辦理文書公(認)證的第一線把關人員,更是兩岸人民互動的見證人,重要性不言而喻。

理工資優生 轉換跑道成公證人

伍婉嫻,土生土長的臺北人,大學念理工科,有天在學校熬夜修改程式,認為這不是她以後人生想要過的生活,行動派的她,開始思考其他出路的可能性,經父親鼓勵與開導後,決定轉念法律。從小就是學霸,理工科轉法律系沒難倒她,就讀研究所時已考上公證人。她笑稱「公證人要考英文,自己英文念得比法律好,就考上了」,還沒拿到碩士學位,就在高雄地方法院擔任公證人,一待就是10年。爾後自行創業開設民間公證人事務所,投身公證行業長達25年。

伍婉嫻坦言,常被問到公證人是做什麼的?她總簡單說「就是幫人家辦公證結婚的」,若進一步解釋就比較複雜了,例如,「法庭上雙方當事人常爭論面紅耳赤,包括當時約定實際如何,兄弟為遺囑內容鬩牆,都是法庭上常見的爭執焦點,如果當初有訂定契約、遺囑或文書先經過公(認)證程序,很多紛爭可以避免」。

也就是說,涉及權利義務的事項,民眾可請公證人針對該法律行為或私權事實作成公證書,證明該行為或事實之存在;或透過「認證」程序,由公證人針對文書作成認證書,證明該文書之作成或形式上為真正,達到證據保存效果,有效減少紛爭,避免曠日廢時的訴訟程序。

擔任法院公證人時,不少民眾衝著法院招牌來辦理公證,自行開業後,須一步一腳印建立執業信用,經過多年不斷的努力,終於建立自己的品牌。伍婉嫻表示,她擔任公證人最大的成就是「當事人的感謝」,曾有當事人認為她是年輕無知的女性,不接受其建議,然而後來事情發展,與她的研判分毫不差,當事人回過頭來頻頻感謝。

見證兩岸婚姻發展史三階段演變

公證業務實際上十分繁瑣,受理當事人諮詢時,須仔細聆聽當事人的家中大小事,並以無比的耐心疏理利害關係,再為當事人量身打造合適的公證書,設法趨近當事人心中「公證書萬能」的夢想。伍婉嫻坦言處理案件時,心境就好比當事人的「管家婆」。 

1993年兩岸兩會簽署「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建立兩岸文書制度化查驗證機制。處在兩岸人民互動的第一線,伍婉嫻見證並處理兩岸開放結婚歷經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7年開放兩岸探親後,許多榮民返鄉並在親友介紹下與大陸女性結婚,開啟新的人生;接下來開始發生假結婚的狀況,甚至有不肖份子利用大陸戶政系統未電腦化鑽法律漏洞,一人辦理多份單身證明前往多個省份使用;最新階段,兩岸人民自由戀愛結婚,雙方很多是擁有高學歷,他們在第三國留學、就業時認識、結婚,而且男性大陸配偶的比例也有上升。兩岸婚姻隨著時間推演而有不同態樣,近2年則受新冠疫情影響,兩岸通婚須辦理的單身公證案件顯著下降,幾乎只剩下1/5左右。

因為工作的關係,伍婉嫻經常與海基會互動,也十分瞭解海基會在兩岸文書驗證業務上,對民眾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她說「兩岸公(認)證書相互寄送達數百萬件,這對兩岸人民感情、經濟發展發揮穩定的作用」。她也跟海基會同仁建立工作情誼,「如果公證書資料有誤繕,海基會同仁都會很快的聯繫我們更正,遇到緊急案件,更當成是自己的事飛快處理」,展現超高工作效率。

去年10月中旬高雄發生城中城大樓火災案,造成多人傷亡,其中有三位陸配不幸罹難。在海基會告知伍婉嫻理事長的第一時間,她馬上積極協助罹難者之大陸親屬釐清所需之相關文件,同時,配合大陸親屬時間,及時在他們返回大陸前辦妥相關公(認)證書,獲得大陸親屬讚揚與感謝,海基會與高雄地區公證人公會展開密切合作、互相支援,一起在最短的時間內,順利完成協處兩岸人民的大小事。

與海基會密切合作 服務兩岸人民大小事

伍婉嫻的公證業務生涯一路順遂,有前輩提攜,更多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除熱心公益外,也積極參與兩岸公證交流,促使兩岸文書運用更加便利,曾多次隨團參與兩岸公證業務交流參訪活動,也熱情接待來自大陸各省的公證參訪團。她回憶,「參訪上海公證處,有一間展覽室,保存著公證處設立第一天製作的公證書,文書格式竟與我們一直延用到民國88年的表格式公證書幾近相同,令人印象深刻」。兩岸公證制度的基本法律精神和制度功能大致相同,兩岸公證機構相互交流,對彼此的公證文書更加理解,不但更符合雙方主管機關要求,也使兩岸民眾更加便利。

立足高雄 熱心公益的南漂人生

很多人為了工作成為「北漂族」,伍婉嫻正好相反,她是道地臺北人,職業生涯第一站就是高雄,而且在高雄結婚生子、成家立業,成為不折不扣的「南漂族」。公證職業生涯剛開始時,在語言上與南部鄉親有點格格不入,語言隔閡幾乎快變成工作瓶頸,有當事人刻意「跳過」她,直接對法院其他同仁說「你前面這個,怎麼都不會講臺語啊!」。

面對濃厚高雄口音的臺語,有如「鴨子聽雷」、「有聽沒懂」,她生性樂觀、不害羞且勇於開口,每天說一點臺語,經過多年不斷練習,臺語愈來愈「輪轉」。

人緣好、活動力強,儘管年紀輕輕,卻已擔任三屆高雄地區公證人公會理事長,她開玩笑說「我們公證人可是稀有動物,全國只有140多位民間公證人和50多位法院公證人,總數不到200人」。擔任理事長期間,除了一般行政事務外,也積極維護、爭取公證人的權益保障,主動意見反映並推動修法。

伍婉嫻最自豪的是,成功推動公證人組織及團體憑證管理中心(mixed organization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簡稱XCA)。之前,各地方法院拒絕擔任公證人XCA聯繫窗口,導致公證人常有錯誤的扣繳憑單時無法及時知悉及補正,為此她串連臺北、臺中地區公證人公會發出聯名函,爭取公證人XCA初審窗口。

她也參加各式團體,例如扶輪社、北一女校友會等社團活動,只要有她在,不論是上臺高歌一曲或即興熱舞都難不倒她,如同南臺灣的太陽,帶來滿滿的活力與熱情。

伍婉嫻表示,公證與社會經濟發展、政治安定息息相關,期待公證服務能夠更深入民眾生活,民生樂利富足才會尋求公證的保障。同時也希望透過公證人公會全國聯合會的努力,使臺灣能成為拉丁公證協會成員,以接軌公證制度全球化潮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