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全球Z世代的逆襲◆文/張家豪《交流雜誌110年12月號第180期(歷史資料)》

科班出生的時尚設機師泰勒.蘭伯特(Tyler Lambert)年僅19歲時,住在威斯康辛州小鎮迪培爾,就已經讓成名模特兒穿上他的作品。蘭伯特透過社群媒體宣傳他的作品,功不可沒。社群媒體Instagram帳號「@jackedupcakes」經營者Jack Rogers只有12歲時,就在網路影音平臺YouTube大量看影片學習做蛋糕,並在IG上傳烘焙各種類型蛋糕的照片跟影像,讓他迅速累積1萬名追蹤者。

美國Z世代不願背債 希望財務獨立

上述是兩個美國「Z世代」的故事。Z世代一詞最早源於美國,延續X跟Y世代(千禧世代),泛指生於1996年到2012年這一代(9歲到25歲)。Z世代的特色,包括「數位原住民」,從小擅用手機搞定學習、食衣住行,但往往也被認為生長在薪資遲滯、機會較少的經濟環境,而有厭世、佛系生活的傾向。然而,國情不同,全世界Z世代還是有差別。

相對於父母輩的消費主義,美國Z世代反而養成不願意背債,甚至儲蓄的好習慣。根據《Z世代經濟》一書介紹,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時,X世代(1964-1980年生)父母面臨失業狂潮,拖欠各種貸款,入不敷出成為常態;此外,千禧世代(1981-1995年生)父母則多面臨鉅額學貸的沈重壓力。

根據美國「世代動力學研究中心」(CGK)對Z世代的研究,成長在有各種手機應用程式輔助其儲蓄、投資及節流的年代,他們不願重蹈父母深陷財務的漩渦,這對美國Z世代影響深遠。美國Z世代更希望有穩定工作,也有越小就想賺錢的趨勢,動機包括財務獨立,或幫助家計。

Z世代擅長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媒合的彈性副業賺取收入,根據CGK的研究,23%Z世代投入零工或短期打工等副業賺錢,也有9%選擇創業。雖然任仕達美國(Randstad USA)調查顯示,43%Z世代接受僱主職缺後,就「人間蒸發」或消失,但《Z世代經濟》一書指出,Z世代的個性是只要打從心底認可這份工作,並得到必要、詳實的工作指引,以及即時認可,就會相當有工作熱忱。

美國政府方面,總統拜登已於競選時承諾,為年收入低於12.5萬美元(新臺幣約346萬元)的家庭減免大學學費,並承諾雙倍提高聯邦助學金的最高資助金額。

歐洲Z世代 希望工作時間更彈性

歐洲各國Z世代與美國不盡相同。根據《數位時代》報導,英國創業趨勢明顯,估計Z世代將在接下來3年透過手機創立約9千家個體企業,背後是一種「你只能活一次」(You Only Live Once, YOLO)的思維所推動。

法國2020年一度有59萬25歲以下年輕人在就業中心註冊失業。法國政府投入65億歐元協助青年就業,包括降低企業聘用25歲以下年輕人的成本;補助企業聘用未成年學徒工;增加10萬個公民服務崗位等。

德國方面,很注重職業教育,實施已久的雙元制教育,讓德國青年失業率為6.8%,遠低於歐盟平均16.8%水準。

整體而言,Z世代不乏被肯定的特質。Kronos勞動力研究院和未來職場公司發布的調查報告,涵蓋比利時、英德法、荷蘭等歐洲國家(也包括大陸、澳洲、美墨加),他們發現Z世代希望擁有更彈性的工作時間;雖然善用數位工具,但更渴望與團隊面對面互動;Z世代不太願意接受管理,但如果主管給予信任、支持和關心,其實會更努力、更穩定。

Team Snap與牛津經濟研究院 (Oxford Economics)合作,針對英法德、荷蘭、美國和澳洲市場的調查也指出,Z世代能更好地應對後疫情時代轉變的技能需求,像是遠距工作等,「更重視的敏捷性、好奇心、創造力、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Z世代與生俱來的優勢。」

日本Z世代不安 有天然危機感

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於2015年出版《低欲望社會》時,最年長的Z世代才19歲。書中指出,「如今日本年輕世代不願意承擔風險與債務,他們不再想承受結婚生子、買房的巨大壓力,只想過著安逸且自在的生活,進而降低自己的消費欲望。」日本基金會(Nippon Foundation)2019年調查,只有不到10%的日本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國家在未來會變得更好。

日本電通公司年輕人研究部人員表示:與其他世代相比,Z世代的本質性差異在於「不安」。生於日本經濟不景氣、失落的20年時期,伴隨自然災害嚴重,他們從小就親歷「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的事實,比如終身雇傭制瓦解、一流企業沒落等,都給Z世代天然的危機感,但也讓他們很早就開始存錢,培養自己的優勢和技能,不斷磨練自己的生存技巧。

不過,日本Z世代也運用最熟悉的網路找到工作機會。根據日本網路銀行在2018年調查,Z世代對成為多職業的「斜槓青年」感興趣,希望兼顧主業和副業,對居家、遠端等靈活工作形式表現更高興趣。日本政府也計劃到2023年扶植20家中小型企業做到市值10億美元,提供Z世代重要的幫助。日本當局也出臺很多鼓勵生育的政策,大部分地區最高有60萬日元(約14.7萬臺幣)現金補助;也提供42萬日元(約10.3萬臺幣)生育補貼,且在孩子0-15歲的成長過程中,各地區每年基本可拿到1-1.5萬日元(約2,457到3685元臺幣)經濟補貼,升學、看病等開銷基本免費。

韓國Z世代很悲情 被喻「全拋世代」

《韓國日報》進行一項「Z世代認識調查」,65.1%受訪者認為「不結婚也沒關係」 。迴避生育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房價、高物價、就業難、低工資的無奈、苦悶和否定。根據韓國統計單位發布,韓國是極少數先進國家中,青年失業率10餘年之間不降反升,又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一度高達9%。非正職工作比例居高不下,導致低薪問題嚴重。

5、6年前,韓國社會首次出現「三拋世代」的名詞,意思是因為較大的生活壓力,對未來深感茫然的Z世代會選擇「放棄戀愛、結婚和生育」。短短幾年時間,已從三拋、五拋、七拋一路晉升到「N拋(全拋)世代」,也拋棄人際關係、購房,甚至夢想和希望等。如果說N拋世代表達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那麼與未來相對應的「此刻」,成為Z世代想努力抓在手的「小確幸」是:對奢侈品的消費、成為品牌貸消費主力、重點投資股票和虛擬貨幣,而投資的錢又來自於貸款。

韓國政府還是有做出努力,如首爾市政府於1989年2月1日成立首爾住宅及社區公社,專門興辦首爾市的社會住宅,緩解住房問題。為鼓勵生育,中央及地方政府對多子女家庭提出不少支持政策,如保障多子女家庭的小孩優先進 入托兒所、免費提供1年份牛奶等。

除了目前已普及的小學、國中的免費義務教育外,南韓政府還推動高中、大學免費義務教育。針對薪資部分,相較於2000年初的工讀時薪僅有2000至3000韓元(約臺幣50至75元),2021年的最低時薪已來到8720韓元(約臺幣218元),近20年約提高3倍。

總體而言,Z世代是在大衰退後期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人似乎從小就明白這個世界內在固有的某種困境,其中不乏積極以對者;而政府面對這樣的現實,也積極引導,努力調整,投身更好的社會建設,寄希望於明天,畢竟,「一代人終將老去,而總有人正年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