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用藝術品點綴大地 鄉村化身藝術館◆文/周郁芬《交流雜誌110年10月號第179期(歷史資料)》

夏天,是大地藝術的季節,熾熱燦爛的陽光、萬里無雲的天空,以及一望無際的田野,為各項出走室內展覽場館的藝術品。打造最佳展示臺。今年7月起,在臺灣東岸田野間,陸續有縱谷大地藝術季、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2021南迴藝術季和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等四場大地藝術季登場。對岸的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的油溪村,首度舉辦「中國˙光澤植染大地藝術週」,同樣吸引民眾目光。

臺灣新冠肺炎疫情5月再起,幸好7月中旬疫情已稍稍趨緩,政府宣布微解封,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2019年的「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開展,如今已邁入第三年的「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正好在此時登場。

縱谷大地藝術季 最美公路197縣道登場

縱谷大地藝術季位在有著「最美公路」之稱的197縣道上。選擇197縣道,是因為這條最美公路,隱身在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間,從北到南、自池上綿延至卑南,沿途遍布稻田、梯田等自然景緻,特殊的地理位置,將臺東獨特的自然與人文特色,濃縮進這段縣道中,令人心曠神怡。今年的縱谷大地藝術季,邀集7位藝術家,在197縣道上的關山和鹿野沿途,打造69件各異其趣的藝術品。

藝術家安聖惠帶來「療癒系列」,用圓管、棉繩、竹子等簡單器物製作而成,結合地景後,懸掛在關山親水公園的樹與樹之間,讓民眾能在後疫情時代,放慢焦慮的腳步,透過作品,找到安放心靈所在。國際知名竹藝師徐暋盛親手製成的「蛻變前的等待」,則穿梭在關山親水公園的榕樹群中,表達昆蟲蛻變成蛾或蟲的過程。

林淑玲的「雲朵製造所」,位在關山親水公園人造山丘頂上,使用材料包括鐵件、PET塑鋼帶、PVC軟管和白色卵石。五顏六色的雲朵製造所,以童趣幻想的風格,闡述生命初始萌發的姿態,主構件以迴旋放射狀線條,織造出線條的柔美感,有機曲線的造型融入地貌特色,在高臺上,展現生命源起於大地的壯闊感。

飽覽臺東田野風光 彷彿閱讀泰戈爾詩集

鹿野鄉公所草皮上的「穹頂上有花」,則由林純用、楊海茜共同創作。靈感來自歐洲教堂的玫瑰花窗,以竹、彈性繩、萊卡布、鐵件等自然素材,運用竹編和彩色的布料勾織,交織出繁複的玫瑰花窗感,形塑成玫瑰穹頂的造型。民眾進入穹頂內,看到光線穿過竹編與勾織時,感受到如同教堂般的聖潔光芒。

來自港口部落阿美族的藝術家伊祐噶照,近年創作多採用重複堆疊的木條、石塊,勾勒出海浪的流動姿態。這次位在鹿野后湖阡陌田野的「貓咪種子」,將自己化做貓咪,與主人一同上山下海,體會每一處的溫情與愜意。

來到鹿野鄉新良濕地,高雄雕塑家陳奕彰創造的「粉紅河馬」,受到許多人喜愛的臺東熱氣球元素,佇立在濕地中央,綠意縱谷映襯,配上超膨超萌的可愛外型,是親子的最愛。

有人說,走一趟縱谷大地藝術季,就像在閱讀印度詩人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柔美的《漂鳥集》,從這些美好的風光中,感受到深刻的心靈悸動。

場景轉到對岸。7月17日,首屆「中國˙光澤植染大地藝術週」在中國大陸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油溪村盛大登場。來自北京、江蘇、福建、深圳等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利用農業廢棄物進行植物染整,以油溪村的自然環境和人文建築做為載體,將各種創作出來的大地藝術品置於其上。

無廢城市光澤縣 展示「廢料變寶」

北京服裝學院服飾藝術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何頌飛提到,植物染在中國歷經千年傳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古代,無論皇室成員或平民,他們的服飾都是由植物染色的。」

為什麼選在光澤縣舉辦?事實上,光澤縣是中國大陸「無廢城市」的建設試點縣級區域,當地生產不少農作物,餘下的廢棄物正好可以做為植物染料,像是蓮蓬、茶渣和黑豆皮,雖然是農業廢棄物,但全是優良的染料。在藝術週裡,藝術家採用光澤縣的蓮子殼、蓮蓬、茶渣,提取色素染色、開發設計,等於再次利用農作物廢料,達到「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無廢排放」的意義。

何頌飛指出,藝術週結束後,織布會進一步做產品設計與開發,促進文創產業發展,「我們會讓大家更深刻體會到『無廢城市』的理念,讓人們的生活更綠色、更健康。」

「中國˙光澤植染大地藝術週」為全中國大陸首創,此次也舉辦了許多相關活動,包括「無廢光澤低碳生活」攝影展,呈現打造無廢城市的過程;對光澤縣傳統美食的設計再造,帶動民眾對本土文化的認同;還邀請專家進行講座,分享無廢植物染時尚設計的知識。

大地藝術週 百人體驗植物染

最大重頭戲,是百人植物染體驗。體驗由深圳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草木藍兮團隊、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等專業的植物染院校,進行實際教學,讓與會民眾直接接觸傳統植物染料及染色技術,傳達綠色健的生活方式和態度,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進入人們的生活。

百人植物染體驗吸引眾多民眾參加,有來自廈門的父女檔,到油溪村參與「中國˙光澤植染大地藝術週」,就為了準備自己親手染一件衣服。成品紛紛出來後,只見油溪村超過400年歷史的承安橋上,色彩各異的染布迎風飄揚,再搭配現場舞蹈,場面美不勝收;當地的古樹、田野在染布裝扮下,也煥然一新。

兩岸活絡地方產業 促進地球永續

綜觀來說,兩岸的縱谷大地藝術季,植染大地藝術週,甚至是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東海岸大地藝術季等活動,都希望結合觀光,活絡鄉村產業發展。

像是縱谷大地藝術季,將鄉村場景、田野風光直接化身博物館,讓民眾透過藝術家的視角,盡情拍照、打卡,沉浸在縱谷美景和人文風情中,進而延長駐足臺東的時間,一方面帶動農村經濟的活絡,也加深旅客對農村的情感。「中國˙光澤植染大地藝術週」,則是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做到農業、文化與旅遊的結合。

更重要的是,兩岸大地藝術季,都在藝術中融入永續、環保的概念,讓人理解環境生生不息的重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