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吹「輕食風」 「新食尚」創千億商機◆文/羅素《交流雜誌110年10月號第179期(歷史資料)》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對華人而言,「吃」不單是維持生命的手段,更富含文化底蘊,菜色、烹調都是學問,還能反映當前社會潮流。近年來,食得安心、健康觀念在兩岸深植人心,吃得清淡、低熱量、少油少鹽,讓身體減少負擔。在臺灣,輕食餐廳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超商、超市也陸續推動輕食文化;在中國大陸,輕食也成為全民「新食尚」,預估創造千億人民幣商機。

少油鹽、少熱量 輕食助力減肥

「輕食」概念源自歐洲,指咖啡館內的小簡餐,或是餐廳內料理快速、簡單的食物,以及下午茶小點心等,屬於份量較少的食物,後來「輕食主義」在日本發揚光大,舉凡各種沙拉、飯糰、簡易便當等,種類豐富多元,不僅方便快速完食,美味也不打折,深受學生、上班族和家庭主婦等喜愛。

在臺灣,輕食文化崛起與外食族增加,以及國人肥胖比例較高息息相關。衛生福利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當中,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肝病等超過一半的疾病,被認為與肥胖有關。造成肥胖的原因,多數人會聯想大魚大肉、油炸、高熱量的飲食習慣,越來越多民眾重視養生以及健康,不少商家力推不油膩的輕食,搶外食族商機。

「輕食」沒有明確的學術定義,大致包含幾個方向:首先是飲食方式,採取低熱量、吃七分飽;食物烹調則採少油、少鹽、少調味料的作法,注重健康觀念。

「輕食」較健康 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皆少

國防醫學院公衛學系教授祝年豐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國人每日攝取的熱量大約等於體重乘以30卡路里,對於想要減重的人,則需攝取較低卡路里的飲食,再搭配運動。一般餐點的三大營養素比例約是碳水化合物60%、蛋白質20%、脂肪20%,輕食則是降低碳水化合物、脂肪比例,將蛋白質比重拉高。

祝年豐表示,輕食大致可看作每一餐介於400到500卡以內的飲食,舉例像雞肉沙拉、鮭魚沙拉、生菜三明治等,都算是輕食,甚至許多饕客趨之若鶩的生魚片、壽司,也是輕食範圍。輕食的一大特色是碳水化合物與脂肪較少,蛋白質較高,在食材搭配上,青菜比例很高,肉類則以水煮為主,避免油炸。

祝年豐表示,輕食另一特色是份量不多,大約七分飽,適合一般坐辦公室的上班族,或正在減肥的人,但對於需要跑工地,或是從事勞動、粗重活的族群來說,輕食不見得適合。輕食也需要注重營養均衡,不要任意偏廢任一種營養素。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許多人吃完大餐後,下一餐會想吃點輕食來平衡,減輕吃大餐的罪惡感;而減重的人也會選擇吃輕食,這都反映輕食相對簡單、對身體負擔較低的飲食方式。即便如此,輕食還是需要有主食,只是青菜多於米飯,蛋白質的量佔比較高。輕食的主食可吃燕麥、南瓜、堅果等,就能攝取一定程度的碳水化合物;肉類則像雞肉、魚肉,非肉類的蛋白質像雞蛋、豆製品或奶製品,都能攝取蛋白質;蔬菜則選擇富含纖維、維生素的綠色葉菜。

許惠玉指出,像沙拉搭配生菜、堅果、麵包或者起司,就能達到飽足感,但又不至於攝取很高熱量,另外像涼拌鮮蔬,或者是藜麥鮪魚等,也都是推薦的輕食。但許惠玉也提醒,長時間攝取輕食,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攝取足夠熱量還是維持身體運作的重要方式。

連鎖超商是輕食大本營 快速方便上班族的最愛

談到臺灣「輕食風」的重要推手,超商絕對榜上有名。截至2019年底,臺灣主要連鎖式超商包括7-ELEVEN、全家、萊爾富、OK,門市營業據點共計11429家店,密度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南韓。臺灣的超商從銷售沙拉、三明治、飯糰,到關東煮,以低卡路里、健康等觀念為訴求,設計出各式創意料理,是輕食的大本營。

外食上班族越來越注重健康,除了超商外,不少餐廳也開始經營輕食路線。在新北開設輕食餐廳近5年的王老闆觀察,上班族一大早趕著上班,或者中午休息時間有限,講求快速解決餐點,讓輕食變得很熱門。後來雖有生酮飲食、低碳飲食等專業減重餐推出,喜愛輕食的熱度並未減低。

王老闆指出,過往一些消費者認為輕食為講求快速,食材較單一且營養成分不高,其實不少店家在輕食的食材下功夫,不僅維持高效率的出餐速度,營養素也沒減少,以王老闆的餐廳來說,除了提供低脂、低油、低熱量的客製化菜單,並標註餐點的熱量,提供消費者參考。近幾個月受疫情影響,餐廳改為外送便當模式,業績並未大幅下滑,顯示民眾對輕食的接受度提高。

「光盤行動」不浪費食物 中國大陸輕食文化正夯

中國大陸也吹起輕食風。2013年由團體「IN_33」發起的「光盤行動」,是推升輕食主義的功臣。傳統華人習慣多點菜、不打包,是對親戚、客人或生意夥伴表現慷慨的方式,這樣的餐桌禮儀,卻造成每年有上千萬噸食物因吃不完被扔掉。因此,當「光盤行動」杜絕浪費食物的文化倡議,從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到地方小吃店都大力主張下,大陸人民的飲食習慣正慢慢改變。

「光盤行動」仍在持續中,根據媒體報導,武漢餐飲業協會向所有餐廳發出倡議,推行「N-1點餐模式」,即10位進餐客人只能點9個人的菜,不夠再增加菜品;針對兩三位客人進餐,餐廳推出半份菜和小份菜;每家餐廳要準備外帶盒,提供剩菜、剩飯的外帶服務。有些餐廳張貼「文明就餐公約」,強調「珍惜糧食,不浪費」,並提供「小份菜」,點餐時服務員還會提醒客人「差不多了,不夠再點」。由於輕食的特色是七分飽,份量不多容易完食,在中國大陸的餐桌上也趁勢崛起。

改變華人味蕾 一線城市特愛輕食

根據外賣平臺「餓了麽」在2019年的統計顯示,該年中國大陸輕食沙拉消費增長63%,訂單量增長61%,消費人數增長39%,輕食沙拉除了低碳水化合物、低卡路里,還會考慮身體機能與健康,相當受到歡迎,女性更是輕食消費的主力軍。據統計,輕食消費人群70%左右的是22至35歲女性;種子客群則是健身人群,人均消費在30至40元人民幣不等。

中國大陸的線上購物平臺當中,比如魔芋餃子、雞胸肉、低卡醬料等輕食材料,銷量也相當好。根據歐睿國際數據預測,2022年中國大陸輕食代餐市場將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顯見負擔較低的輕食,不僅改變華人大魚大肉、重口味的飲食習慣,也正悄悄顛覆華人的味蕾。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