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雲林虎尾 處處有故事◆文/趙雲舟《交流雜誌110年10月號第179期(歷史資料)》

許多人對雲林的印象是古坑咖啡、西螺大橋,或劍湖山世界,你或許不知道雲林虎尾的景點包羅萬象、處處有故事,除了承載很多中年人孩童記憶的布袋戲館,還有合同廳舍、虎尾郡守官邸等不少日治時期留下來的歷史建築,以及毛巾觀光工廠、剪紙村等景點,值得你駐足兩三天好好悠遊暢覽,感受豐富多元的人文氣息、品味純樸自然的地方特色。

布袋戲的故鄉—虎尾 《雲州大儒俠》萬人空巷

虎尾鎮位於雲林縣中央,鎮史最早可追溯到荷蘭統治臺灣南部時期,甚至「虎尾」一名都可能與荷蘭語稱當地「華武壠」(Fovorlangh)有關,現在是雲林縣第二大鄉鎮,因產糖和毛巾聞名,而有「糖都」和「巾都」之稱。高鐵雲林站就設在虎尾,讓虎尾如虎添翼,成為雲林發展重點地區。

虎尾因製糖業發達,日治時期有大量日人在當地居住活動,據1915年的戶口調查,虎尾五間厝庄居民兩千餘人中,近半是日人;二戰之後,光是虎尾被遣送回國的日本人就有約7千人之多,除嘉義市外,以虎尾被遣送的日人最多。因為這段歷史,小鎮有許多日治時代的官廳建築保存至今,並被活化用做文創場所。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布袋戲館,就是日治時代的虎尾郡役所;虎尾郡役所於1922年落成,是當時行政與警察的辦公處所,後來陸續擴建,形成今天的樣貌,與擁有數棟日治時期營建物的虎尾糖廠遙遙相望,坐落其間的建築群如今是虎尾最重要的歷史性據點。

雲林縣是臺灣布袋戲的發祥地,擁有全臺數量最多的布袋戲團,被譽為「布袋戲的故鄉」,其中又以出身虎尾的黃俊雄將布袋戲電視化,影響最深遠。黃俊雄是布袋戲大師黃海岱次子,1970年3月黃俊雄將黃海岱的《忠勇孝義傳》改編為自己的首部作品《雲州大儒俠》,首創電視布袋戲,播出後風靡一時、「驚動萬教」,連續演出583集,創下當年臺灣電視節目97%的最高收視率。回想50年前,不少中小學生中午一下課都急著跑回家,原因無他,就為了觀看中午播出的《雲州大儒俠》,那種萬人空巷的盛況,恐怕連現在的粉絲都比不上,難怪當時政府會以「妨礙農工作息」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在1974年6月勒令停播。

對1960年代出生的中年人來說,走進布袋戲館一樓常設展區的「掌中風雲叱吒武林展」,又回味起當年的追劇狂熱。對青少年而言,這裡把布袋戲的起源、演變與發展、角色與藝術介紹得淋漓盡致,既可迅速進入布袋戲的世界,領會臺灣最原汁原味的偶戲特色,一尊尊布雕刻精美、服飾華麗的人偶更可激發Cosplay的靈感。

日式老建築群新開張 三級古蹟變身潮店

布袋戲館右側是日治時期虎尾郡守官邸,與布袋戲館約略建於同時,現在叫「雲林故事館」,是一幢典型的日式建築。原本閒置、廢棄多年,經過整修後重新開放,保留原本的木造建築舉辦常態展覽的博物館外,還有寬闊的庭園提供親子同樂,尤其是「抓週活動」,許多年輕的爸媽都會帶著兒女來此紀錄小孩抓週的過程。

布袋戲館隔著馬路的正對面就是虎尾合同廳舍,建於1930年。所謂「合同」是合署辦公的意思,當時包括郡役所直轄派出所、消防組、公會堂都在一起辦公,有各自空間及獨立的出入動線。它也是日治時期營消防單位觀測轄區失火位置與緊急通報救災的建築物,有4層樓高的瞭望塔式閣樓,是當時虎尾最高的建築地標。2013年12月結合誠品書店及星巴克咖啡重新翻修,目前是三級古蹟,也是誠品書店及星巴克咖啡在雲林縣開的第一間門市。

阿祖級小火車 虎尾糖廠「五分車」還在跑

從合同廳舍往西步行約1百公尺,就到達現稱「雲林記憶COOL」的虎尾登記所,設立於1921年,主要為辦理地方不動產登記業務。

登記所內部窗口儲臺及儲存櫃都保留得相當完整,2012年由雲林縣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現由臺灣公益CEO協會負責營運。裡面空間雖然不大,但有展覽、餐點和用虎尾糖廠自產的糖製冰品,酷暑的午後吃碗剉冰,沁人心脾,瞬間消暑解渴。協會秘書長林淑娥說:「從接手營運以來,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運用有限的空間保留雲林的歷史記憶,除了徵集老照片、舉辦展覽、週末的雲林講古、客製化在地導覽,現在還和虎尾糖廠合作舉辦兩天一夜的『虎尾甜蜜蜜-追五分車留記憶』,由鐵道專家帶領遊客來一趟雲林虎尾的深度之旅。」

虎尾糖廠的前身是1907年「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虎尾設立的製糖工廠,也是臺灣目前僅剩兩家仍在營運的製糖廠之一,另一家是臺南善化糖廠。最特別的是,虎尾糖廠也是唯一還在使用「五分車」載運甘蔗的糖廠。每年12月到隔年3月是虎尾糖廠鐵道最繁忙的時刻,載著整車甘蔗的小火車匡噹匡噹駛進糖廠,是虎尾人共同的記憶。糖廠旁邊的鐵橋建於1907年,讓小火車運甘蔗到糖廠。原本是一座木造橋梁,幾經改建成為今天長達437公尺極具特色的鐵橋,是年輕人到虎尾必遊的網美景點。

剪紙村別具特色 讓人驚艷

除了日治時期老建築的活化創生,虎尾還有一處別具特色的社區,叫做剪紙村。剪紙村位於虎尾的北溪里,一進到這個社區就可以馬上感受到濃濃的喜慶氣氛,每戶住家及公共建築的牆面,甚至電線杆,都彩繪上大紅色的剪紙藝術圖案,大紅花樣搭配純白牆面,醒目又跳脫,讓這個和一般農村社區沒兩樣的聚落,常有過年喜氣洋洋的感覺。

北溪剪紙村的誕生,是藝術家鄭元東帶領數十位虎尾科技大學學生一同創作而成,他們齊心協力用傳統文化剪紙藝術,一筆筆彩繪出傳統寓言故事、十二生肖、節慶活動等主題的圖案,大方又不失精巧,絕對不遜於台灣任何一個彩繪村,值得遊客驅車一遊。

「巾都」名不虛傳 臺灣製造有信心

虎尾曾是臺灣毛巾產業的重鎮,鼎盛時期有3百多家上下游廠商,1990年代中期以後開始面臨毛巾產業外移的困境;2001年加入WTO,國內毛巾產業更受低價中國貨的衝擊,虎尾地區的毛巾產業聚落被列入2006年經濟部優先輔導的「已確認艱困」產業。到虎尾興隆毛巾觀光工廠,不僅可以體會臺灣傳統產業如何浴火重生,更可以欣賞如何讓毛巾化作令人垂涎的蛋糕。

興隆毛巾創立於1979年,觀光工廠直到2008年獲得認證並開幕,30年間見證了臺灣毛巾產業的興衰。觀光工廠位於舊廠址,在田野間行經幾條曲折的小路才抵達,但一進門口便豁然開朗,入口處幾個大型的動物招牌,充滿歡樂童趣的色彩,館外綠樹蔭天,形成一條綠色隧道,讓人頓時忘了是到遊樂園還是傳統的毛巾工廠。建築物的一面牆壁用透光玻璃讓遊客清楚看到打版師傅正為織件定版,微微揚起的棉絮四處飄散,做「好毛巾」的熱情讓人感動,也讓人對臺灣製造充滿信心。

垂涎欲滴的蛋糕竟是毛巾 觀光工廠受青睞

沿著動線走進產品銷售店鋪,大小蛋糕、月餅、動物造型的棒棒糖,琳琅滿目的織品,映入眼簾,遊客對著仿真蛋糕毛巾充滿好奇。這些讓人垂涎欲滴的蛋糕,正是興隆毛巾觀光工廠開發的起死回生的利器,不只逗趣,還取得國內專利,獲得許多企業的青睞,蜂擁而來的訂單改善工廠出貨狀況與員工生計,提升了毛巾的附加價值,讓毛巾開拓出全新視野。店內提供許多DIY手作體驗活動,有多種毛巾造型娃娃可以選擇,其中最特別的是DIY冰淇淋甜筒和毛巾優格蛋糕,不用烤箱,就能夠完成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作品。

隨著國內休閒產業市場漸趨成熟,製造業觀光化是時代潮流,也是產業重要發展方向。以服務及銷售為主的觀光工廠,除了實際收益外,還能展現產品設計和技術的高品質印象,增加品牌忠誠度,刺激潛在客戶的興趣。

虎尾處處有故事、轉角有驚喜,該是收拾行囊一探這個老城鎮新景色的時候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