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縫補」童心 修復光陰的玩具醫生◆文/胡斯翰《交流雜誌110年10月號第179期(歷史資料)》

身處物質更迭快速的現代,你的抽屜深處,是否有個珍藏許久的箱子,裝著兒時回憶的點點滴滴,一輛小汽車、一顆小彈珠、零散缺件的機器人,即便搬遷數次都捨不得丟掉。對某些人而言,童年玩具不過是短暫的陪伴,長大後不會再有任何留戀,但對許多人來說,玩具卻是童年回憶不可缺失的部分。對玩具的珍惜並非執著物質本身,而是對「擁有」的尊重,以及透過人與舊物的關係所衍生的情感。玩具不只是玩具,而是生命中的回憶,以及對世界的初步認知,屬於人生的一部份。

「玩具醫生Dr.Toy」 讓木頭重生再利用

玩具不僅是孩提時的專屬回憶,正如《善與惡的彼岸》裡說道:「真正成熟的人,總能找到小時候玩遊戲時的那種認真。」與時俱進的時代潮流,投射出人類社會縮影,也形塑時代的進步。越多越人開始投入「醫生」職業,專門診治玩具,修理玩具的同時也治癒客人的心靈,透過玩具,回憶自己的青春歲月;透過玩具,窺見世界的潮流脈動;透過玩具,經驗世界的美好與殘酷,重返生命中最單純無憂的時光。

在臺南,有兩位能夠讓木製玩具重獲新生,令小孩大人再次展開笑容的「玩具醫生 Dr.Toy」。因緣際會,身為北漂族的吳思學和黃經龍,回到故鄉臺南,因看見親子館的玩具毀損,有了玩具醫師的念頭,本無交集的兩人成為創業夥伴,以回收、修復損壞木作玩具並回饋社會的理念,獲得2015年的「社會企業創業競賽」冠軍後,著手實踐廢木料再生的創業之路,迄今已邁入第6年。

「玩具醫生 Dr.Toy」坐落在臺南市南區的市郊,辦公室的招牌是從舊門板分割的臺灣檜木,字體用碎木料拼湊而成,裡頭放置的家具和地板,用廢木料製作、老物件改造,對於舊物的珍惜,以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展現惜物愛物的理念,亦藉由動手修復改造,賦予舊玩具重新擁有新價值。「玩具醫生 Dr.Toy」團隊分享,曾修復過一張毀損嚴重的檜木圓凳,修復成本已遠高於物品剩餘價值,但客戶還是堅持要修,「追問原因,原來這是客戶爺爺留下的遺物」,令他們感動。

今年2月,臺南市大同國民小學的師生們,利用寒假時間到「玩具醫生 Dr.Toy」木工廠學習木工具使用,將報廢的課桌椅進行切割鑽洞、砂磨、組裝補強、上護木漆及油漆,廢棄課桌椅在「玩具醫生 Dr.Toy」與大同師生的合作下,打破原有的課桌椅結構,變身為蒸汽火車頭的裝置藝術,把這座充滿想像力及創造力的裝置藝術品,擺放在南臺南車站前展示,結合社區資源,推廣惜物愛物的理念。

「蘇爸玩具醫院」 急診玩具自閉兒童重展笑顏

無獨有偶,68歲的蘇顯榮原是名電子工程師,幫忙孫子修理玩具的過程,女兒建議乾脆開玩具醫院造福更多人,便於2017年開辦「蘇爸玩具醫院」,沒想到竟獲熱烈回應。「蘇爸玩具醫院」有專屬網頁,女兒當小編、兒子設計Logo,院長「出診」時,還會穿上白袍,胸前繡著「玩具醫院院長」。因為過去從事電子工程,修玩具的基本技巧一點也難不倒他,蘇顯榮修玩具功夫了得,還有人特地從臺北寄玩具南下請他修理,有時只是修理價格便宜的玩具,但更重要的是替人們保存重要回憶。「蘇爸玩具醫院」偶爾也接受「急診」,印象最深刻的是,患有自閉症的孩子相當依賴一個玩具,因玩具損壞導致情緒不穩,媽媽趕緊將玩具送到醫院修繕,但依掛號順序,恐得等候一個多月,蘇顯榮獲知後,加開急診修復寄回,事後媽媽和孩子特別寄卡片表達謝意。

為了讓環保觀念向下扎根,「蘇爸玩具醫院」應高雄環保局邀請,定期規劃「出診」,更跑遍高雄、新竹、員林等地,駐點設立維修站,提供檢測與修繕服務,不僅讓孩子親自動手體驗修復玩具,感受小小技師職人的樂趣,更懂得在遊戲中愛物惜物,還有小男孩自願成為蘇顯榮的小幫手,在診治過程中協助螺絲等簡易維修。

玩具守護珍貴的童年記憶

你有沒有一隻從小就抱著的娃娃,在它身上可以看出歲月的痕跡,布料起了毛球,填充身體的棉絮慢慢消失,即使許多人嫌它醜,你每次都會反駁 :「你不懂得它的美。」玩具的生命不是來自物件本身,而是來自玩具主人傾注的時間和感情。很多玩具的主人對「記憶中的樣子」相當嚴苛。小時候,面對創傷事件,或傷心孤獨時,這些玩偶給過他們極大的慰藉感,成為安全感來源。那些老玩具背後,往往有著我們與家人、朋友的情感牽絆,曾有人在網路分享修復玩具的經驗,因為父親在其5歲時去世,有限的記憶裡,這個飛機是父親買的最後也是唯一的玩具,無論如何,一定要將玩具修復原貌。

卻也有一些老舊配件,永遠消失在時光中。為一隻掉了鼻子的玩具狗,苦尋製造它的玩具配件,主人不要新的,就要自己記憶中舊時的模樣,嘴邊的一條褶皺都不能消失,鼻子大小1公分的誤差也不行。在時間的濾鏡下,玩具背後的故事越發動人,而玩具醫生不僅賦予玩具新生命,也讓玩具在心中的美好記憶得以永存。

玩具銀行回收 二手玩具再利用 

根據臺灣玩具圖書館統計,舊玩具的來源多數是過年前整理家中物品時或是孩子不再玩的玩具,經過整理後,每年讓5萬件舊玩具重獲新生,除陪伴偏鄉孩子外,有些更陪著身心障礙者利用玩具復健,或陪伴長者延緩老化、失智,給他們更好的生活品質。

迪士尼卡通《玩具總動員3》,主角巴斯光年和胡迪差點被送進焚化爐燒掉,最後九死一生逃出,重回主人懷抱。走出電影院,許多玩具的真實下場,卻是殘酷的結局。根據統計,玩具平均壽命僅6個月,臺灣民眾每年捐贈的二手玩具高達100公噸,還不包括被民眾直接丟棄的數量。臺灣玩具圖書館十多年來追蹤發現,90%玩具由各類塑膠、纖維、金屬等複合材質製成,因為難以拆解,80%無法回收,大部分進了焚化爐或掩埋場,對環境造成相當大危害。

資源循環再生 教導孩童勿浪費

目前,已有多個縣市成立玩具回收、交換平臺,逐步落實減塑行動。例如,新北市於2017年成立玩具銀行,將回收的二手玩具清洗、整理、分類、包裝後,分送至各地玩具圖書館,或分享給偏鄉弱勢兒童;臺北市各區的親子館內皆設有玩具回收箱、中心櫃臺,可供家長捐贈二手玩具,募集到的二手玩具重新整理後,可放置親子館內使用,不用再另行採買玩具。桃園市於今年4月,將北營區7棟舊建築整修為「市立圖書館兒童玩具圖書館」,館內設置玩具修復站和二手玩具交換區,小朋友能練習簡單的玩具修復,體驗「自己的玩具自己修」的成就感,同時邀請專業修復師提供駐館服務,以行動傳達環保惜物、資源再利用的概念,透過玩具教育,讓孩子懂得愛惜與分享,不只延長心愛玩具的壽命,也達到物盡其用的永續。

在3C產品充斥的世代,手機、平板帶來便利的生活,使用的年齡層越來越低,造成孩童近視年齡驟降趨勢,過度使用3C產品,缺少與人實際的互動,也會影響孩童的交友行為及融入社會的適應能力,失去動手玩玩具的樂趣。透過玩具教育,教導孩子學會修復自己的玩具,藉此傳達愛物惜物的概念。從用廢木料製作、老物件改造回收的「玩具醫生 Dr.Toy」,到「蘇爸玩具醫院」的寓教於樂,再到各縣市相繼成立的玩具銀行、二手玩具修復站,都傳達共同的理念—讓資源持續回復,循環再生。期盼未來不再有廢棄物,一起讓「零廢棄未來」成為真實日常。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