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全球反間諜 從中共制定反間諜規定談起◆文/許瑛仁《交流雜誌110年8月號第178期(歷史資料)》

「特務」又稱間諜,自古伴隨著政治、戰爭、經濟等人類的競爭行為而生,無論是竊取情報、滲透分化或進行暗殺任務,都是為了保護己方利益或戰勝對手,是制敵機先的殺手鐧。周文王的軍師姜子牙曾留下一部兵書《太公兵法》,又叫「六韜」,其中提到「遊士八人,主伺奸候變,開闔人情,觀敵之意,以為間諜」,這是「間諜」一詞最早的記錄。《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何「知彼」?基本上就由間諜執行,春秋時期的美女之首西施,就是典型的女間諜。

中共抓間諜又有新手段

間諜這個古老的組織或個人,從來不曾消失,甚至不斷擴增,尤其在全球格局丕變、美中對抗升溫、歐俄猜疑不減的今下,政治、軍事、科技、商業等情報戰早就暗潮洶湧,遠比檯面上的交手更為激烈。一方面為刺探「敵情」,間諜型態更多樣化;一方面為自身國家安全與「保密防諜」,則是卯足全力,運用各種手段提防甚至揪出「細作」。中共國安部在今年4月26日就公佈6章31條的《反間諜安全防範工作規定》,對機關、社會團體、組織和企業有更多的反間諜要求。

根據中共國安部回應記者提問,上述《規定》出臺的背景,主要是認為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和各種敵對勢力滲透竊密活動明顯加劇、手段更多樣、領域更寬廣,對國家安全和利益構成嚴重威脅,所以依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的要求,規定機關、團體、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必須擔負反間諜安全防範的主體責任,國安機關則可以進入有關單位及場所實地檢查,民眾和組織也可透過電話檢舉。

從美中對抗的角度來看,所謂敵對勢力對中國大陸滲透竊密活動明顯加劇,當然是劍指美國。近年美國在高階技術和產品上對中國大陸進行圍堵,中共只好大力強化自身科技創新與研發,過程中當然也希望防止機密外洩,並警告從事高科技企業及員工不得洩露國家機密或商業機密,今年7月5日中共要求「滴滴出行」APP下架,也表示基於國家安全理由。而國安部門可隨時進入社會組織或企業進行實地檢查,對跨國企業甚至臺資企業,多少都會帶來經營上的困擾,未來是否會影響外資投資意願,值得進一步觀察。同時,《規定》的出臺也標示著「保密防諜、人人有責」的人際疏離與不信任感,將再度進入中國大陸民眾的生活中。

美中間諜戰方興未艾

川普執政後期,美中關係惡化態勢升高,美方對中共間諜的指控有增無減,認為他們盜竊美國經濟情報及國家安全機密,且常以在美求學、研究的身份作為掩護。2020年5月29日川普在一項公告中就宣佈,部份在美國就學的中國學生竊取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協助中國軍事現代化,基於保障美國國家安全的考慮,將暫停和限制核發跟中共發展軍事相關的簽證。到了同年9月9日,美國國務院首次表示自執行該項命令後,撤銷超過1千名這類學生的簽證。拜登政府近期也拒發500多名中國大陸理工留學生的簽證。

然而,川普的命令也讓美國大學校園籠罩在猜疑的氣氛中,亞裔臉孔的學生普遍面臨質疑,有中國學生曾向媒體表示,他們在美國校園面臨的敵意與懷疑有所增加,曾發生中國大陸學生公寓門上被塗「間諜」字樣,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對中共間諜的指控,也發生在美國新任總統拜登身上。美國國家反間諜和安全中心主任威廉·埃瓦尼納(William Evanina)於2020年12月2日表示,中共的情報人員已經盯上總統當選人拜登的身邊人,包括他未來政府的要員以及他們的圈子,他甚至形容中共的情報收集活動像是打了類固醇,十分活躍。同年12月3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在《華爾街日報》發文指稱:「北京正準備在無限期的時間內與美國對抗。華盛頓必須準備妥當。領袖們必須克服黨派分歧,理解這個威脅、公開談論它並就此做出行動。」美國情報機關的最高官員公開作出這種針對外國敵對勢力的宣示,十分罕見。而這些公開發言的主要用意,除了提醒拜登,也希望讓美國民眾對於來自中國的威脅更為警惕。

此外,當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指出,中國在美國大學開設的孔子學院「招攬間諜及共謀」,希望美大學校園的孔子學院文化中心,在2020年底前全部關閉。對孔子學院的抵制,其實早在歐盟及澳洲就已掀起風潮,日本在今年6月也開始進行全面檢討。

英國與歐盟也吹起反間諜風

為了防止中共間諜滲透,英國政府從今年2月15日開始,限制中國人在人工智慧、化學、物理、數學、計算機科學和一系列工程領域,以及企業研發等44個敏感領域學習或工作,已取得簽證在這些領域工作者,簽證將會被註銷。

英國外交部並知會各大學,針對與國家安全相關領域學習或工作的海外學者和研究人員進行安全審查。英國政府通訊總部也警告各大學,來自敵意國家的行動者,鎖定英國的學術機構,試圖竊取個資、研究數據和智慧產權,謀取其軍事、商業和獨裁者的利益。

據今年5月22日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英國政府計畫在未來幾個月內開始「審查」大學內的中共間諜,一經證實,就可能遭到逮捕。英國外交部、政治保安處、稅務海關總署共同擬定一份涉嫌向中國傳遞敏感資訊的學者名單,並稱這些敏感資訊包括一些英國的開創性技術。英國智庫Civitas 今年2月也發佈一份研究報告,指稱英國24所頂級大學中有14所與中國軍事企業和相關研究中心密切往來。據了解,2020年在英國就讀的非歐盟國家的大學生中,有1/3來自中國,12萬名中國學生繳納的學費總計21億英鎊,對大學的財務狀況具高度影響力。

早在2019年2月,歐盟安全部門就發出警告,約有250名中國和200名俄羅斯間諜在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活動,要求歐洲各國外交官提高警覺。歐盟對外事務部也表示,過去在布魯塞爾,俄羅斯間諜最為活躍,現在中國間諜與俄羅斯間諜大多潛伏在駐布魯塞爾的外館與商會伺機而動。立陶宛情報機關在同年2月也發布年度報告表示,中國對立陶宛等北約、歐盟成員國的情報工作越來越具有侵略性,不但積極招募立陶宛公民成為間諜,還意圖干預立陶宛對藏獨與臺獨的立場。

當然,在反制間諜的過程中,往往也會遭到相對應的報復。例如今年4月,捷克政府懷疑俄羅斯情報機構-對外情報局(SVR)及軍事情報局(GRU),參與發生在2014年的一起軍火庫爆炸事件,造成2名捷克人喪生,下令18名俄羅斯外交官離開。俄羅斯隨即展開報復,同時宣佈驅逐20名捷克外交官。

間諜多元化 一場永無休止的無聲戰爭

世界各國都有各式各樣的情報機構,主要任務當然是刺探敵情、防範滲透,且自古至今從未休止。《孫子兵法》將間諜分為5種類型:「鄉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然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間諜形態越來越多元,獲取情報的方式,也不限於依賴個人的出生入死。近年來美歐日印澳紐紛紛對中國通訊大廠華為發起的抵制措施,基本上就是源於華為可能涉及間諜活動,且通訊設備可能對國家安全帶來潛在威脅。

有趣的是,近期媒體爆料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於2012年2014年間藉由丹麥網際網路纜線,竊聽德國、瑞典、挪威和法國政府高層,也引起軒然大波。

與此同時,今年3月中國大陸當局則禁止軍方人員及家屬駕駛特斯拉(Tesla)汽車進入軍事設施;5月浙江和廣西等部分地方政府和機構也出於安全方面的考量,對其屬下員工擁有特斯拉汽車的情況進行安全評估。據傳,過去兩年中,特斯拉汽車因內置攝像頭會持續記錄影像,獲取車輛使用時間、地點,自動蒐集的各種數據可能帶來安全風險,引起中共國安部門關注,擔心某些數據可能會被發送回美國,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全球秩序動盪的時代,國際越紛亂,情報就越被重視,間諜也越活躍,反間諜理所當然成為各國國安工作極為重要的一環。臺灣在20201月實施的《反滲透法》正是基於維護國家安全所採取的必要手段。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