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斜槓青年 活出多樣人生◆文/林勁傑《交流雜誌110年8月號第178期(歷史資料)》

前幾年臺灣年輕人流行「小確幸」,如今,對岸青年則是刮起「躺平」旋風,在網路上掀起巨大迴響。躺平,無欲無求,反映出中國大陸年輕人面臨的壓力與無力感而做出消極抵抗。姑且不論躺平究竟是「自由」抑或「毒雞湯」,兩岸有不少年輕人選擇「斜槓」(對岸稱為兩棲)的道路,活出屬於自己的多樣人生。

三成中國大陸青年 為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源於英文「Slash」,字面上斜槓及Slash意思就是「/」,為鍵盤上常見的斜號。早在2007年時由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Marci Alboher)在她的暢銷書《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壓力下的職場求生術》中提到這個概念。這些年輕人會在自我介紹中使用「斜槓」來區分不同職業:「姓名,職業/職業/職業」,所以被稱作「斜槓青年」。

她也舉出真實案例,如:

 桑賈伊.古普塔,神經外科醫生/CNN記者

 丹.米爾斯坦,工程師/戲劇導演

 羅德.霍夫曼,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詩人/劇作家

阿爾伯說,「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選擇以擁有雙/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

以目前「斜槓」在中國大陸受歡迎的程度,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45名18至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30.3%的青年表示自己就是「兩棲青年」,61.4%的受訪青年有想法、正在計畫加入兩棲行列,兩者合計91.7%。主要的副業為微商代購(透過微信經營的電商)(65.2%)、計程車司機(56.6%)、網路自媒體(45.9%)等三類職業。其他還有一些新興職業,例如網評達人、付費諮詢師、家教。交互分析發現,二線城市兩棲青年最多,其次才是一線城市。

許多新興職業興起,工作不再侷限於辦公室,也為年輕人帶來更多職業選擇的機會。在廣東從事會計工作的王楠說,她身邊的朋友不少都有多重身份,工作之餘,經營書店或奶茶店,也有人在晚上下班後開順風車(提供路線相同者共乘的小客車)。

過渡性VS新工作型態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教授表示,兩棲青年中,有的處於「職業探索階段」,是過渡性的,有的則為職業多元化,體驗能夠豐富多樣。未來如果人們的收入來源都是多棲,分布於不同機構、時間點,可能就沒有「職業」這個概念了,這是一種新的工作生態及市場格局。

山西省太原市馬蹄蓮學校國二班級講臺上,語文老師魏超正講授《出師表》,介紹人物歷史背景時,用相聲來了一段經典的三國歷史故事,學生們聽得入神。幾個小時後,在一家名為好悅來的曲藝說唱劇場,換上綠色馬褂的魏超又登臺表演起《武松打虎》。他右手大板打花,左手小板打節奏,邊說邊動作,博得滿堂喝彩。

白天站在學校講臺,為學生授業解惑;晚上登上舞臺,為觀眾獻藝。這就是「85後(1985年後出生)」青年魏超的「斜槓」人生。相聲對他來講是興趣。從小就喜歡曲藝的魏超說,希望能在教師崗位上教書育人,而晚上登臺演出讓他的生活更加豐富精彩,且相聲和語文教學也能相輔相成。

在中國大陸,斜槓青年愈來愈多,人數相當驚人。清研智庫聯合南京大學於2019年所做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兩棲青年規模已超過8000萬人,以24歲至39歲年輕族群為主,大多擁有專科、大學、碩士以上學歷。生活品質、興趣愛好及自我發展是他們「兩棲」的三大原因。

臺灣職場 最紅的關鍵字–斜槓

在臺灣,一份由接案平臺針對454位有正職的斜槓接案族進行「2021斜槓工作收入問卷調查」,受調查的斜槓接案群族的正職工作每月平均收入4.4萬元,而斜槓接案者每個月接案收入可增加平均1.6萬元,等於透過接案為自己加薪36%。

接案平臺PRO360達人網董事長李倫家表示,斜槓可說是近年職場最紅的關鍵字,不是單純指接案賺錢,更是發揮第二專長,創造職涯多元性,透過斜槓也為轉業或創業鋪路。由於斜槓接案專長專業性越高,競爭力越強,當然時薪或案件金額也越高,因此要把自己的專業變現,除了加強專業技能,還須具備開創陌生領域的業務能力和溝通能力及累積經驗,並建立自己的口碑與作品集。新北市政府在2019年推出「斜槓青年職能培力計畫」,提供職業訓練與培力津貼,最高可領2萬3000元,主要幫助新北青年順利找到職涯方向,實現人生夢想。

多頭兼顧 付出精力更多

仔細想想,斜槓並不容易,每多一道斜槓的背後就意味要在本業外,多付出時間與精力去經營。往返兩岸的創業臺青黃忠聖也是斜槓青年,無論在北京還是回到臺灣,他一直維持著斜槓身份,既是創業者、工程師、設計師,同時還要兼顧臺灣的家業。

「80後」的黃忠聖是學機械工程出身,2012年到北京攻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班,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一段時間,而後辭職一圓創業夢。他的創業項目是「創塊」,就是可組合成為實用家具的「成人的積木」,但創業過程非常燒錢,創業初期為了另闢財源,還幫忙朋友的3D列印工作,擔任工程師和設計師,賺取一些業外收入。

由於疫情加上家庭因素,黃忠聖去年回到臺灣幫忙家業,協助父母的發電機事業完成階段性任務,他運用創業的經驗,一肩扛下家族產業的所有業務,包括系統開發、升級,同時也要做業務拓展客源,引入資源等。

黃忠聖說,等到家業穩定之後,打算再回中國大陸繼續自己的事業,其實不管身在何處,對他而言,「斜槓」身份是很自然存在的,身為一名擁有理工背景的創業者,很多技術方面只要稍微調整一下就行得通,創業者什麼都需要自己來,其實也算是廣義的斜槓青年。

80後的青年臺商林大為,身兼南寧臺協青委會成員。原本在廣西南寧經營旅館、咖啡廳及文創等事業,去年由於疫情關係幾乎都待在臺灣。在臺灣這段期間,他也沒閒著,應徵進入臺灣房地產代銷龍頭海悅任專案副理,從事房產銷售、專案開發等工作。談到去年跨足臺灣房地產銷售的斜槓經驗,林大為表示,就是從新歸零,從基層學習,過程中與25到28歲的臺灣年輕人一起工作,了解與感受臺灣青年對未來的願景及實踐能力。

人生另一種可能

林大為也體會到,「隔行如隔山」,跨足臺灣房地產銷售這段期間,學習到計畫發展、執行與銷售,很珍惜所學到的,包括身為產業龍頭公司的企業文化底蘊,以及趨勢判斷之精準。他不諱言在中國大陸看到的是大格局,而在臺灣學習到的是「細節」。總結去年一整年「下沉」斜槓經驗就是「沉澱再出發」。

在當今社會巨輪快速轉動下,不可否認,除了追求更高的自我實現外,也有不少人迫於現實生活壓力而選擇斜槓,尋求第二收入與更多的機會,兩岸皆然,尤其是擺在眼前的高房價帶給兩岸年輕人很大壓力。比起直接「躺平」,斜槓為人生帶來另一種可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