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由農場到餐桌 中國大陸智慧農業急起直追◆文/溫芳宜(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研究員)《交流雜誌110年6月號第177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隨著網路與資訊科技日漸發達,中國大陸對於互聯網跨域應用日漸重視。就農業領域而言,與傳感裝置、資訊科技及數據分析相結合的「智慧農業」政策,如何透過相關策略作為,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乃至達到供銷平衡、提升農產品安全之效果,是近年來中國大陸農業政策關切的重點。

中國大陸智慧農業政策趨勢

歷年中國大陸中央一號文件皆以農業為主題,說明當年度農業政策的推展重點。中國大陸國務院於2015年發布「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將現代農業列入「互聯網+」的行動領域後,中國大陸即對於如何將網際網路(互聯網)應用於農業領域相當重視。「智慧(智能)農業」一詞更於2016年首度出現於中央一號文件,相關政策由此展開。

「智慧農業」於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出現之前,資訊科技在中國大陸農業部門的應用主要聚焦於電子商務發展。然而自「智慧農業」一詞出現後,網際網路及資訊科技在中國大陸農業部門的應用,從多個層面逐步展開。

首先,智慧氣象和農業遙感技術的應用,與「智慧農業」一詞一同出現於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其應用範圍主要著眼於農業生產層面,涵蓋作物種植面積及生長狀態監測,以及天氣變化對農產生產的影響評估及預警。由於天氣災害可能對農業造成鉅額經濟損失,因此,如何將氣象資訊透過行動通訊或電腦網路即時傳遞,形成「互聯網+氣象+農業」的智慧跨域應用,這是中國大陸智慧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其次,透過農業裝備智慧化及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實施智慧農業工程(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應用範圍主要涉及環境傳感器以及作物生長傳感器之建置與運用,藉此針對環境或是作物生長進行監測,而後將傳感器蒐集之資訊透過網絡進行流通或共享,作為後續分析或應用之基礎。

此外,隨著各項農業數據透過傳感裝備而逐步蒐集、累積,大數據分析的概念也進入智慧農業的政策範疇(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透過大數據分析,可將過往經驗回饋至生產系統進行調整,而透過傳感技術、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整合,可對農業灌溉、施肥、噴藥等農業生產作業實施精準化操作。

事實上,網路資訊及智能技術的運用,除了有助於農業生產管理,也可擴及物流、銷售等環節,促成農業智慧園區建設,最終達到產銷平衡以及提升農產品安全的效果。今(2021)年3月公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當中,除了第七篇的農業政策專章提及智慧農業建設之外,第五篇有關「數位中國」的政策內容,也提到中國大陸將「加快發展智慧農業,以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數位化改造」,顯示智慧農業在中國大陸邁向數位發展的過程中,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

中國大陸智慧農業的內涵與近期發展

智慧農業的推展可說是以網際網路(互聯網)為基礎,結合數據傳遞與分析,針對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及服務過程進行技術提升,以促進農業數位化發展。將智慧農業依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以及農產品安全等面向進行分類,可知促進智慧農業發展之相關作為包括:

一、農業生產層面的精準化發展:利用農業物聯網監測系統,透過環境感知、實時監測及自動控制方式,針對農業生產實施智慧化操作(例如:農作物智慧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農機定位耕作等)。

二、農業經營層面的管理服務平臺:透過經營管理平臺促進供需資訊透明化發展,使農業生產由生產導向轉變為消費需求導向,相關作為包括建置農村電商平臺、農村土地流轉平臺等。

三、農業服務的網路化發展:透過行動網路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與農村生活資訊,同時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為農民提供災害預警、動植物疫情防控、耕地品質監測及農產品市場波動預測等服務,相關作為包括建置農業資訊平臺及農村生活資訊平臺等。

四、農產品安全追溯體系之建置:透過網路技術,針對農業生產經營過程進行資訊化管理,特別是透過行動網路、物聯網、二維條碼等資訊技術應用,促進農業在生產、加工、物流及銷售過程中的數據紀錄與資訊流通,從而建構農產品安全追溯體系及公共服務平臺。

近年來中國大陸在資訊科技、無線網路、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發展快速,因此,近期智慧農業發展除了農業智慧化裝備及平臺建置外,中國大陸政府更期待透過農業智慧示範園區的設立,將不同的智慧農業技術加以整合,使得「由農場到餐桌」的各個階段,都能達到數位化與智慧化發展。

整合小農為重要挑戰

有鑑於智慧農業的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支援,因此,國家政策將在中國大陸推動智慧農業的過程上扮演重要角色。例如: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為中國大陸商業類國有企業,於2020年啟動10個數位農牧場試點,進行「無人化農場」示範項目。除了國家資本之外,具有能力的中國大陸民營企業,近期也積極投入智慧農業領域。例如:廣州極飛科技公司以自身的智慧裝備(如農業無人機、無人車、農機自駕儀、遙感無人機等)為發展優勢,配合農業智慧相機、農業氣象站、土壤監測儀等物聯網科技,並應用智慧農業系統,獲得百度及軟銀的商業融資,期望打造「無人化農場」。

中國大陸的智慧農業政策自「十三五」時期開始推動,發展時間並不長,然而中國大陸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網路平臺對於大數據分析的大量運用,再加上國家對於產業數位化政策的重視,因而對智慧農業政策的推展相當有利。就目前推動情況看來,不難發現資金支持與農場規模對於智慧農業發展相當重要。未來,智慧農業措施能否由大型集團普及至一般農業經營者,或如何整合小型農業經營者以達到適合智慧農業的規模化效益,是中國大陸推動智慧農業的重要挑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