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從新疆棉事件 看中國大陸民族主義◆文/王信賢(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交流雜誌110年6月號第177期(歷史資料)》

3月下旬因一則關於「維吾爾人強迫勞動」的報導,瑞典全球知名服飾H&M被點名於2020年9月發布一份聲明稱「不與位於新疆的任何服裝製造工廠合作,也不從該地區採購產品或原材料」,掀起一場中國大陸民眾「拒買」的民族主義風暴。連帶著,曾經聲明拒用新疆棉的企業也一一被中國大陸網民揪出,包括Nike、Adidas、Uniqlo等20多家國際知名品牌,甚至波及代言的藝人,紛紛被要求表態。由此事件可以看到「官式」民族主義(official nationalism)與「大眾」民族主義(popular nationalism)間的相互連動,其中明顯有由官方策動、民間響應,再由官方進行降溫的軌跡。此並非偶發的單一事件,背後有一定的國際政治經濟脈絡並涉及中共的政治議程。

官方發動 民間響應抵制

首先,此一被稱為「新疆棉」事件由官方先發難,當3月初「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提出中共對維吾爾族「強迫勞動」的疑慮,過去H&M發布的關切新疆棉聲明隨即成為「標的」。共青團中央的微博率先點名痛斥「吃飯砸鍋!一邊抵制新疆棉花,一邊還想在中國賺錢?」、「新疆棉花不吃這一套」,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更在新聞發佈會上展示「美國黑奴採棉」反擊。官媒則順勢而上,央視新聞稱:「在中國賺個盆滿缽溢,卻中傷中國、肆意栽贓,這種企業毫無基本商業倫理,逾越底線。」央廣網也痛斥:「H&M豈能吃中國的飯,砸中國的鍋。」在官方聲明與官媒推波助瀾後,民間即加入抵制的行列,不僅H&M在網站上被下架,部分民眾也上傳自己燒掉Nike等品牌運動鞋的影片,進而要求品牌代言人宣佈停止與相關品牌合作。對此,華春瑩表示,「中國網民有權利表達他們的感受,這不是什麼民族主義,而是樸素的愛國主義」。由此可看出,此行動明顯為官方與大眾相互牽動的民族主義。

激發愛國意識 為建黨百年創造氣氛

其次,此事件看似因BCI聲明所引起、H&M首當其衝,但事實上與國際情勢有關,近期美國、歐盟、英國和加拿大等國相繼「關切」新疆人權問題,例如在美中高峰會談上美國國務卿批評新疆人權問題,歐盟宣佈制裁部分涉及侵犯人權的新疆前任官員,甚至中歐協議瀕臨破局。正當中國大陸與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陷入臨界點時,此聲明正好成為中共官方師出有名的引爆點。此即為何H&M的聲明早在去年9月時已發出,當時平靜無波,此時卻掀起大波瀾,且由官方發動之故。

民族主義難抵消費主義

事實上,新疆棉事件對中共而言有內在的需求,而且是一連串事件的組合,其核心便是習近平於今年「兩會」所提出的「平視世界」。3月中的美中阿拉斯加會談,楊潔篪與王毅接力上演將「戰狼秀」推到高峰,展現出無所畏懼的架勢也是其一。習近平於4月舉辦的博鰲論壇講話,雖是國際場合,也出現不少針對國內民眾的語彙,包括「單邊主義給整個世界『帶節奏』」,更不忘強調「建黨百年」,如提及「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求索奮進,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等。從「阿拉斯加會談」到「新疆棉事件」,不論是「出口」、「內銷」或是「出口轉內銷」,都是為激發民眾「同仇敵愾」的愛國意識,進而對共產黨的擁護,以為7月1日的「建黨百年」創造良好氣氛。

再者,此事件究竟對官方與民眾所點名的國際廠牌有多少影響仍有待觀察,而按過去經驗看來,此種被動員的民族主義是否抵得過民眾日趨高漲的「消費主義」大有疑問,如在「薩德事件」後,赴韓國旅遊的民眾依然在各大商場「爆買」韓貨,在「日本提出釣魚台國有化」的反日示威後,日本豐田汽車銷售量快速回升、Uniqlo服飾也越來越受歡迎,而在美中貿易戰下,iPhone市佔率不減反增超過20%。中共當局必須了解,官式民族主義的後果往往是「短多長空」,不論是反日、反法、反韓、反美的運動後,此些「被反」的國家民眾對中國的印象均急遽惡化,而且多長時間難以回升。

民族主義是雙面刃 官方試圖降溫

最後,北京在此次事件中也深怕社會憤怒會失控,造成與世界各國為敵的窘境。據中國數字時代研究顯示,北京當局在互聯網平臺努力控制與新疆和H&M有關的搜索結果和評論,避免事態擴大。筆者有3項觀察:(一)民族主義是把「雙刃劍」也是「七傷拳」,為避免自傷,只能點到為止;(二)前述國際品牌多數由中國大陸代工,抵制越兇受傷最深的恐怕也是中國大陸民眾,且明年北京將舉辦冬季奧運,此些品牌均是重要的贊助商,若讓事件延燒下去,無疑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三)這也是為何李克強訪問南京時,會到Nike、Adidas等鞋業最重要的化工原料廠商「中德合資企業揚巴公司」參觀,以試圖降溫的原因。

年輕人為愛國主義操作對象

此外,這波愛國主義操作的主要對象為年輕人,此即為何由「共青團」率先發動之故。近期年輕人成為中共「維穩」的重心,一方面強化思想政治課程,另一方面就是激發其愛國心。習近平去年8月在《求是》撰文「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求各級黨委把思想政治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推動形成「努力辦好思政課、認真講好思政課、積極學好思政課」,開始在全黨、全軍與全社會掀起「上思政課」的熱潮,特別是針對青年與青少年。緊接著開始在各重點大學開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並要求在2022年前將全面使用新教材,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此一工作也快速擴散至香港、內蒙、西藏與新疆等,企圖透過針對青少年與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塑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中共而言,近年來包括香港、泰國與緬甸,年輕人均對社會穩定,甚至政治穩定造成影響,特別是緬甸的經驗,任誰都不會預料到緬甸年輕人竟會如此無懼反抗軍政府,這對中共而言是極大的警惕,也符合習近平的「底線思維」。

臺灣要提防成為民族主義的宣洩口

此波愛國意識與民族主義的「被動員」,一方面是為了證明中國大陸足以「平視世界」,另一方面則是宣揚中共堅苦卓絕、克服萬難,為接續的「百年黨慶」喝采,但也強調中國大陸仍受世界不公平的對待,需要強勢的領導人,以為明年「二十大」習近平的連任創造氣氛。對北京而言,這波宣傳與民族主義肩負重大的政治任務,不可等閒視之,在兩岸關係上必須小心應對,慎防成為中共操作民族主義的宣洩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