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女性 科技健身風氣夯◆文/金玉芬《交流雜誌110年6月號第177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隨著兩岸女性自主意識及女權運動興起,女性健身運動也隨之熱門而多元,除了眾所熟悉的氣功、太極拳、廣場舞、瑜珈等傳統健身模式,隨著AI科技浪潮席捲而來,健身科技化也讓女性更能自主訓練,不受場地限制。

健身科技化 女性健身塑身一把抓

近期常出現在電視廣告上的羽球國手戴資穎,面對鏡子和畫面裡的自己一起做運動,結合虛擬實境、動態感知、線上串流等科技,號稱「新概念健身魔鏡」。只需在家中安裝一臺穿衣鏡大小、配有鏡頭及揚聲器的居家數位電子顯示器,就可享受有氧、重訓、瑜伽、拳擊、伸展操等直播、線上教練課程,透過AI教練的輔助與家中鍛練,還能即時調整姿勢,它標榜的魅力,就如戴資穎所說的「隨時想運動時就選擇想要的課程,加上可以隨時看到動作是否和教練一樣,不用擔心姿勢正不正確。」這正是當下女性在追求健身之外,還希望塑身的時尚追求。

「健身+科技+遊戲」三者結合,則是業者的另一種巧思。例如日本任天堂發售的健身類體感遊戲「健身環大冒險」(Ring Fit Adventure),疫情期間在兩岸都成了熱門的搶手貨,售價更是翻漲狂飆,主要是它能讓玩家一邊玩遊戲一邊運動,連原本習慣在公園、廣場健身運動的女性長輩,也樂於在家享受健身樂趣,隨著遊戲難易等級與劇情跳躍、奔跑,各類力學感應器就能偵測用戶動作型態,透過抬腿高度、拉伸力道、身體移動角度等,判斷玩家的動作是否標準,同時即時呈現運動後的心率、消耗卡路里。

疫情讓居家健身夯上加夯

新冠肺炎疫情從去年初延燒至今已近一年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多個國家歷經封城甚至封國的無奈,許多實體健身產業因有人員密集、空氣不流通等環境問題,讓民眾退避三舍,導致破產倒閉,像是臺灣的「牛番茄」連鎖健身房、美國24小時健身(24 Hour Fitness)、金牌健身中心(Gold's Gym)等傳統健身房,成為疫情下的犧牲品。

反觀個人居家生活,如何在狹小空間破除煩悶,豐富生活內容、保持健康活力,成了眾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居家健身因而成為當紅運動熱潮之一。在家裡運動除了省錢、方便,還能節省前往健身房的交通時間,連帶讓各類健身產品銷售狂飆,甚至賣到缺貨,科技健身器材更成了當紅炸子雞。家中的客廳、閒置空間逐漸取代健身房,線上健身教學蓬勃發展獲得佐證。

許多健身新創公司靠著賣健身器材與線上課程互相搭配,再加上將健身教練打造為網紅的粉絲行銷策略,讓學員在家跟著直播或錄影課程動起來,再搭配絢麗的音樂與燈光,營造出彷彿看秀般的氛圍,成功吸引數百位學員同時上線。例如中國大陸運動健身平臺Keep在全球已擁有3億APP用戶、1,000萬會員,除了推出錄播、直播等線上健身訓練的課程外,也拓展裝置商機,推出運動手環、智慧動感單車、健走機等產品與快閃店。Keep將大數據及AI融入運動,運用AI演算法提升使用者運動體驗和對運動需求的準確度,成功打造居家健身加值服務新模式。

Apple也在2020年9月推出「Apple Fitness+」健康增值計畫,只要開啟健身APP,就能有包含跑步、瑜伽、划船、肌力、舞蹈等10種真人教練指導課程,讓用戶可以依自身需求與方便使用的設備隨時運動,而AI也會同步蒐集運動者的體能數據,進而建議可以如何調整運動強度,等同量身訂製的AI教練,吸引大批女性加入健身行列。

兩岸女性健身風潮歷久未衰

科技健身雖蔚為時尚潮流,而兩岸女性傳統健身風氣,也是歷久未衰。臺灣休閒健身運動濫觴於1970年代後期,先是由郭美洲女士自日本引進健美操教學課程,是韻律、有氧健身中心的前身。1981年,蔡純真成立佳姿韻律中心,開啟了臺灣女性專屬運動課程的新頁,也奠定她在韻律健身界的教母地位。1982年剛從文化大學舞蹈系畢業的唐雅君加入佳姿旗下擔任指導老師,旋即於1983年自立門戶,成立雅姿韻律世界,成為女性健身界的新教主。

2002年時,唐雅君進軍大陸,在上海、北京成立5家健身會所,後於2016年與中國樂刻運動創辦人韓偉合作創立健身與互聯網結合的智能健身房。2018年,唐雅君回臺成立「動動文創」,引進「Bungee Workout蹦極運動」,利用彈力吊索感受如自由飛翔的360度運動,獨特的運動方式令人躍躍欲試。雖然唐雅君的健身事業波折起伏,但對兩岸興起的女性健身風潮,著實功不可沒。

中國大陸啟動改革開放後,對西方敞開市場大門,也傳入美國有氧健美操。90年代,中國大陸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準迅速提高,健康意識抬頭,健身圈順勢出現一位健美達人馬華,她每天在中央電視臺為觀眾帶來《健美5分鐘》,「天天跟我做,每天5分鐘」的口號,直至今日仍深入人心,被人們稱為「健美皇后」。1990年代馬華成立「馬華健身俱樂部」,既是教練又是經營者,短短幾年就成為北京健美行業的領頭羊,也成功帶動了早期健身運動的流行,成為中國大陸女性健身運動的代名詞。

兩岸女性健身 邁向健美

透過兩岸健身女教主的引領,許多女性不僅開始培養運動習慣,也慢慢向高強度、高難度的訓練挑戰,藉以鍛鍊體魄,兼具修飾身形線條。教育部體育署108年運動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女性參與運動人口比例為82.1%,雖略低於男性的84.1%,但女性規律運動人口已保持穩定成長。政策宣導也帶動市場機制運作,私人健身教室和健身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新北市三重國民運動中心首創推出「女性運動日」,不僅有效提升女性運動意識,也有助於培養長期運動的習慣。

隨著運動觀念普及,參與方式也漸趨多元,Daily View網路溫度計調查2019年女性熱愛的十大運動,前3名分別為慢跑、重訓、瑜珈,3項都是健身房的熱門項目。女性不再執著「瘦才是美」的觀念,健身已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因很多女性在男女混合的大型健身房中,難免有心理障礙,做增肌訓練時難以卸下戒心和壓力,嗅覺敏銳的業者看中此一情況和需求,推出女性專屬的健身房,女性學員不再擔心衣服是否太裸露、練習過程異樣眼光的關注,教練能直接針對女性顧客設計專屬課程,讓學員們能夠在健身上達到更好的效果。

瑜珈兼具養生與健身 深受兩岸女性青睞

自從瑜珈體位法引進兩岸的健身巿場以來,至今一直是兩岸女性最熱衷的養生運動之一。1972年印度瑜珈體位傳入臺灣,當時印度的「阿南達瑪迦」瑜珈靜坐組織,派了首位阿闍黎(Acaraya)到臺灣宣揚並指導身心靈整體瑜珈的鍛鍊,開啟臺灣瑜珈健身風氣。之後,中華瑜珈協會首屆理事長華淑君於1976年在臺開設瑜珈補習班。曾在臺灣掀起瑜珈健身風潮的邱素貞,據說早年因身體欠佳而四處求醫,遠赴國外學習瑜珈健身法有成,回臺後投入瑜珈教學,1976年正式開設第一代「邱素貞瑜珈天地」。

1991年起,臺灣各類型的中小型瑜珈教室愈來愈多,從都市流行到鄉下。某些較大類型的團體也開始開設瑜珈相關課程。接著,國際性團體和與瑜珈相關的新類型課程逐漸萌芽。2001年,獲國際皮拉提斯組織Pilates Method Alliance頒發殊榮的謝菁珊,為推廣皮拉提斯運動及教學設立了「亞洲體研」成立以來,積極協助國內多處醫療及學術機構推動Pilates運動課程的設立和規劃,並培訓眾多種子師資,為瑜珈界帶來新的運動醫觀念,即從醫學的角度來剖析運動,一方面可避免運動傷害,另一方面還可得到有效的復健。

中國大陸約從2000年開始出現專業瑜珈館,瑜珈會館屬於高端行業。2003年「SARS」疫情過後,大陸女性養生鍛練意識大幅提高,瑜珈逐漸普及。2015年5月中印文化交流,中共總理李克強和印度總理莫迪在北京共同出席「太極瑜珈相會」活動,並共同組織6月21日國際瑜珈日相關活動,這是在中國大陸第一個世界瑜珈日,進一步推進瑜珈發展,瑜珈健身行業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許多瑜珈工作者開始選擇到印度進修。

女性健身運動愈來愈盛行,反映出女性更加注重自身健康及身材的改善,綜觀兩岸女性健身運動發展,臺灣始終走在中國大陸的前面,直接或間接影響當地的健身觀念。這種軟實力是臺灣的優勢,也是兩岸良性互動的正向力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