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社交新潮流 找回人際互動的溫度◆文/許逸凡《交流雜誌110年6月號第177期(歷史資料)》

兩岸年輕人的社交娛樂模式日益多元,桌遊、「劇本殺」(臨場動態角色扮演遊戲)、「密室逃脫」等互動遊戲,成為社交新寵。據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大陸逾6,500家桌遊相關企業,和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60%;2019年中國大陸「密室逃脫」行業市場規模達100億人民幣,以「劇本殺」為例,至2020年底,實體店面突破3萬家。

從網路世界回歸面對面交流

2016年,隨著中國大陸綜藝真人秀「明星大偵探」將實境角色扮演元素和劇本遊戲結合的玩法帶入觀眾視野,深受廣大民眾喜愛,順勢帶動「劇本殺」行業,成為大陸年輕人青睞的社交互動新遊戲。「劇本殺」起源於歐美國家的派對遊戲「謀殺之謎」(Murder mystery),用劇本虛擬出一場謀殺故事,玩家根據演繹和推理破解案件過程,找出兇手。由遊戲主持人引導,玩家根據劇本選擇不同角色,已知自己視角的故事,其他玩家的故事需要根據搜證案發現場的證據和彼此的溝通交流去探索,直到掌握足夠訊息推斷兇手是誰為止。「劇本殺」從一開始以桌遊為主附帶劇本玩法,逐漸迭代為專業的劇本遊戲體驗館,遊戲脈絡也從單一的盤凶、找凶演變成多元化的劇情遊戲,衍生更多不同要素的劇本,包含情感本、還原本、欺詐本等。

河南省洛陽市「劇本殺」體驗館「FB謀殺之謎」創始人袁航表示,「『劇本殺』滿足年輕人的社交需求,讓他們從網路世界回歸到人與人面對面交流。」遊戲中,玩家共同與朋友或陌生人,根據自己手裡的劇本共同演繹一段故事,盡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透過互動、邏輯推理、交換線索等,共同揭露故事背後的秘密或發現兇手,由於「劇本殺」的推理性、懸疑性可滿足玩家的表演欲,也可滿足「偵探」玩家的推理愛好,因此備受年輕人喜愛。武漢大學的張倩對此深有同感:「在遊戲過程中,投入扮演角色,比較容易敞開心扉,交到興趣相投朋友,避免尷尬感。」

實境解謎遊戲夯 年輕人聚玩「密室逃脫」

呼朋引伴相聚玩的還有「密室逃脫」遊戲,考驗團隊合作能力,就算是臨時組對的陌生人,一趟「密室逃脫」遊戲玩下來,儘管原本不認識的彼此,藉由互動任務熟絡,也能共同享受遊戲樂趣。線下互動遊戲營造一個在數位世界之外的獨特社交空間,遊戲成員的關係因之而改變,參與其中的玩家需要同心協力,腦力激盪,玩一場遊戲的同時,也結交一群朋友。

在臺灣,結合議題與實境的「戶外實境解謎遊戲」,將解謎遊戲從「密室逃脫」帶到戶外,破除遊戲空間限制,把實際場景變成關卡和敵人,藉由精心設計的遊戲盒和手機系統進行解密,博物館、紀念園區甚至整座城市都成為遊樂場,挑戰智力與默契外,亦可窺探城市角落的樣貌,了解當地的文化背景與特色。例如,遊戲設計工作室「聚樂邦」與臺灣歷史博物館聯手推出的《諾亞計畫》,玩家將透過手中裝置,與西元2140年的研究人員「喬森」進行通訊,並依循喬森的指示,在臺灣歷史博物館動植物標本與化石之間探索搜查,拯救人類,解密過程中還能認識生物,吸收新知;又如《穹頂計畫》將臺南奇美博物館化作追查藏寶真相的遊戲空間,玩家扮演獵人團「六奇士」在各個展廳中利用手機、道具、展品一邊解謎,一邊認識精彩藏品。

談到桌遊,定義非常廣泛,從傳統的象棋、五子棋、西洋棋,到麻將、大富翁、疊疊樂等,都屬於桌遊的範圍。早期引進臺灣的桌遊,偏重幼兒遊戲教材,近年偏向由歐美國家引進的Gesellschaftsspiel(社交遊戲),意思為雖然有些遊戲可以1個人玩,但絕大多數的遊戲仍需要2個人以上,甚至4至6個人一起才玩得起來,桌遊店更成為許多年輕人的社交選擇。桌上遊戲有助於排解負面情緒,更具備表達力、溝通力等認知訓練功能,可於遊戲中學習並促進社交互動。

老中青玩桌遊 走出螢幕與人互動

桌遊還可寓教於樂,利用桌遊輔療融入長照樂齡,同時結合肢體協調,藉由遊戲促進青銀互動,化解「滑世代」的3C冷漠,促進代間溝通。新北市金山區金包里社區發展協會每週舉辦兩次聚會,陪伴長輩一起玩桌遊「拉密」益智遊戲,一起動動腦,訓練腦力延緩老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與「瘋桌遊」共同聯手研發、推出第二套全齡共玩的「夢想人生」,讓銀髮族與年輕人間,有溝通、表達想法的舞臺,有社區參與的機會,透過活動,還能讓腦筋、身體不退化。參與民眾張爺爺說,「桌遊活動讓他非常放鬆,期待每個人都可以離開科技產品,互相相聚談心。」

因熱愛不插電的桌上遊戲,兒童桌遊鄧昭怡與成寧夫妻開設「桌弄」桌遊店、從實體店面、活動到遊戲教育,希望透過遊戲找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讓參與者感受成長與喜樂。成寧感慨地說,「現在很多年輕人如果不是透過Facebook或Line,已經很難與人溝通;希望透過桌遊,讓e世代的年輕人『從螢幕後方走出來』,與人實際互動。」為了讓孩子從小學習傾聽與同理,更開辦2歲至6歲的學齡前幼兒桌遊,藉由反覆操作,面臨輸贏、輪流等情緒狀況,有助於孩童學習自我調適、培養挫折力,因為遊戲過程需要與同齡、甚至大齡對象溝通,亦能增加語彙能力。

同樣憑藉著「想找回人與人互動的溫暖」初衷,新北市新店區小城里里長郭仁澤開設桌遊班邀請玩家授課教學,30款熱門桌遊依照學員年紀及遊戲複雜程度分組,開辦2年已吸引超過500人次參與。郭仁澤表示,開辦桌遊班的初衷除為提升孩子學習興趣、激發智能及培養多元能力,也是對現今民眾慣用3C產品的反思,桌遊能將孩子們從電視螢幕或手機拉回現實,體驗更為豐富有趣的真實互動。

玩遊戲嚇到住院 「劇本殺」盜版猖獗

值得注意的是,「劇本殺」行業門檻低、市場量大,催生「劇本殺」的百億市場,在急速擴張的背後,還有更多追逐快錢、盲目開店者,被淘汰的速度快,投入資金的民眾,有人賺取上億,有人卻負債務黯淡離場。「劇本殺」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內容,創作者為整個流程中的第一環,承擔重要角色。由於「劇本殺」行業在中國大陸缺乏市場規範化,政策尚未制定「盜版劇本」的罰則,出現許多辛苦創作的劇本,被他人輕易剽竊、售賣問題。

而「密室逃脫」遊戲不時也出現玩家受傷、密室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玩家年齡限制也是專家建議規範管理之處,以恐怖為主題的「密室逃脫」遊戲,過於驚險刺激,廣西曾有一名12歲男孩玩「密室逃脫」被恐怖情節嚇到住院,一度昏迷;亦有一名女子和朋友相約去玩恐怖主題的「密室逃脫」,卻因活動中工作人員扮鬼追逐,不僅在逃跑時撞到牆,還和朋友相撞,最後導致門牙斷裂。此外,「密室逃脫」經常更動室內隔間、動線設計,多設於地下室、舊公寓,是否如實進行營業消防安全及公安申報,政府也難以全盤掌握;我國消防署於2017年初發布「互動情境體驗場所安全指導綱領」,然而,該項綱領屬於主管機關行政指導,沒有法律約束力,即使業者不照做,也無任何責任,引發消防及玩家安全疑慮。

網路越來越發達,卻面臨科技冷漠的問題,不僅通勤時間、休閒時間埋首於科技產品,甚至面對面用餐的時刻,低頭滑著手機,不與人對話。桌遊、「密室逃脫」等線下互動遊戲備受重視的核心,或許是來自於人們對「面對面」互動的渴望。溫度、真誠、人情味,只有在實際互動中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體現。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