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搶「瘦」兩岸小胖兒◆文/薛一濤《交流雜誌110年4月號第176期(歷史資料)》

兒童肥胖症是21世紀最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佈的《2019年世界兒童狀況》報告指出,過去20年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遏制超重與肥胖的增長趨勢,2019年,全球5歲以下兒童肥胖及超重人數超過4000萬人。世衛組織則積極敦促會員國合作採取行動,減少跨境推銷富含飽和脂肪、轉脂肪酸、游離糖或鹽的食品。

小時候胖是大問題

俗話說:「小時候胖不是胖」,普遍認為孩童肥胖無所謂,但據《美國醫學會雜誌》研究報告指出,較胖兒童的前額葉皮質比正常體重兒童薄,可能會讓兒童執行功能降低,進而影響學習。其他醫學研究也顯示,兒童期肥胖症與成人期出現過早死亡和殘疾的可能性有關聯,會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慢性疾病風險,對心臟血管、骨骼肌肉、呼吸、內分泌及學習也多有影響。
兒童肥胖問題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對於健康、教育和生活品質造成莫大危害。肥胖兒童有2分之1的機率會變成肥胖成人,隨著生活改善、飲食豐足,兩岸兒童都普遍面臨過度肥胖的問題,讓教育及衛生單位不得不出手控管,也不斷呼籲家長關注問題的嚴重性。世界肥胖聯盟於2015年起將10月11日訂為「世界肥胖日」,2016年的主題更訂為「戰勝兒童肥胖(Overcoming Childhood Obesity)」。

臺灣兒童肥胖症居世界前茅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顯示,臺灣12 歲以下肥胖及過重的兒童已高達31.3%,居亞洲之冠,可說是「三個小孩一個胖」。此外,根據2020年4月公佈的《2019年臺灣兒童福祉調查報告》,近年飲食習慣將近46.3%的兒童每天都至少吃1次以上的甜食,甚至喝糖飲的比例高出蘇格蘭3.6倍。再加上過半兒童每天緊盯螢幕超過2小時,長時間久坐不動,加大身體橫向發展的機率。
為此,教育部自93年起推行「健康促進學校計畫」,將臺灣學校健康教育的理念與推動重點全力與國際接軌,以WHO提出的健康促進學校六大範疇為基礎,包括學校衛生政策、物質環境、社會環境、社區關係、個人健康技能及健康服務。12年國教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領域」也確立「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願景,以學生為主體及全人健康的教育方針,結合生活情境的整合性學習,確保人人參與身體活動。同時每年補助縣市政府與學校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經費約4,000萬元,根據102至107學年度統計,國小學生體位過重及肥胖比率從30.4%下降為27.5%,但國中體位過重及肥胖比率仍有微幅攀升現象。

搶救肥胖兒  甜湯不加粉圓芋圓

各縣市也積極推動減胖措施,並依《學校餐廳廚房員生消費合作社衛生管理辦法》和《校園飲品及點心販售範圍》,訂定國中以下僅百分之百蔬果汁、鮮乳、保久乳、豆漿、優酪乳、包裝飲用水、礦泉水等7類可在校內販售,且糖含量都有限制。部分縣市則提出更嚴格的要求,例如臺中市從106年起,就在校園推廣「多喝白開水」運動,要求學生帶水壺,校園廣設開飲機,同時禁止校內販賣含糖飲料,透過課程、衛教宣導與班親會等,減少學生攝取含糖飲料。此外,營養午餐的甜湯供應頻率,每兩週只能1次,要採用天然食材,例如紅豆、綠豆或地瓜等,不能添加冰塊及使用粉圓、芋圓等加工食品。

中國大陸一胎化促發 兒童肥胖率上升

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後,經濟大幅改善,飲食結構改變,電子產品普及,且過去一胎化政策,讓兒童集寵愛於一身,忽略健康的生活習慣,以致兒童肥胖成為影響身心健康的重大公衛問題。國際肥胖研究協會曾在2014年公佈調查報告指出,和歐美國家相反,美國教育程度以及收入水準較低的家庭中,兒童肥胖症的概率高,英格蘭最窮困地區,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是其他地區的2倍以上。反觀中國大陸,越富裕的地區兒童越胖,患上糖尿病概率越高,正說明飲食習慣不佳,以及一胎化政策可能讓家中兒童受到過度寵愛,以致中國大陸肥胖兒童發生率逐年上升。

中國大陸民眾對兒童肥胖及其引發的慢性病教育意識也甚為薄弱。教育程度良好、家境優越的父母,同樣對兒童肥胖缺乏正確的認識;家庭條件好,外出就餐、吃甜食的比例越高,導致兒童飲食不當又缺乏運動。甚至當醫生告訴家長孩童已偏肥胖的時候,3分之1的家長還認為孩子正常或並不胖。此外,針對兒童疾病篩查、預防及醫療保障也有所不足,醫保對兒童疾病的覆蓋面低、保障弱,很多治療和藥品只能自費。慢性病治療時間長,醫院資源有限,排隊就診加上高額醫療費,對中國家庭形成巨大壓力。

根據北京大學公衛學院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7年聯合發佈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1985-2014年,中國大陸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則由0.5%增至7.3%,相應超重、肥胖人數也由615萬人增至3,496萬人。若不採取有效干預措施,至2030年,0~7歲兒童肥胖檢出率將達到6%,肥胖兒童數將增至664萬人;7歲及以上學齡兒童超重及肥胖檢出率將達到28%,超重肥胖的兒童數將增至4,948萬人。

面對兒童體重不斷上升,衍生相關疾病,深刻影響未來總體國力,中國大陸國家衛健委會同教育部等6部門於2020年10月印發《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要求各地方政府切實執行,目標是根據各地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現狀,將全國各省(區、市)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流行水準地區(詳附表);2020-2030年,高流行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80%,中流行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70%,低流行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60%。與此同時,則是強化學校責任、修訂幼稚園和中小學供餐指南。

 戰勝兒童肥胖七大絕招

為了改善兒童肥胖的問題,世界各國紛紛研擬相關規定,甚至明令禁止販售含糖飲料及垃圾食物給12歲以下孩童。但改善肥胖問題除了政府措施,家長對於兒童的飲食及運動習慣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國民健康署也呼籲兒童肥胖防治必須從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及充足睡眠三方面著手,用7招戰勝兒童肥胖:
1.「和糖說不、開水最優」:鼓勵多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
2.「溫馨共餐、全家安康」:鼓勵「跟孩子一起用餐」,以及「幫孩子準備餐點」,不但能照顧全家人的健康,亦能促進親子關係。
3.「鮮食蔬果、均衡飲食」:鼓勵多攝取新鮮蔬果、鮮奶、堅果、糙米飯等,養成孩子均衡飲食、避免偏食。
4.「拒絕零食、遠離高熱量」:避免洋芋片、炸雞、速食等高油、高鹽、高熱量,容易造成肥胖的食品。
5.「多多運動、減少久坐」:降低孩子使用電腦、手機和看電視等久坐時間,建議每天能累積60分鐘的中度到重度的身體活動。
6.「全家動員、走向戶外」:建議家長假日計畫全家一起從事親子活動,善用國民健康署輔導各縣市規劃的運動地圖及親子活動空間,多利用開設的健走步道、自行車車道,帶著孩子親近大自然,從事身體活動。
7.「適當休息、充足睡眠」:鼓勵孩子養成規律生活習慣,避免晚睡及熬夜,每天至少睡眠6-8小時。

兒童是所有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身體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各國未來的競爭力。「能吃就是福」在現代社會應該改為「善吃就是福」,尤其對兒童而言,培養健康的飲食及運動習慣,才能贏在起跑線。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