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曾麗娜不畏遍地荊棘 白手起家到女企業家◆文/王維斌《交流雜誌110年4月號第176期(歷史資料)》

20多年前,安徽姑娘曾麗娜遇上臺商林先生,展開一段跨越海峽的情緣,儘管他們的婚事沒有獲得雙方家族的認同與支持,兩人仍決定相互扶持,毅然來臺白手起家,經過不懈努力,歷經幾番風風雨雨、大起大落的人生轉折,如今已是家庭美滿、事業成功的企業家。

大家族掌上明珠 經商天賦藏不住

曾麗娜的家族,在地方上有相當的社經地位,同輩中有11個男孩,只有她一個女孩,成為大家族中受寵愛的掌上明珠。親戚不乏從政或擔任公務員,但曾麗娜性格豪爽,從小就展現經商的天賦,課餘時間到外地批貨,在同學間做些小買賣,生意絡繹不絕,成為校園裡的風雲人物。

安徽師範學院畢業後,曾麗娜並沒有像同學一樣執起教鞭,或是透過安排到政府部門工作,而是選擇進入國企,從基層做起,憑藉出色的表現,24歲時已在皖北一處高級渡假村中升任副總,還因機緣巧合當選宿州市政協委員。

千里姻緣一線牽 為愛遠行無怨尤

曾麗娜和先生相識,猶如連續劇一般,素昧平生的兩人,在前往廣交會的路程中多次巧遇,儘管互留聯絡方式,卻沒有聯繫。兩個月後,一場公關活動而再次碰面,自此展開一生情緣。經過4年交往,論及婚嫁,但橫亙在眼前的,卻是他們難以突破的高牆。

兩人有意共結連理,雙方家庭都不同意這樁婚事。當時臺灣社會對兩岸婚姻,存在一些誤解與偏見,曾麗娜的公公在安徽宿州經營乳業,是1990年代最早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臺商之一,對他來說,大陸姑娘沒有不好,但總認為自己的媳婦應該要是臺灣人。另一方面,曾麗娜家族幾位長輩曾在安徽省及宿州市出任政府高層職位,也是地方上有頭有臉的家族,要找個門當戶對的對象不是難事,對於掌上明珠打定主意遠嫁外地,父母除了氣惱,更多的是心疼與擔憂,他們牙一咬、心一橫,說什麼就是不答應。無法獲得父母親的支持與祝福,曾麗娜與先生不願放棄愛情與共度人生的抉擇,最後決定捨棄家族經濟奧援,兩人攜手來臺從零開始,依靠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

孩子出生促改變 自行創業回宿州做生意

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1998年曾麗娜來到臺灣,面對的是遠比想像中更為艱辛的環境,當時陸配不被允許出外工作,學歷也未獲承認,她只能鎮日窩在地下室的租屋處,除了稍微到附近公園散步透透氣,哪裡都不能去,持續了大半年形同坐監的日子,簡直身心都快悶出病來。

隨著與夫家的關係稍有改善,曾麗娜與先生搬進夫家居住,但此時又一次面對觀念不同所帶來的衝突。在夫家的傳統觀念中,媳婦負擔家務是天經地義,無償幫忙家裡事業。在這樣的環境下,經濟無法獨立,生活也難以自主,心裡很多苦悶。

第一個孩子出生,曾麗娜認為日子不能不做點改變,毅然決定自行創業。2003年她跟先生返回宿州,透過過去累積的人脈,順利向銀行取得大筆貸款,進軍餐飲市場。她展現經營管理長才,短短一年間加盟或開創數個不同的品牌,事業版圖急速擴展,業績蒸蒸日上。豈料,母親罹患疾病,為了獲得更好的醫療照護,她決定將母親接到臺灣就醫,一照顧就是6年,分身乏術的曾麗娜,不得不結束宿州的事業。

返臺後,曾麗娜再度回到窘迫的生活原點,她沒有沉浸在過去當老闆的光環中,坦然面對現況,擺攤賣蔥油餅、餐廳端盤子洗碗、工廠包裝員、經營早餐店,曾麗娜全力以赴,頂著沉重的經濟壓力,即使工作受傷,也不敢隨便請假,硬著頭皮繼續上工,回想起這段扛起生計、教養子女、照護病患等蠟燭多頭燒的歲月,曾麗娜仍忍不住哽咽。

屢遇貴人提攜 曾麗娜非常感恩

生活刻苦,不斷換工作,曾麗娜很幸運地遇到了好幾位正派經營的儒商,不吝傳授許多寶貴的經驗,教她生存之道,學習到許多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與經營理念,對日後的創業歷程,有深遠的正面影響。曾麗娜談起這些貴人,心中只有「感恩」二字。
所謂天助自助者,除了貴人的協助,曾麗娜很有商業頭腦,學習力又強,從創業標的的選擇上,看出她是務實的行動派。曾麗娜說,創業初期必須選擇門檻低的行業,餐飲業是最好的入門磚,只要用心主動學習,很快就能掌握訣竅。正因為門檻不高,競爭者眾,因此必須做好轉換跑道的準備。有時她也會有出人意表的冒險決定,譬如曾在旗津夜市看到充氣式大型遊樂氣墊,立刻嗅到商機,火速尋找管道購入6個氣墊,在南部幾個夜市中巡迴出租擺設,大受小朋友喜愛,半年後營業績效穩定,毅然轉手出售器材,加倍賺回成本,投資眼光精準。

一展長才事業成 守得雲開見青天

照顧母親過程中,曾麗娜深深體會到健康的重要, 2015年因緣際會結識百冬酒莊董事長潘宗霖,深受「取之予自然回歸予自然」、「從我做起」兩句話感動,加上母親患病後,她更認同潘宗霖致力良心事業的理念,力爭成為百冬的經銷商,成為成功的女企業家(CEO),後來更進一步入股,負責百冬的營銷與品牌塑造,將健康食品推廣給社會大眾。

基於自身的經歷,曾麗娜十分理解同樣來自中國大陸的姊妹生活上可能面臨的問題與困難,現在自己比較有能力,她不斷構思如何進一步協助陸配姊妹。她分享自己的創業過程與模式,結合幾位有意創業的姊妹,共同成立新的健康食品品牌,推廣保健理念,參與公益活動,傳遞正能量。

來臺20多年,曾麗娜見證了兩岸社會環境的變化,相對於早期對陸配姊妹有一些偏見,現在資訊更豐富,臺灣社會對陸配姊妹的態度更加親近,包括海基會等機關團體也提供全方位的協助,讓陸配姊妹們更快融入社會,希望陸配姊妹能在這片土地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