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全球疫苗競賽進行式◆文/陳仲志《交流雜誌110年2月號第175期(歷史資料)》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已逾一年餘,確診案例及亡故人數均不斷增加。隨著疫苗問世,猶如漫長黑暗隧道的盡頭深處露出些許希望之光,此光芒不僅折射出各國為取得疫苗所凸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局面,亦反映國家利用疫苗作為外交的籌碼與反制手段,更暴露出各國發展的落差與侷限。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2020年(民國109年)4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歐盟執委會、法國及比爾蓋茲基金會聯合發起「獲取COVID-19工具加速計畫(ACT Accelerator),該計畫旨在加速疫苗、診斷工具及療法之開發與生產,並確保所有國家都能公平公正地獲取。其中,針對疫苗部分,WHO、全球疫苗及免疫聯盟(GAVI)、傳染病應變創新聯盟(CEPI)更合作建立「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
疫苗分配不均 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COVAX的首要目標是確保所有國家同時獲得疫苗,同時優先考慮分配給醫護人員及老年人等高風險族群,確保各國疫苗研發競賽是以合作而非競爭為原則,目標在2021年底提供20億劑疫苗,希望控制疫情蔓延,加速全球經濟復甦。如同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所說,「我們要麼淹死,要麼一起游上岸。」為確保低收入及中等收入等經濟較為弱勢國家權益,COVAX透過「預先市場承諾機制(AMC)」,讓92個國家獲得至少13億劑疫苗,滿足其20%人口在2021年底接種的目標。
然而,COVAX成立之初卻面臨美國、俄羅斯及中國大陸未加入的局面,除了這些國家領導人的態度之外,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的藥廠已開始使生產疫苗,換言之,這些國家可直接與藥廠談判疫苗購買事宜,無須加入COVAX。歐盟則是提供COVAX經費資助,但並未透過COVAX購買疫苗,而是直接單獨與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賽諾菲(Sanofi)、嬌生(Johnson & Johnson)等藥廠達成超過10億劑疫苗的採購協議,這也凸顯對COVAX之疫苗供給能力缺乏信心。
隨著藥廠陸續推出疫苗進行接種,疫苗分配不均,更凸顯COVAX面臨疫苗分配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局面。根據報導,至少60國或地區,相當於全球61%的人口,已展開接種疫苗行動,但有九成疫苗集中在11國注射,若按照人口比例,以色列施打劑量領先全球,美國則是注射劑量居世界之冠,外界訝異的是,加拿大購買的疫苗數量甚至是其人口數的9.21倍。富有國家大量囤積疫苗,造成疫苗的抬價及囤貨,也讓窮國面臨險境,導致疫情可能拖得更久。
疫苗成外交籌碼與反制手段
疫苗嚴重不均,WHO秘書長譚德塞就強調,目前有超過3,900萬劑疫苗被控制在49個較富有的國家手中;相較下,一個窮國僅有25劑疫苗,「這個世界正處於災難性道德淪喪的邊緣,而代價就是窮國的生命與生計。」
各國爭相蒐購疫苗,有疫苗的國家把疫苗當作外交籌碼,展開「疫苗外交」。以中國大陸為例,其「疫苗外交」之範圍包括亞、非、南美甚至歐洲。中國外長王毅1月11日到16日出訪東南亞各國,宣布將免費提供緬甸30萬劑、菲律賓50萬劑疫苗,印尼甚至配合王毅到訪時機,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率先接種北京科興(Sinovac)疫苗,據稱印尼已購買1億2,500萬劑北京科興疫苗。
除提供疫苗外,中國大陸也協助貧窮國家解決購買疫苗財源問題,例如其提供10億美元貸款,幫助拉美國家取得疫苗。墨西哥政府計劃向中國康希諾生物公司(CanSino Biologics)購買7,000萬劑疫苗。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出訪行程,王毅在1月4日到9日訪問非洲時,則未做出任何提供疫苗的承諾。
至於買不到歐美疫苗的歐洲國家,也轉向採購陸製疫苗,例如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1月16日親自前往機場,迎接中國國營國藥集團(Sinopharm)研發的100萬劑疫苗。匈牙利也跟國藥集團簽約,將購買100萬劑疫苗,匈牙利官員甚至直言歐盟疫苗太慢了。
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南亞大國印度也積極向緬甸、馬爾地夫、不丹、孟加拉、尼泊爾等鄰近國家展開「疫苗外交」,預計將提供鄰國1,200萬到2,000萬劑新冠疫苗。緬甸1月22日獲得150萬劑新冠疫苗,可供75萬人接種。孟加拉原本將免費獲得11萬劑北京科興疫苗,但因拒付相關研發費用,未能獲得疫苗,趕緊轉向印度求助,無償獲得印度生產的200萬劑疫苗。尼泊爾雖與印度有領土糾紛,但印度也是免費提供疫苗。
中國大陸近年來透過「一帶一路」積極在南亞地區進行大量投資與修建基礎設施,試圖在該區域取得主導地位,但印度透過「疫苗外交」,不僅搶先中國大陸,且捐贈手筆更大,讓莫迪政府重振區域領導地位。同時,相對於中共外長王毅訪非時未作任何提供疫苗之承諾,印度外交部於1月28日表示,印度計劃在GAVI架構內交付非洲國家1,000萬劑新冠疫苗,其與中共在「疫苗外交」方面之較勁意味不言可喻。
別苗頭!印度與中國 大打「疫苗戰」
大國展開「疫苗外交」,國際也出現反制現象。巴西與土耳其政府就抱怨,中國大陸公司運輸疫苗及原料行動緩慢。菲律賓也有立法委員批評政府購買北京科興疫苗的決定,已訂購北京科興疫苗的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在疫苗被證明安全有效情況下才會批准使用。柬埔寨總理洪森更直言柬國並非垃圾桶,也不是疫苗實驗場,不會使用COVAX以外的疫苗。
較為特殊的是菲律賓及北韓。新加坡去年成為亞洲第一個獲得疫苗的國家後,在亟欲獲得疫苗的情況下,菲國總統杜特蒂去年12月26日晚與新冠工作小組開會時揚言,如果美國不能運來最少2,000萬劑疫苗,就要下令終止美菲雙邊《訪問部隊協議(VFA)》,趕走駐菲美軍。「沒有疫苗,就不准留下。」
而宣稱境內無確診案例的北韓也面臨兩難局面,北韓有意藉COVAX管道獲得疫苗,北韓若接受國際疫苗援助,平壤當局須接納外國團體及人員入境,且在GAVI監督下展開分配疫苗與接種計畫,直接讓北韓疫情公諸於世,甚至可能動搖金氏政權統治。
疫苗分配採合縱連橫模式
國際間對疫苗研發與分配採取合縱連橫模式,目前共有7款主要疫苗在全球流通,均須施打兩劑:
1.北美、歐洲、以色列與波斯灣地區國家主要採用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及德國BioNTech合作研發之疫苗,採用美國莫德納(Moderna)生產的疫苗。
2.英國與印度多半採用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研發之疫苗,印度亦有採用巴拉特生科國際公司(Bharat Biotech International)研發的國產疫苗。
3.俄羅斯自製之衛星-V(Sputnik-V)疫苗,在俄羅斯境內、阿根廷、白俄羅斯與塞爾維亞展開注射。
4.中國國藥集團研發疫苗,包括中國大陸、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塞席爾與約旦,而印尼與土耳其則是使用中國科興疫苗。
對各國而言,疫苗的選擇主要考量價格成本及疫苗保存問題。莫德納疫苗在攝氏-20度低溫下,才能保存 6 個月,每劑價格高達32至37美元。輝瑞/BioNTech疫苗更得保存在攝氏-70度之超級低溫,需要特殊保存及冷鏈運送裝置,每劑價格達 20 美元。導致疫苗列車「頭等艙服務有錢國家,開發中國家擠進經濟艙」,窮國能否搭上列車,或是擠在貨艙以求上車,反映出在疫情肆虐下,不僅凸顯各國發展程度之落差與侷限,進而影響窮國的人權,全球不平等現象加劇,可能反噬富國的利益。
國際合作曙光乍現
儘管全球疫苗研發與分配陷入窘境,但先前未參加COVAX之美俄中等國態度已有所改變,國際合作似有曙光乍現之象。
中共外交部在2020年10月9日宣布已與GAVI簽署協議,正式加入COVAX,承諾中國疫苗研發完成並投用後,將優先提供給發展中國家。至於美國,在拜登新政府上臺之後,拜登政府首席醫療顧問佛奇(Anthony Fauci)表示,美國將收回川普執政期間退出WHO決定,預計加入COVAX,協力將新冠疫苗供應給低收入國家。
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RDIF)近期也表示樂於與COVAX合作,儘管俄國還是優先直接向其他國家供應衛星-V疫苗,但願釋出與COVAX合作意願,已較先前不參與的態度有著相當程度的轉變。在主要大國先後願與COVAX合作之後,未來疫苗之研發及分配應能朝較公平方向邁進,唯有共同合作防疫,才能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