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陸配在臺灣系列】雙連街「臺灣阿信」郭明華 一碗「包公麵」養大三個孩子◆文/林人芳《交流雜誌109年12月號第174期(歷史資料)》

臺北市雙連街上,一家開了18年的河南「包公麵」,老闆娘郭明華是位來自中國大陸河南開封的陸配,靠著千年傳承的家鄉味與無比毅力,撐起整個家。

兩岸剛開放交流時,臺灣比中國大陸進步很多,郭明華原以為嫁到臺灣可以過得比大陸好,沒想到卻是試煉的開始。

剛嫁到臺灣很不習慣,生活條件也不是很好,一度不想回臺灣,前夫一路追到大陸苦言相勸,為了孩子勉強答應。然而,心軟的決定,讓她陷入惡性循環的還債困境。

為了養家 郭明華一天只睡6小時

初嫁來臺,郭明華每天幾乎被錢壓得喘不過氣來,入不敷出的日子如影隨行,為了生計,將出生不久的大女兒交給大陸家人帶,自己到處打工賺錢。當時,她從早忙到晚、一刻不得閒,白天在早餐店及蒸餃店打工,晚上到南機場夜市洗碗打工,每天早上四點出門工作到深夜,一天只睡六小時。

如此苦日子過了好多年,為了照顧日漸成長的三個年幼孩子,郭明華決定不再受雇於人,她想創業、開自己的麵店,心裡暗暗發誓要用這碗麵養大三個孩子,河南家鄉包公府私房麵,就在雙連街落腳。

包公麵飄香千百年 臺灣老饕的最愛

「包公府的私房麵是我老家傳承千年的料理,相傳包拯經常要熬夜辦公,官府的後廚為他準備富含多種營養成分的蕃茄雞蛋豆皮麵作晚餐,幫助補充體力和精神」郭明華說。

不過,臺灣人比較不愛吃豆皮,郭明華把豆皮改成肉絲,私房麵竟一炮而紅,成為店裡的招牌麵。麵湯裡有番茄的酸甜清爽,又有蛋花滑順口感與鮮美肉香,加上Q彈的手工麵,令客人一試就成主顧。

老顧客陳先生說,「我喜歡吃包公私房麵,很Q、很好吃,每次都要來搶位子」;林小姐欣賞老闆娘的豪爽與好手藝,直說「包公麵很好吃,最想喝它蕃茄湯,很濃郁。」附近的成淵國中則是包公麵最忠實粉絲,許多學生下完課就到店裡吃麵,還會主動幫忙收碗筷,有時候小兒子吵鬧,學生們還會幫忙帶,實在「揪感心」。

諸事不順 開店之路一波三折

回顧過往,開店之路風風雨雨、波折不斷,郭明華把它當成是對自己的試煉。

她歷經家暴、小孩在學校被霸凌、前夫因案被關、遇上惡房東詐欺、小兒子得蜂窩性組織炎住院,自己罹患腦瘤開刀,大大小小打擊讓她天天以淚洗面,甚至想放棄。搬到雙連街,生意慢慢好轉之際,竟又廚房卻不慎失火,差一點被燒死。一位計程車司機見火起,衝進廚房拉她出來,再拿水管進去滅火,幸好消防車、救護車前來救援,店面得以保住。

曾受人幫助 臺灣阿信 要賣辣椒捐款做公益

儘管,生活挫折不斷,郭明華卻認識很多好人與好鄰居。當年欠債時,房東阿嬤幫她還11萬元債務,鄰居常常主動伸手幫忙;另一位「佛心房東」則在SARS期間主動降房租,讓她深深感動。

回顧2003年,SARS從中國大陸一路傳到臺灣、香港等地,臺灣經濟受到嚴重影響,許多小商店不支倒地,郭明華的房東為房客著想,主動降租金,儘管金額不大,對她們來說像是荒漠甘泉,讓她得以度過SARS難關。郭明華說,「臺灣人真的很有愛心,我真正的好朋友都是臺灣人」。

鄰居眼中,郭明華就像現代版的臺灣阿信,苦難不斷,總有一關又一關的磨練等著她去克服,鄰居幫她取個外號,「雙連街阿信」及「雙連街王寶釧」。如今,「雙連街阿信」可以站起來了,有能力幫助別人,她店內的服務人員盡量聘雇來自大陸的鄉親或東南亞外籍新娘,用微薄力量照顧遠離家鄉的新住民。

嚐盡人生的酸甜苦辣,郭明華有能力回饋社會,她決定把賣了18年的小魚乾辣椒拌醬,從每瓶200元售價中,捐出4元做公益,讓有需要幫助的人都能獲得真正的幫助。

郭明華不畏逆境,用一碗家鄉的河南「包公麵」,養大3個孩子,這位大陸來的「臺灣阿信」憑著堅毅與努力,撐起全家,行有餘力也要回饋鄉里,並幫助自己的同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