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交流雜誌97年10月號第101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近半年來,美國次貸危機的後續效應擴大,世界經濟衰退趨勢日益明顯,各國股市持續下挫,經濟活動趨緩,兩岸互動似乎也受到相當大的聯動衝擊。在整個大環境一片低迷的氣氛下,兩岸所努力塑造的互動新機制並沒有產生令人滿意的效益。七月上旬開啟了兩岸交流互動新時代,其中週末包機第一週至十三週載客率往返平均約八成五,成效尚可;但大陸觀光客來台人數則遠遠未如各界原先預期的熱烈。究竟孰令致之?本期約請採訪兩岸新聞的記者提供「期待週末包機擴大,為赴台旅遊帶來利多」與「陸客為何來台少?」兩篇文章,探討其中原因。另外,針對世界經貿發展趨緩下的國內經濟發展與兩岸經貿問題,政府近期推動很多激勵性措施,也進一步推動兩岸經貿往來,期盼標本兼治,早日恢復台灣經濟榮景,健全兩岸經貿關係,共創兩岸繁榮,就此本期有兩篇專文分析。 今年六月中旬海基、海協北京復談後,兩會恢復制度化協商機制與聯繫管道,解決了不少兩岸緊急事件,兩岸互動出現新的、積極的氣象。最近,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先生將率團來台進行第二次「江陳會談」,此行為數十年來大陸來台最高層級,將為兩岸互動再啟新的篇章。本期特別邀請李允傑教授撰寫「對第二次江陳會談的期待」,除了對各界所關注的上次協議執行的成效做深入檢討外,對兩岸轉變觀念,以宏觀的格局與視野,正視現實,面向未來,共同建構一個具有包容性與開創性的互動架構更有深刻的期許,相信這些也是大多數國人的心聲與期待。 馬英九總統就職後,對兩岸外交與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提出新的主張,各界紛紛發表看法與建議,北京也有所回應。本刊邀請邵宗海、許志嘉兩位教授撰寫專文剖析,並就有關兩岸和平協議問題專訪海基會前秘書長邱進益先生。由於兩岸國際空間是個深刻意識形態問題,觀念轉變不易,本期的探索只是一個起步,未來我們仍會持續關注。 台灣是個美麗之島,有很多值得靜下來細細品味的好山好水。本期特就中部的旅遊名地清境農場與埔里紙業做了深度報導,做為國內民眾平常休閒與大陸來台觀光旅遊的選擇參考。我們相信台灣還有很多可以深入探究欣賞的觀光旅遊素材,本刊將會陸續推出,也希望讀者朋友如果有獨得之秘,能夠不吝提出來與廣大朋友共享。〈本文刊於97年10月「交流」雜誌第1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