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金融海嘯對兩岸的衝擊與影響《交流雜誌97年12月號第102期(歷史資料)》

文∕賀靜萍

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

  「歐美的客人一下子都蒸發了,只剩下內地的客人多些」。「下個月鞋子會打折,不知道會不會帶動人流」。香港赤鯔角機場的國際名牌店,堪稱全世界最好的購物免稅店之一,但根據一位銷售小姐表示,從今年九月以來,業績下滑一半以上,從來不需要向客人多推銷的她,如今還會替常客設想,何時來買會更划算。

  九月從美國本土引爆的這波金融海嘯,會不會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甚至大蕭條?目前不得而知。但是資本市場高度自由化的香港,已感受到寒風,一切都反映得愈來愈明顯。

  不過,曾經準確預言各項空頭泡沫的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十一月在台灣受訪時表示,在這一波不景氣持續的過程中,放眼望去,全球也只有亞洲有較大的機會能夠突圍;畢竟亞洲的資產負債結構、儲蓄率以及經濟體質,都遠比世界其他國家為佳。而在這其中,尤其是中國大陸與台灣,應該會以較佳的姿態度過這一波金融風暴。

  無獨有偶,當金融海嘯襲捲範圍愈來愈大,兩岸關係在此時已跨入不一樣的平台。十一月初在台灣舉行的第二次「江陳會談」,兩岸兩會協商之外的最重要一章,便是兩岸官方及金融產業界直接座談,針對如何在金融方面合作,展開前所未有的一次對話。而這場對話,隨即於下旬在北京持續發酵。

  曾經在經建會主委任內經歷東南亞金融風暴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江陳會談」期間的金融座談中表示,「不論兩岸交往當中遇到什麼波折,或者是台灣內部有不同聲音,兩岸關係的發展是不可能倒退的」。他強調,除了政府範疇的協商外,民間可以做的事情也很多,兩會的搭橋就顯得更為重要。「尤其是全球正面臨金融海嘯,兩岸如果能作出多方面的合作、探討,相信危機即是轉機,雙方可以找出很多互利雙贏的商機。以台灣、中國大陸、香港三地外匯存底的規模,若能成立一個機制,將對區域金融市場的安定發揮很大的作用」。參與這場座談的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也在會後透露,會中我方提出希望能與大陸方面,及周邊外匯豐沛的國家如日、韓、星等國,建立換匯機制,成立外匯共同基金,以抵禦金融海嘯可能帶來的衝擊。

大陸規劃四兆人民幣的擴大內需方案

  目前兩岸在金融合作上發展前景,已經初見苗頭。而對大陸內部而言,此刻最重要的除了與台灣進一步探討合作空間,還有一點是,要全力防堵金融海嘯演變成為實體經濟上的巨大衝擊。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的預估,今年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率可能為九點五%,CPI增長率為六%。為了全力防止衰退,使得明年經濟增長率至少能夠「保八」,中共以最快的速度宣布釋出四兆人民幣(下同)的擴大內需方案。

  這項政策的宣布,無疑讓全球對北京改觀。根據北京消息人士表示,大陸中央和地方正討論如何劃分這筆巨額投資,而按照以往的經驗和規律,預計中央和地方的出資比例為一比三,即中央財政出資一兆元,帶動地方和民間投資三兆元。

  北京消息人士說,一比三的比例與一九九八年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央與地方投資比例大體一致,與當前中央和地方投資管理體制也基本一致。目前,社會投資中約二十五%需中央審批或核准,其餘七十五%由地方政府直接決定。此外,今年第四季的投資安排也體現出中央與地方一比三的比例。

  對於這四兆元投資,北京提出八個投資重點,包括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高達二千九百多億的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自主創新、結構調整以及地震災區重建。其中,要在年底前全力落實千億投資。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表示,目前仍處於各地方、部門上報投資項目的階段,各領域投資份額的分配估計要到十一月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才能初步敲定。

  根據一位中央級官員形容,從北京釋出四兆的投資案之後,全大陸各省市無數官員及企業家,一時全擁入「發改委」附近,「周遭大小飯店、賓館全塞滿了人,有的地方官就連飯店的地下室都願意入住,只為了排隊見發改委,為了當面和發改委談經費,要當面算帳,因此涉及投資計畫的企業主,全都要到場,以便隨時回答發改委的問題」。

  這四兆究竟會發揮多大作用?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大陸經濟未來兩年如果能維持八%到九%的成長,將帶動其他國家的出口,並且能讓全球經濟更快擺脫衰退厄運。

  中國大陸這次擴大內需計劃,是自金融海嘯發生以來,所做出最重大的經濟決策,也是繼美國和歐盟之後,全球規模第三大的政府救市作為。

  對台灣而言,這場金融海嘯所帶來的改變,可能不如中國大陸來得巨大。根據一名大陸官員透露,今年以來,大陸沿海從事加工貿易出口的企業倒閉了六萬五千家,到明年情況可能會更加劇,儘管大陸「商務部」已公布暫時停止去年才發布的「限制加工貿易政策」,但全球經濟衰退,已使得這座「世界工廠」出現前所未有的衝擊。因此,大陸以最高的效率,集合所有資源,從年初的「雙防」政策,一路急轉至「一保一控」,再扭轉至「擴大內需」。而所有部會及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旋即展開政策配合,協助企業渡過難關。

  在國際間,北京也在這次金融海嘯爆發後,成為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應邀出席G二十,並在APEC會議與各國首腦會議的討論重點,全都指向中國大陸的實力。以G二十而言,中國大陸的地位凸顯,成為這次峰會的最大亮點。胡錦濤在這次峰會上受到各國的格外尊重,他也在峰會上提出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四大舉措,呼籲特別關注金融危機對發展中國家的損害。峰會結束後,巴西總統盧拉在與胡錦濤會見的時候甚至表示,是中國改變了美國和歐洲的習慣作風。美國輿論稱,中國大陸其實是這次峰會實際上的主角。與此同時,擁有一點九兆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大陸,已與日、韓兩國討論成立高達八百億美元的外匯共同基金。

兩岸合作共禦這一波金融風暴

  在中國大陸全力與國際間合作的此時,台灣也採取了相對積極的動作。例如台灣提出願與大陸建構換匯機制,就算是近年來最具高度的一次合作策略。目前北京意願如何,雖無法得知,但根據北京官員透露,「兩岸關係的積極面一直在擴大」。未來,不言可喻。

  但兩岸究竟要如何切入這深層次的合作?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兩岸工商及航運座談會」上表示,要解決當前困境,需要兩岸共同合作;大陸政府財政充裕,政府投資可擴大內需,當地企業或台商繼續投資意願會很高。因此,「從金融鬆綁達成,大陸可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引擎。台灣是比較小的經濟體,如何讓錢進來,則是關鍵」。江丙坤的這番談話,可以做為金融海嘯如何改變兩岸關係最務實的註解。〈本文刊於97年12月「交流」雜誌第102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