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從APEC到WHA的政治觀察《交流雜誌97年12月號第102期(歷史資料)》

文/許志嘉

  十月二十九日,總統府宣布,前副總統連戰將代表馬英九總統,擔任今(二○○八)年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的領袖代表。由於連戰具有前副總統的身份,因此,這項領袖代表的安排,被視為是台灣參加亞太經合會以來,層級最高的領袖代表,被解讀為是台灣參與國際社會活動的一項重大突破,是馬英九總統提出的兩岸外交和解休兵的一項重大成果,也是北京所釋出的重大善意。

  這項安排固然是北京的一項善意,但究竟是一連串兩岸外交和解休兵善意的開始,抑或只是曇花一現的外交善意,則是更多台灣人民所關心的議題。

期盼兩岸恢復對話與在國際社會和解休兵

  馬英九總統競選時強調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與北京的對話,他的當選使兩岸關係呈現新的契機。馬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北京恢復對話,同時,期許兩岸在台海和國際社會都要和解休兵。

  從台北的角度來看,台灣期待的國際活動空間,包含多邊外交和雙邊外交兩大部分。多邊外交方面,從高政治性的聯合國參與案,到低政治性的非政府間國際組織(NGO)擴大參與及名稱尊重,都是台灣民眾關心的議題。在雙邊外交方面,維持一定的邦交國數目,同時,能夠與非邦交國進行正常的實質關係發展,包含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等經貿互動,也是台灣民眾關心的議題。

  在雙邊外交方面,台灣的主要期待是不再失去邦交國,因為,民進黨政府執政八年期間,邦交國由二十九國減少至二十三國,邦交國爭取成為兩岸外交戰的重要指標,台灣邦交國的失去也成為外交挫敗的重要象徵。

  馬總統執政半年多,邦交國並未減少,可視為是兩岸外交休兵的重要成果之一。不過,民眾對兩岸關係改善所期待的,不僅只有邦交國數目的維持,國際活動空間的擴大,也是民眾期許的重要目標。

  國際活動空間的擴大體現在實際的運作上,就是台灣對國際組織的實質參與和有效參與,從台灣民眾當前主要的期待來看,在台灣已加入的國際組織中,最受重視的是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代表的層級,在仍未加入的國際組織中,最受到關注的議題包含聯合國(UN)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參與,特別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實質參與。

  台北之所以重視亞太經合會領袖代表的層級,主要的原因是,亞太經合會是台灣少數可以參加的重要國際組織,但台灣能夠出席參加的官方代表層級遠不如其他會員,更重要的是,APEC每年均會舉行非正式領袖會議,各國領袖齊聚一堂共商區域大事,唯獨台灣總統無法親自出席,只能派領袖代表參加。台灣當然期待能夠由總統親自出席這個重要的會議,但如果政治現實無法實現,至少也要提升領袖代表的層級,讓台灣民眾感受到在國際社會的尊嚴有所提升。

連戰與胡錦濤的秘魯「連胡會」也為兩岸對話寫下重要的一頁

  這次在秘魯舉行的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前副總統連戰能夠代表馬總統出席,北京的首肯當然是重要的因素,以連戰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且曾任國民黨主席的經歷,雖是卸任的官員,但在台灣的政治結構中仍扮演一定角色,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台灣出席APEC會議的領袖代表層級能夠大幅拉高至卸任副總統,連戰此行被解讀為是北京對台釋出的善意。而且,連戰與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還在秘魯進行連胡會,也為台北的領袖代表進行雙邊對話寫下重要的一頁。

  連戰此行固然有政治意義上的突破,但是,北京方面仍然非常小心處理,連胡會中,雙方互稱主席與總書記,避免造成國家或政治實體之間對話的形式;同時,北京也安排國台辦主任王毅陪同出席,在顧及台灣尋求政治突破的要求下,也堅持北京主張兩岸要在「一個中國」架構下進行互動的基本立場,也就是說,即使北京在國際社會讓台灣的參與有較大的空間,但北京思考的是如何在「一中」框架中找到台灣所需要的國際空間。

  北京此次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的相關安排,雖然在台灣仍有不同意見,但即便是美方官員都認為這是重大突破,也是過去所無法想像的事。因此,APEC領袖代表層級提升,對兩岸建構國際社會的和解休兵而言,是一個好的開始,也是一項相互尊重,雙方皆能接受的雙贏做法。

  兩岸國際社會和解休兵在APEC踏出第一步後,台北方面下一個關心的指標議題就是明年五月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HA),能否成功爭取成為WHA觀察員。

國際社會表態支持台灣成為WHA的觀察員

  台灣民眾對於能否成為WHA觀察員的關心程度相當高,最主要的原因是,二○○三年SARS疫情對台灣防疫工作與衛生安全造成的衝擊,使民眾更加體認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要性,也更認為台灣有權加入。同時,美國、日本、歐盟也都表態支持台灣應該有效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成為WHA的觀察員,國際社會大國公開表態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例證並不多,他們對台灣成為WHA觀察員的支持,也讓台北方面更期待能夠順利成為WHA觀察員。

  對北京而言,作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大陸領導人完全了解台灣人民對於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或成為WHA觀察員的高度期待,二○○五年連胡會新聞公報的幾點共識中也強調,兩岸恢復協商後,要優先討論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的問題。不過,大陸內部對於這樣的參與仍然有不同意見,國台辦主任王毅在接見日本訪客時便提到,不接受台灣正式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但會設法建構新框架,讓台灣利用WHO的「國際網絡」;大陸學者也撰文或在相關會議中闡述,要使台灣在WHO的合法架構下,參與WHO有相當大的困難。

  兩岸外交戰進行數十年,馬總統就職後短期內便要達到全面性的和解並不容易,許多堅持傳統對抗思維的人也不容易接受,這需要更宏觀的視野與新思維去看待國際社會和解休兵對兩岸關係的重要性。馬政府尋求成為WHA觀察員,應該是當前新形勢兩岸關係發展下,雙方比較可以接受的方案。北京最擔心的是台灣成為WHA觀察員會造成對台灣主權的確立,或在國際社會形成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至於所謂WHO法律上找不到可以讓台灣成為觀察員的法源依據,則是容易解決的問題,關鍵還在於北京是否有外交休兵的新思維。

北京如果能夠支持或接受台灣成為WHA觀察員,將是北京對台灣的一項重大善意

  事實上,WHA觀察員並不一定是主權國家,目前WHO幹事長或WHA通過決議邀請參加WHA的六個觀察員包括:巴勒斯坦、教廷、馬爾他騎士團、國際紅十字會、紅十字及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國際國會聯盟。其中,固然有主權國家,也有非主權國家,也就是說,成為WHA觀察員不一定就代表承認其主權國家地位,完全是因應需要而成為觀察員,且觀察員並不具備WHO會員身份,當然也不會觸及北京擔心的國際組織會籍問題。

  就現實的狀況而言,台灣成為WHA觀察員,雖然在台灣參加國際組織的政治意義上有更進一步的突破,但並不會出現北京所擔心的主權、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問題,也不會涉及北京的一中原則。北京如果能夠支持或接受台灣成為WHA觀察員,對台灣民眾而言,既能維護衛生安全,又有國際社會尊嚴提升的政治意義,將視為是北京對台灣的一項重大善意,肯定會得到台灣內部高度歡迎與支持;對北京而言,也無損於國際社會的一個中國原則,又能夠突顯北京對台爭取民心的柔性政策,可說是兩岸雙贏的發展,也是兩岸國際和解休兵的一項重大成就。

  從台灣民調來看,兩岸外交戰愈激烈,台灣民眾支持台獨聲音就愈高,兩岸外交戰減緩甚至和解,台灣民眾支持台獨的聲音反而降低。由此可見,就算從北京的立場來看,國際社會的和解休兵其實符合北京對台政策立場,也符合台灣人民的期待,明年台灣能否成為WHA觀察員,將會被視為兩岸和解休兵是否達成的重大觀察指標,也是兩岸關係走向進一步和解與和平發展的重要關鍵。(作者係銘傳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本文刊於97年12月「交流」雜誌第102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