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天地無情、人間有愛—「八八水災」救災紀實 文∕仇佩芬《交流雜誌98年10月號第107期(歷史資料)》

八月八日周六中午時分,大部分的台灣人在電視新聞目睹知本金帥飯店傾倒在滾滾洪流中。所有人震驚於前一夜風雨的威力,卻都沒有想到,這一幕僅是這場災難的序曲。
  從官方統計數字來看,莫拉克造成的災情是駭人的。僅僅是八月八日到九日兩天,嘉義及高屏山區單日累積雨量破千。從八月六日到八月十日,阿里山觀測站累積雨量高達三○○四.五毫米,創下歷史紀錄;中南部及東部,共有八十一個雨量觀測站雨量破千。這不是簡單一句「三天下了一年雨量」可以形容。統計數據帶來的震撼,遠遠不及現場景象的衝擊。
  當大部分人還震驚於台東知本溫泉區毀於一夜大雨,屏東林邊也傳出災情。預期中的海水倒灌加上意料之外的山洪,讓這個繁榮的瀕海小鎮幾乎滅頂。省道變成水道,連國軍的裝甲車都無法行駛,橡皮艇忙著救人、送物資的情景,讓人擔憂。與此同時,大水沖斷了高屏之間的重要橋樑公路,人員失蹤、田園滅頂、鄉鎮失聯,各方險情伴隨接連不停的大雨不斷湧來。
  八月十日星期一,莫拉克過境後的第一個上班日,對外失聯整整一天的高雄縣災區,陸續傳出悲慘消息。
  搶進高屏山區的媒體,傳出一樁樁驚人訊息:高雄旗山的香蕉園大水退去,有農民埋屍在土石之中;高屏山區罕見暴雨沖垮道路,老弱婦孺倉皇求助;荖濃溪上游堰塞湖潰決,溪水沖斷道路橋樑,沿岸村落一一淪為孤島直到許多人聯絡不上山區裡的親友,大家才赫然意識到,這些失聯的村落極可能不僅是對外通訊、交通全面中斷,更可能早已淹沒在土石流下。
  八月十日起,隨著救難部隊一步步深入高屏災區,一幕幕景象震懾全台。高雄六龜大橋全毀,六龜鄉對外道路全面中斷;新發部落半掩在土石流中,河對岸的新開村民瑟縮在屋頂上,高舉寫著「SOS」的紙板求援;甲仙小林村驚傳滅村;屏東三地門、來義、霧台等地孤立無援,馳援的直昇機卻在大雨濃霧中撞山接連而來的悲慘消息,緊緊牽動所有台灣人的心。
  伴隨災難新聞而來的,是溫暖人心的善行義舉。風災之後,政府在高雄縣旗山中學成立救難前進指揮所,做為救難部隊和救護人員集散地點。指揮所一成立,除了軍警和政府人員之外,不同宗教、不同背景和不同地區的救難、慈善團體同時進駐,帶來大量志工和物資,成為救災前線最重要的支援力量。
  當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幾個災情最為慘重的聚落,部分較小的村落不免被忽略。然而,民間救難隊地毯式的搜救,讓這些小孤島同樣能獲得援助。
  以小林村下方的關山村為例,楠梓仙溪沖垮沿岸橋樑和道路,整個關山村頓成孤島,房舍受災情況雖不算嚴重,但聚落裡全都是老弱婦孺,根本無法自救。
  所幸聚落裡一男一女兩名中學生於十三日一早,在泥濘的山壁間爬了三個半小時,終於走到楠梓仙溪畔,找到駐紮在溪畔旁的中華救難總隊,大家才知道聚落裡近百居民已經斷糧近一週,卻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
救難隊一聲吆喝之下,十多名隊員揹起食物和飲水,連跟進去採訪的記者都掏空背包,塞進滿滿的麵包和罐頭,跟著出來求援的兩個小朋友爬進山去,整個村莊的老弱婦孺才終能得救。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六龜育幼院。六龜大橋在八日凌晨被大水沖斷;但八日山洪侵襲之前,育幼院區已經停電停話;接下來幾天,所有交通和通訊全部中斷。
  師生困守院區,一直到十一日才有國軍空投物資送到六龜育幼院。第一批記者在六龜大橋被沖斷的三天後終於來到,院內師生顯得非常興奮,還頻頻問記者,是不是順便幫他們送發電機來。
  育幼院劉行健組長說,水災發生後,國軍陸續空投物資,包括飲水、乾糧和藥品,再加上育幼院原本的存糧,短期維持師生的基本生活沒有問題。而在外界得知育幼院受困之後,不斷提供飲用水、蠟燭、發電機等物資支援,加上政府全力搶通聯外道路,才讓育幼院院童們真正得到安全保障。
  水災發生在週末假日,而在上班日開始之後,許多民眾放下日常工作,主動載著物資到災區幫忙。來自台中潭子鄉的補習班林老師,就是其中之一。在水災發生後三天,他開車南下,直接到甲仙鄉找中華救難總隊報到。雖然他不曾受過救難訓練,不能深入山區救人,但可以協助運送物資和人員,在物資集中站和入山點往返,發揮極大機動性。像林先生這樣的善心民眾還有很多。在基隆開砂石車的楊先生,就利用週六休假的時間,載了滿滿一車砂石南下甲仙,幫忙修補路基不穩的災區道路。
  從台灣各角落湧來的物資和善心人士,是這場天災之中最重要的安定力量之一。當媒體一步步搶進重災區,總能在每一個橋毀路斷、車輛無法進入的地區,發現已經有慈善團體跟著第一批抵達的救難部隊進駐災區,用人力搬來救援物資、揹老弱婦孺到安全區域。
  在安全區域,則有地方上的廟宇、教會等機構,成立臨時安置中心。相對於災區現場以救援為首要任務,位於「大後方」的安置中心必須發揮穩定災民情緒的作用,不但提供災民安身之所,更給予災民安心的力量。
  高雄縣最主要的安置場所,佛光山福慧家園安置中心的總幹事慧傳法師說,災民被送到安置中心時,都處於十分驚慌的狀態。安置中心會先讓他們享用熱食、洗熱水澡,同時也會提供足夠的食物和日用品,讓災民毋須憂心眼下生活。待情緒平穩之後,再由專業社工進行身分確認,這對安置作業有很大幫助。
  佛光山的福慧家園也想出以災民主動擔任志工的方式,在第一時間就展開災民心理重建。安置中心從服務站、醫療站,到環境清潔,都有災民自告奮勇。當災民投入工作,開始有了互助助人的行為,也就等於展開心理重建的過程。
  在水災中失去雙親的兒童,同時失去親人和家園,心靈陰影難以磨滅,是情況最讓人憂心的一群。因此安置中心的醫療站都配置心理師,可以在第一時間幫助他們緩解情緒。另外,安置中心也會安排許多電影、唱歌等活動和才藝課程,協助受災兒童抒發情緒。
  在八八水災的救災工作中,可以見到公益團體成為社會支援的主力。除了協助政府安置之外,從八月七日就慘遭土埋水淹的林邊,災後的清淤工作也主要依賴公益團體援助。駐在當地的國軍部隊人力有限,從軍校調來的學員也不足以應付挨家挨戶的清理工作,來自鄰近高雄、台南等地的公益團體,號召熱心的民眾,再加放暑假的青年學子,人人自備雨鞋、掃帚,揮汗為林邊鄉民打掃家園,都讓飽受水患之苦的民眾感動不已。
  二○○九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六百五十三人死亡,四十六人失蹤,其中包括至少六名軍、警和義消人員殉職;水災期間,重災區警消加上來自各地的民間救難隊,共搶救災民四萬一千七百五十二人。這些數字,將永遠留在台灣的歷史上,紀錄這一場台灣全民共同克服的劫難。
  而在這場災難中,台灣每個角落的人民自動自發,和災區民眾風雨攜手,共度難關的熱情,更將陪伴災民克服重建歷程的每一個階段,永遠銘記在風雨之後的家園土地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