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經濟協議對台灣產業界的影響評析 文/黃健群《交流雜誌99年4月號第110期(歷史資料)》

一、 前言
  農曆年期間,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到福建與台商會談時,表明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簡稱ECFA)的肯定;緊接著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兩會中提出了「讓利說」,使得自去年以來即備受關注的ECFA,再次引起兩岸的討論。在大陸政府全力支持ECFA的前提下,若台灣政治情勢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可以預期ECFA將於今年簽訂。事實上,兩岸已就ECFA各項議題,於今年一月在北京進行了第一次的業務協商,預計三月將進行第二次的協商,兩岸都有在今年簽訂ECFA的意願。因此,今年對兩岸來說,將會是所謂的ECFA元年。
  ECFA在台灣內部的爭議一直不斷,各方意見不一,反對者認為,簽訂ECFA將使得台灣成為中國大陸經濟附庸;認同者認為,ECFA只是純粹的經濟合作協議,不應過於憂慮。不可諱言,政府在推動此政策的過程,引發的不只是對台灣經濟是否有利的爭辯,可能還觸及台灣最敏感的統獨話題。實則,這個最直接影響產業界的經濟協議,若回歸到對產業的影響來看,或許更能夠還原其本來面貌。

二、 ECFA是兩岸經貿合作的「第三條路」
  ECFA是基於經貿合作思維下的政策。自二○○八年第二次政黨輪替後,為促進兩岸經貿正常化,政府即倡議兩岸必須逐步取消所有貨物貿易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並讓服務貿易自由化、建立開放和充分保障的投資機制。但因一方面大陸不願和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另一方面,台灣為了維護主權,不可能和大陸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因此,政府即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作為兩岸經貿正常化的「最佳方案」。而這所謂兩岸經貿合作的「最佳方案」,將使得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產業,能有與其他國家公平競逐大陸市場的機會。
  台灣是一個小型開放的經濟體,外貿一直是台灣成長的主要動能,基於大陸經濟崛起的事實,使台灣必須面對這個亞太地區僅次於日本的最大經濟體。一般認為,若兩岸簽訂ECFA,對台灣產生的正面效益包括:
  第一,增加台灣對大陸出口。依據國際貿易理論,當兩地的經濟整合時,由於市場的擴大,交易機會增加,因此雙方的經濟都會產生淨增加的效果。如果台灣與大陸形成自由貿易區,台灣產品出口大陸將會增多。
  第二,提升台商國際競爭力。由於兩岸之間除了貿易依存度很高,大陸也是台商海外投資最多的地區。在投資帶動下,台商在兩岸間早已形成緊密的生產鏈。兩岸簽訂經濟合作協議,不但可以提高台商在大陸投資的安全性,由於原物料的往來完全免稅,因此兩岸間生產鏈必然更為緊密,台商可以充分利用兩岸間的比較利益,提升國際競爭力。
  第三,擴展台灣對外貿易關係。在台灣與大陸簽署經濟合作協議的示範下,其他國家與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意願也會大大提高,因此台灣對外貿易關係也可擴大。更重要的是,在與大陸簽署經濟合作協議後,台灣也有更充分的理由進入東亞自由貿易區,從而避免邊緣化的危機。

三、 ECFA初期對台灣產業影響利大於弊
  ECFA究竟是什麼?事實上,ECFA僅是簽FTA之前的協議。由於FTA談判通常耗時冗長,曠日廢時,為使談判雙方已有共識,較為急迫的部分能儘早實施,有些國家採取先簽定ECFA的方式,爭取時效。台灣簽訂ECFA是仿效東協,現在看到東協簽訂FTA,其實是十年前簽訂ECFA的延續,但全世界有兩百多個類似FTA的協定,只有東協簽ECFA,其他國家都是直接進入FTA的談判。換句話說,ECFA在實質上僅僅只是一個框架,這個框架簽訂後,未來兩岸正式還將進入更廣泛的談判,這才是真正影響的開始。ECFA談判沒有結果之前,其實很難定論其對台灣哪些產業會造成衝擊。
  進一步說,規劃中的ECFA是以架構協定為基礎,以分階段實施互免關稅為談判方向,而依據政府的規劃,初期我方將考量廠商實際需要,提出要求對方給予我重點產業之早期免稅承諾(即早期收穫,Early Harvest)。之後,在各階段逐步降稅的期程中,我方亦將考量國家整體利益,提出降稅要求及我方的降稅承諾。依目前兩岸協商的共識及氛圍,簽訂ECFA初期對台灣產業影響勢必利大於弊,但在日後兩岸經貿朝向正常化談判過程,大陸產品進入台灣時程的快慢,將是影響台灣產業的關鍵因素。

四、 ECFA早收清單有利台灣產業發展
  貨品貿易(關稅、非關稅)協定為ECFA的主要內容,而「早期收穫計畫」、「市場進入」等是貨品貿易協定的要項。以兩岸來說,所謂ECFA的早期收穫計畫,即是兩岸在未完成所有議題之談判,先於架構協定設立專屬條款,將這些有立即實施之必要,或已達共識之議題納入先期實施項目中,列出雙方早期降稅貨品項目及降稅時程。換句話說,目前兩岸在簽定架構協議前的「早期收穫」清單,將決定兩岸哪些產品可以相互進入。因此,將對產業界產生首波的影響。
  兩岸目前正在進行ECFA的業務協商,原本基於WTO會員平等對待的概念,大陸方面對於早期收穫清單的減讓並不如預期,同時希望取消禁止大陸產品進口的歧視性條款。換句話說,大陸工業產品究竟會有多少開放來台,將衝擊台灣產業。但誠如經濟部官員表示,大陸是台灣主要市場,台灣卻不是大陸主要市場,大陸任何產品都可能會造成台灣市場紊亂,因此很多產品不能如 WTO會員國一樣開放。在這樣的堅持下,關稅高、貿易額大、對我方不利,即為政府提出早期收穫清單的三個基本條件。
  事實上,第二次ECFA協商前,兩岸尚未提出早期收穫清單進行溝通。不過,根據依據經濟部的規劃與彙整,列入早收清單的工業產品,包括:石化業方面有石化基本原料、塑膠原料、橡膠原料、人造纖維原料與石油化學品;紡織業則以中上游產品為主,如上游的紗與線、中游的織布、工業用紡織品、其他紡織品;機械及零組件則有工具機、產業用機械、機械零組件;還有LED產業與汽車、汽車則還要談關稅配額。當兩岸談判達成共識後,列入早收清單的產業都將會受惠。舉例來說,若大陸接受石化業列為早收清單,將使得塑膠、石化與化纖等泛石化產業同時受惠。特別是作為紡織、運動用品及雨傘等產業的上游化纖,若能因ECFA而排除貿易障礙,將因關稅減讓而能繼續在台灣生產、出口。同樣地,機械產業列入早收清單,其產品輸往大陸將可免去約十%關稅,台灣廠商競爭力提升,一方面拉大與日、韓產品的價差,另一方面則拉近與大陸本土產品價差,將是大利多。更進一步來看,未來大陸廠商可以尋求和台灣廠商合作,引進較高階的機械設備;台灣中高階產品也有機會取代日、韓在大陸的市場。
  由於若不能擠進這波早收清單, ECFA第二波的貨品貿易談判,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協商過程可能費時二至三年。基於爭取列入早收清單的項目實在太多,工總理事長陳武雄建議經濟部,早期收獲清單能否分為「早期一」及「早期二」以爭取時效。但無論如何,早期收穫清單應以納入具降稅急迫性的項目為原則,雙方的早收清單內容為何,有待雙方協商確定。總之,被雙方列入ECFA早收清單的產業,必定有利其市場的開拓及發展。

五、 短期內ECFA不致會衝擊台灣產業
  產業界評估,兩岸簽訂ECFA之後,包括陶瓷、毛巾、製鞋、餅乾、家具、寢具、成衣等傳統產業,將會失去利基。因此,這些在經濟全球化下,所謂弱勢產業的業者,除了關心員工的就業問題,更憂心這些產業將被迫外移或關廠。根據工總的統計資料,在全國一百五十二個產業公會當中,認為台灣與大陸簽訂ECFA刻不容緩的占了一百零三個,但也有部分產業公會持反對意見。因此,產業界建議我方在進行ECFA談判的同時,應對台灣本身需要保護的產業進行開放上的設限,以減少簽訂後對於台灣部分產業的負面影響。
  也就是說,由於同樣品質的貨物,大陸產品較台灣有更大的價格優勢。因此,兩岸簽訂ECFA後,若給予大陸免關稅的進口項目為台灣的弱勢產業,且品項、品質雷同,這些產業就會受到衝擊。因此,對於可能因ECFA而受創的產業,政府編列了九百五十億元的「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在振興輔導、體質調整和損害救濟等方面都提出辦法。
  其主要內容在於:一、對於內需型、競爭力較弱、易受貿易自由化影響之應加強輔導型產業,主動予以「振興輔導」;二、未來自由貿易協定(含ECFA)生效並開始降稅後,對於進口已經增加,但尚未受損之衝擊產業及勞工,政府將主動協助「體質調整」。三、對於已經顯著受損之產業、企業、勞工,提供「損害救濟」。
  事實上,我政府一再強調,簽署兩岸經濟協議後,國內可能受損之產業,將視談判結果而定。短期內除早期收穫產品外,其餘產業短期完全不受影響,且絕對不會納入工業敏感產品、弱勢產業與農產品。此外,政府強調,針對中長期,國內內需型、競爭力較弱及可能因貿易自由化造成衝擊之產業,如家電、鞋類、成衣、陶瓷面磚、石材等,若未來開放或調降關稅對該產業產生負面衝擊,造成產值下降及失業情況,政府將運用談判策略爭取有利條件,如排除適用降稅、緩衝期或調適期等,並給予適當輔導,協調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因此,相信短期內ECFA將不會造成台灣產業的衝擊。

六、 結論:ECFA將成為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
  誠如行政院吳敦義院長所說,ECFA像是一株玫瑰花,花朵很鮮豔,但也有刺。換言之,ECFA固然可使台灣更進一步參與經濟全球化,但對台灣產業界來說,這個過程有其機會,亦有其威脅。部分產業的受創,是經濟全球化下的現實,政府必須更努力地落實輔導救濟措施,幫助這些產業轉型。與此同時,台灣應藉此機會加速產業升級,尋求新的產業發展定位,同時善用良好的亞太地緣區位,發展成為「高附加價值製造中心」,以保持目前技術領先的優勢,並提升台灣在全球高科技領域的關鍵角色。當然,調整產業結構及技術升級非一蹴可幾,都需要穩定的產業政策,政策的貫徹與否,將是台灣產業是否能再次提升的關鍵。
  與此同時,既然與大陸簽訂ECFA,有助於對大陸出口、提升台商國際競爭力、擴展台灣外貿關係。那政府應事先和各產業界進行溝通,藉此以廣納各界意見,考慮受衝擊產業或族群的困境,並在政策上予以扶助,更多地凝聚共識,以避免不必要的紛擾。
  ECFA的簽訂只是個開始,未來台灣產業必須加速升級,自動化、技術密集化、知識密集化,都將是台灣產業發展的方向。與此同時,兩岸透過經貿合作產生的互惠雙贏,也將促使兩岸進一步和平穩定,對產業界來說,將是一個新的契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