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發行人語—我們期待下一個和平繁榮的二十年《交流雜誌100年4月號第116期(歷史資料)》

二十年不算長、但絕對不短,回顧六十年兩岸關係發展的起伏,過去二十年既充滿挑戰,也見收穫。
  收穫之一,海峽兩岸從一九四九年對峙以來,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雙方毫無交流,遑論協商。但自一九九一年海基會成立後,兩岸關係逐漸由隔絕走向對話,從對抗邁入合作。
  其次,一九八七年政府開放民眾赴中國大陸探親,兩岸人民開始交流,台商在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前往大陸探索機會,帶動兩岸經濟發展新模式。再來,解除戒嚴、開放探親及報禁後,台灣整體社會進入升級轉型,政治民主化、社會多元化、經濟自由化,人民生活得以提升,此一發展經驗,對大陸具有相當的啟示與借鏡的意義。
  一九九一年,兩岸兩會先後成立,二十年的發展證明,經由與海協會的協調、溝通、對話,有效發揮穩定兩岸關係的功能。兩岸從接觸之初的缺乏互信,「一個中國」的認知互異,再到「九二共識」的形成,為雙方協商找到共同基礎,海基會除了是歷史參與者之外,更是兩岸關係重要發展時刻的見證者。
  在「海基雙十 兩岸雙贏」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上,蕭副總統致詞時特別強調,兩岸關係的改善,獲得各方肯定,ECFA的簽訂更是六十年來兩岸關係新的里程碑,應堅定推動兩岸合作大方向,繼續擴大及深化雙邊經貿關係,鼓勵多元交流,建設穩定與和平的兩岸關係。未來一年兩岸議題將成為立委與總統選舉的焦點,也是政府大陸政策的民意試金石。選舉是一時的,但國家發展才是永久的。
  一九八○年中葉第一次來台的AIT處長司徒文也在專題演講中提到,無法想像兩岸在過去二十年能獲致如此重大成就,可說是「成功的故事」,而美方對於兩岸關係逐漸加溫,亦不會感到緊張。
  在研討會的圓桌論壇中,比利時前總理艾斯肯(Mark Eyskens)肯定兩岸過去兩年的發展,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前日本駐中國大陸大使的谷野作太郎指出,日本支持ECFA的簽署,台、日可成為合作夥伴,攜手開拓大陸市場。前印度駐台代表谷南吉(Ranjit Gupta)更直言,印度也很願意和台灣簽訂類似協定!
  二十年前,很難想像每年有數百萬人次往來兩岸旅行、經商,更無法想像大陸民眾能來台觀光,實際體驗台灣民主化的果實。過去經貿及航運完全隔絕的兩岸,現在每週高達三百七十航班,穿梭兩岸各大城市。當然,從過去兩岸官員「王不見王」的情形,發展到今天的兩會制度化協商常軌,更是一項值得珍惜的成就。
  我相信,二十年後,大陸進入下一世代,大部分的小康家庭都來過台灣,兩邊人民會有更綿密的人際關係網絡,不只經貿交流,還有各式各樣的深層交往,將為兩岸關係帶來新的可能性。
  兩岸的下一個二十年會是何種景況?我們將秉持馬總統在海基會會慶大會揭櫫的人民、和平、民主三原則,繼續致力於兩岸的和平與繁榮,建構可長可久的兩岸關係!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