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兩岸優勢互補必能創造雙贏—海基會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蕭副總統暨江董事長致詞 整理/編輯部《交流雜誌100年4月號第116期(歷史資料)》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及「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海基雙十 兩岸雙贏」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三月八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熱鬧展開,蕭萬長副總統、國安會胡為真秘書長、總統府蘇起資政、海基會江丙坤董事長、高孔廉副董事長及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司徒文處長等人出席是項活動。
  江董事長於開幕典禮致詞中,感謝各界二十年來對海基會的支持與鼓勵。今年適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海基會以學術研討會的方式同時慶祝建國百年與海基雙十,江董事長認為別具歷史意義。
  江董事長指出,從一九八七年以來,蔣經國總統一方面解除戒嚴開放黨禁,一方面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推動台灣經濟國際化、自由化,兩岸人民往來益加密切。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問題,必須透過一個具有民間性質、但由政府委託執行公權力的機構,擔任中介的角色。海基會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於一九九一年三月應運而生。同年十二月,大陸方面也成立了相似性質的機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作為與海基會互動的窗口。隔絕四十多年的兩岸關係,因為此一聯繫與溝通管道的正式啟動,進入了嶄新的階段。
  江董事長表示,作為唯一接受政府委託授權處理兩岸往來事務的中介機構,二十年來,海基會在政府的指導監督下,致力於三大核心任務—協商、交流、服務。服務案件從一九九一年的五千多件,一路攀升到二○一○年底的近四十二萬件,成長高達七十七倍之多。而從二○○八年六月以來,兩會恢復制度性協商,至去年年底共完成六次會談,簽署了十五項協議、達成一項共識。由辜董事長的草創時代到今日的規模,海基會已成為政府大陸工作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兩岸和平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的功能與角色。
  江董事長強調,二十一世紀是全球化的時代,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企業間的競爭也愈來愈激烈。台灣與大陸各有不同的條件,經濟發展階段也不同,大陸擁有充沛的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又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再加上特別體制下的行政效率;而台灣除了有企業的創新、海外市場開拓經驗,更是在創新與整合能力上佔有絕對優勢。江董事長認為,兩岸如果能夠加強交流,優勢互補,必定能夠創造最大的經濟利益,發展互惠雙贏的局面。
  江董事長指出,台商到大陸投資,依政府統計,已有三萬八千多件,至去年底金額高達九七三億美金。若以大陸方面的統計則有八萬八千件,估計達到兩千多億美金。這些投資在大陸不只帶來資金、技術,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推動工業生產,對大陸過去二十年平均每年兩位數的經濟成長,貢獻良多。對台灣來說,不僅促進產業分工,也為企業經營注入活水,提升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真正達到「壯大台灣、連結亞太、佈局全球」的目標。
  江董事長進一步指出,馬總統就職後,以理性、務實的態度處理兩岸關係,一方面恢復兩會制度化協商,一方面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法令鬆綁,還推動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後,去年一共有一六三萬人次來台,對台灣經濟成長頗多助益。去年六月二十九日,兩會簽署ECFA,是兩岸交流、兩岸經濟發展史上重要里程碑。ECFA早收清單在今年一月一日生效,根據ECFA成立的兩岸經合會,上個月也在台北舉行第一次例會,推動後續協議與經濟合作事項。
  江董事長表示,因為兩岸的和平穩定,台灣去年的經濟成長率高達十‧八二%,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所做的國際競爭力評比由二十三名躍升至第八名,今年度的經濟成長率上看五%,國民所得可望突破兩萬美元。這份成果得來不易,值得國人好好珍惜。
  這場學術研討會因蕭副總統的蒞臨,而更添光彩。蕭副總統致詞伊始便回應江董事長,認為海基會於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同時也是海基會成立二十週年之際舉辦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別具意義。
  蕭副總統簡要回顧兩岸關係表示,一九五○年代以後,兩岸中斷往來長達三十年,至一九八五年大陸轉口貿易合法化、一九八七年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雙方商品與人員往來逐漸增加。一九九二年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後,開放台灣企業赴大陸投資,兩岸經貿與投資關係更加快速發展。目前,大陸已經是台灣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海外投資地以及人民赴外旅遊最多的區域。
  兩岸民間交往日趨密切,促進雙方經貿發展與相互瞭解,但也衍生許多問題,需要雙方透過協商解決。蕭副總統指出,一九九○年九月兩岸紅十字會簽訂處理雙方遣返偷渡客及刑事犯的「金門協議」,便是第一個兩岸透過民間團體簽署協議,代為執行政府功能的先例。該協議不僅大幅改善遣返偷渡客的問題,對於後來兩岸兩會交流機制的建立,也發揮很重要的示範效應。
  蕭副總統進一步指出,一九九一年初我方設立「陸委會」,作為統籌大陸事務的專責機關,另外又設立「海基會」,代表政府執行兩岸事務工作。大陸同年底也成立「海協會」,開啟兩岸兩會的對話機制。然而兩會管道要能正常運作,必須先克服「一個中國」的政治敏感議題。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兩會就「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達成共識,也就是所謂的「九二共識」。有了這個共識,兩岸間敏感的政治爭議得以擱置,而以務實態度共同協商、解決兩岸間的問題,促使一九九三年兩岸兩會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
  蕭副總統表示,他在一九九四年底從經建會主委一職,改任陸委會主委,有機會直接參與大陸政策工作。當時,他提出「以經貿為主軸」的兩岸政策,其中境外航運中心計畫成為後來兩岸直航的基礎。然而,蕭副總統覺得可惜的是,兩岸協商由於政治因素中斷了十五年,在這期間兩岸很多重要事情都無法協商解決,不僅阻礙兩岸關係的發展,也影響台灣的經濟發展。
  蕭副總統表示,直至二○○八年五月馬總統就任後,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下,展現「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海基、海協兩會協商機制始恢復運作。截至目前為止,兩會一共進行過六次會談,簽署十五項協議。
  蕭副總統指出,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兩會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六十年來兩岸關係新的里程碑,不僅改變台灣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戰略地位,也激勵國內外企業增加投資台灣的信心,創造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利基。近年來,政府推動逐步開放大陸來台投資,以及大陸觀光客與學生來台,都將有助於兩岸關係平衡發展,讓兩岸合作發揮最大的正面效應。以觀光為例,自從政府於二○○八年七月開放大陸人民直接來台觀光,截至去年底止,大陸旅客來台觀光達一百八十二萬人次,估計已為台灣相關產業帶來超過新台幣九一○億的外匯收益與商機。
  蕭副總統進一步指出,過去兩年多來,兩岸關係改善已取得豐碩成果,也獲得各國一致肯定。政府應堅定推動兩岸合作的大方向,繼續擴大及深化雙邊關係,鼓勵多元化的交流,以建設穩定與和平的兩岸關係。然而蕭副總統亦表示,未來兩岸關係仍充滿著變數,過去兩年半雙方本著「先經濟,後政治」與「先易後難」的原則來推動兩岸協商,未來面臨的議題將更為複雜與艱難,需要雙方發揮更大的智慧來解決。
  蕭副總統表示,在兩岸經貿關係方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目前已達成的早收清單還只是一個先期試驗,未來雙方將繼續談判更廣泛的市場開放。蕭副總統希望,「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下成立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未來能在這方面扮演積極功能,不只要建立更常態性及制度化的兩岸經貿協商機制,也要確保其過程的透明化與參與度,讓它發揮最大的實質效益。他樂見上個月「兩岸經合會」已召開第一次例會,也希望這個新平台能繼續順利運作。
  蕭副總統強調,台灣要對自由貿易有堅定信心,由於兩岸經濟規模差距懸殊,在市場開放上必須兼顧短期商業利益與經濟、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穩步向前,以不疾不徐的方式推動,避免過速的開放導致調適困難或社會疑慮。
  在台灣發展對外經貿關係方面,蕭副總統表示兩岸和平共榮、合作創富,可以促進亞太區域的安定與發展,也是國際社會共同的期盼。蕭副總統也指出,台灣經濟要能長遠發展,絕對不能只仰賴大陸,必須要分散、控管風險,以全球佈局為目標。目前台灣已與新加坡洽簽經濟合作協議,也將推動與其他主要國家的經濟合作關係,達成「世界走進台灣,台灣走向世界」的願景。
  在國內共識方面,蕭副總統表示,兩岸議題將成為立委選舉與總統選舉的焦點,也是政府大陸政策的民意試金石。蕭副總統相信,選舉是一時的,但國家發展是永久的,政府應繼續以國家利益為前提,在「堅持主權、對等尊嚴」、「不統、不獨、不武」的原則下,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及人民的需要,推動兩岸關係,讓兩岸成為人民安居樂業的家園,才能凝聚國內共識,作為未來繼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動能。
  蕭副總統表示,馬總統在去年國慶大會中提出四大願景,其中「百年和平」願景的關鍵,就在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惟有兩岸以和解消弭衝突,以合作取代對抗,透過深度交流,增進瞭解,培養互信,逐步消除歧見,才能為中華民族走出一條民主、自由、均富的康莊大道。
  作為兩岸交流的第一線,海基會背負著格外艱鉅的任務與使命,蕭副總統深刻期許海基會全體同仁繼續實踐政府所交付的「協商」、「交流」及「服務」三大任務,為兩岸關係走向和平、和諧與合作繼續努力。
  蕭副總統也期待國人積極面對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與大陸崛起的機會與挑戰。蕭副總統認為,台灣雖然小,但只要能團結一致、順勢而轉,發揮台灣的軟實力與巧實力,就能建設中華民國為馬總統所揭示的中華文化的領航者、華人世界的民主模範及全球的創新中心,讓人民在和平的環境下安居樂業。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