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的兩岸政策之政策論述評議 發表人/楊開煌 整理/編輯部《交流雜誌100年4月號第116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二○○八年五月馬英九總統就職之後,在兩岸關係的政策上,回歸「九二共識」,提出了「不統、不獨、不武」的主張,快速啟動兩岸兩會的交流與協商,並且在兩年半的時間裡,與大陸簽訂了十五項協議、達成一項共識。
楊開煌教授認為,馬政府在兩岸關係上,十分努力地為台灣尋找適當的兩岸政策,但未使台灣民眾增加對政府的信任。特別是兩岸在國際社會發生意外齟齬時,朝野比較一致的說法,就是怪罪大陸。有些民眾會認為,那麼何以兩岸仍需交流、交往,或者是在兩岸交流、交往的過程中,何以不能協商此類議題。楊教授認為馬政府在「兩岸政策」上,需要一套完整的論述。
楊開煌教授認為馬政府近三年的兩岸政策,雖然有政策,有作為,也有明顯的成績,但仍不乏對政府的質疑之聲。同時也因為台灣特殊的政治生態,很難出現新穎而動人的口號。
楊開煌教授認為,馬總統的「兩岸政策」是由三大元素構成,此即:「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不統、不獨、不武」、「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以及「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
楊開煌教授主張,馬政府現有的「三不」政策,嘗試引導出一個和平、穩定、正常的兩岸關係。但從馬總統近來一些有關兩岸的發言,例如提到「中華民族」、強調中華文化的價值、重視兩岸文化交流、重新關懷大陸的發展、進一步回歸中華民國憲法的本體等,馬總統已經覺察到在兩岸政策上,必須建立動人的論述,才能戰勝二○一二年的挑戰;只有建立系統的論述,才能引領台灣邁向黃金十年;要建立適切的論述,才能開啟和平的兩岸。
楊開煌教授分析,自馬總統就任以來,經過兩岸的努力,兩岸關係已經出現以下的特徵:
一、兩岸是一種亦敵亦友的關係。
二、大陸是我們的親戚鄰居。
三、大陸的崛起對台灣是威脅也是機會。
因此,同時作為中華民國總統與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必須負責任地提出政府和國民黨的兩岸終極目標:
一、長期和平、穩定、友好、繁榮的兩岸關係,是現階段政府的兩岸政策的目標。
二、促進大陸政治平穩地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三、在「一中」框架下,結合中共政治發展的兩岸統合論。
而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楊教授建議馬總統應朝以下幾個方向努力:
一、以大陸政策指導兩岸關係,在「一中各表」的前提下與北京當局進行政治接觸、對話、談判。
二、以互惠互利的原則正常化兩岸的經貿關係。
三、積極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架構協議。
四、在國際間,積極推動兩岸「差序共存」的「一中原則」,真正安排出台灣在國際社會適當而有尊嚴的位置。
五、對未來雙方若進行軍事交流談判之後,台灣的國防戰略構想、國軍的政治教育、軍事訓練等相關議題預先規劃,設想周延之後才能進行。
六、推動兩岸和平教育,使兩岸人民真正理解推動和平的途徑、維護和平的方法、保衛和平的手段。
楊開煌教授於文末指出,馬總統和馬主席在明年大選前,應凝聚黨內共識,提出一套在兩岸關係上繼往開來的政策論述,展現出政治家的擔當。
馬總統的兩岸政策,應該是回歸大陸政策指導下的兩岸政策,兩岸是親戚性質下亦敵亦友的兩岸關係;應該是大膽而自信地,開放兩岸正常交往、交流,以便開啟一個理性兩岸、和平兩岸、繁榮兩岸的新時代。而馬主席的兩岸政策,則應該是指向台灣創新價值的兩岸政策,因而也是以兩岸統合為指向的兩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