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大稻埕 城市再造的文創新據點●文/張婷婷《交流雜誌103年6月號第135期(歷史資料)》

台北人記憶中的大稻埕,總是讓人想到滿坑滿谷的年貨、藥材、布料、緞帶、毛線和水晶,空氣中有著魷魚絲、瓜子、桂圓紅棗茶的味道,旁邊的霞海城隍廟總是往來著許多遊客前來參拜,盼能及早締結良緣,而街道兩旁的房子窄窄舊舊的很有味道。實際上,大稻埕的範圍約從今日捷運淡水線以西到淡水河邊、北至民權西路、南至台北車站所包圍的區域,西接三重,北臨大龍峒,南邊緊鄰台北城區,具有掌控淡水河運交通的優越條件。

以茶打響名號

 十九世紀,英國商人John Dodd在大稻埕設立製茶據點,將台灣茶葉以Formosa Tea商標直銷紐約,聲名大噪,從此打響台茶名號。大稻埕成為台灣第一個國際港口,貨船在河道間穿梭不息,搬上搬下的是南北珍品,人們在坊間不停忙碌,手裡加工的是茶葉、布料,而通商影響的不僅是經濟,亦將異國風格的建築、宗教等文化帶入了大稻埕地區。

 一九三○年,大稻埕成為台灣茶葉買賣的重地,不僅商業活動頻繁,同時也是人文薈萃之地,是台灣近代思想的起源地。酒樓、茶館、書店、劇場林立,咖啡廳裡,畫家作家們交流著創作理念,優雅精緻的仿巴洛克式建築就這樣一棟棟的建起來,西餐廳一間間的開起來,沙龍一場場的辦起來。

 迪化街,是大稻埕最早形成的市街和商業核心,也是台北市現存最完整、最具歷史意義的老街。在這裡可以見到華麗的巴洛克建築,也可以看見受到現代主義影響的簡約風格建築,但更值得一提的,則是大部分店屋的長條形閩南連棟式建築,門面狹窄,屋內幽長深邃,前面是店面,後面是住家,為典型清代台灣商店街形式。

林家古厝 大稻埕第一間店

 目前位於迪化街一段一五六號的林家古厝,是大稻埕第一間店。一八五一年,泉州府同安籍移民林藍田為了躲避海盜,從基隆搬到大稻埕,於現在的迪化街一段興建了店舖三幢,店號「林益順」,與大陸從事貿易。

 林氏家族代表林正欣先生表示,一個街區的發展需要多元性,否則衰敗的會很快。林氏祖厝於二○○六年被指定為歷史建築後,即配合都市改造、文化古蹟保存及文創活動,將祖厝開放給社會大眾參觀,以免既有的生活方式會隨著街道的沒落驟變,並且藉此促進更多的觀光遊客來訪甚至業者進駐。

 林氏祖厝保留當時地磚、門栓及石門楣,建築物第一進空間自過去以來始終維持商業使用,過去曾經為打鐵、金紙買賣店面,後由林家所有權人出租作為南北貨的買賣經營。第二進為木構架二層建築,設有樓井,為傳統大稻埕店屋典型格局,極具保存價值。

 目前林家祖厝的第一進由臻味茶苑承租經營,來參觀的民眾一踏入林家祖厝,即能聞到濃濃的茶香。「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談人談茶,分享一種品茶、品人生的生活哲學,藉由品茶的過程,讓人認識台灣茶文化並支持、重視在地辛苦生產的茶農,保持著台灣製品的良心。我只是想傳達這樣的理念而已。」臻味茶苑負責人呂禮臻先生這麼說。也只是因為想要傳達這樣的意念,他願意投入資金將原本古蹟建築以傳統技術修補,藉以重現一九三○年代閩南式樓井建築店家的風貌,也藉以讓民眾重溫大稻埕過往為茶葉買賣交易重鎮的歷史記憶,而對來訪的遊客,奉上一杯現泡的好茶,說著屬於台灣茶的故事。

林家祖厝從祖先搬遷至此,歷經五六代的繁衍,祖厝也經歷過老舊凋零的命運。林家子孫使用傳統技法翻修祖厝,重新連結祖先對家的想法,刻意保留了原本建築的紅磚柱子,讓整修後的林家祖厝依然留有祖先開墾的遺跡。後代的人繼承了祖先的屋子,繼承了祖先的精神,更讓這個屋子傳承了家的意念,雖然部分樑柱仍以鋼筋補強,但一窗一景卻依舊保存了傳統原貌。

林家古厝也象徵著台灣早期住民為了生存打拼的拓荒精神。林家祖先是在生活受到威脅,只能奮不顧身往前走時,舉家搬遷到大稻埕。那種辛苦與奮鬥的精神,透過建築物本身長時間屹立不搖的展示,它的存在也就不只是古蹟般的存在,而是精神文化的傳遞。透過建築物散發出來的意味,祖先奮鬥的精神被適當的保存下來,作為有形的建築,其實傳承的是那無形的精神。

文創賦予大稻埕新生命

 隨都市現代化,傳統產業逐漸沒落,曾經繁華絢爛的大稻埕,變成了比較邊緣的舊聚落,而大稻埕原來的住戶大多還住在這裡,從事著各種傳統行業,例如布料批發零售、中藥材、食品批發等,許多老房都變成了荒置空間,但當地的居民卻依然以他們的方式努力延續這地區的傳統生活方式,以及屬於他們的那段美好時間。

 近年來,許多文創業者如:蘑菇、擺攤人生的希嘉文化、民藝埕、小藝埕等文創業者陸續進駐大稻埕,透過傳統工藝技術保存老房子與傳統工藝的美好,將創新的設計概念注入大稻埕商圈,也帶來這個舊街區不同的經營模式與文化衝擊。從事服裝設計產業的百霏有限公司負責人林瑩女士表示,為了培育新設計師並推廣版畫藝術,在大稻埕與朋友共同創立揚曦藝文空間,一來因為這裡曾是台北藝文活動的啟蒙地,也是布料的集中市場,便利年輕設計師就地選材,亦可從建築設計角度向大眾分享當地建築特色、推廣版畫藝術,並提供年輕一代設計師聚集討論並對外發表的空間。因此,越來越多的設計產業、二手書店、文創業者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這裡,人們沒有忘記所有的創新皆來自傳統價值,城市的美好生活來自更多住民的安居樂業,更留下每個不同時代生活中,令人感動深刻的那一部分。

隱藏在巷弄的好味道

 這裡與華山一九一四文創園區或松菸文創園區不同,在這裡,連空氣裡都有著歷史的味道,而伴隨著台北市的城市規劃,過去的大稻埕碼頭現在變成了河濱公園,經常有民眾或遊客來到這邊走走逛逛。在這裡,除了可以採買乾貨、藥材、祈求月老姻緣早成,或向城隍夫人祈求幸福鞋好管教老公,參加由當地文化工作者安排的深度歷史建築旅遊也是個好選擇。而在巷弄間隱藏的傳統好味道,更是值得細細品味,不管是民樂旗魚米粉、條仔老店米苔目,永樂市場裡的油飯跟花生湯、杏仁露,還是彰化銀行旁的四神湯、包子,甚至是江記榮華的肉紙,都是一吃上癮,記憶裡美好的台北滋味,而野台築地壽司、Le Zinc洛咖啡小酒館,天湛樂ARTS HIMMELBLAU音樂咖啡藝文空間也是新進駐值得一訪的好地方。

 大稻埕,這真是一個歷久而彌新,好看、好吃又好玩的所在,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及好好珍惜。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