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宏觀探微─「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設置意義與十大首展簡介●文/馮明珠(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交流雜誌103年12月號第138期(歷史資料)》

國立故宮博物院座落在台北士林外雙溪,在南台灣嘉義縣太保市建設分院,是為了順應「平衡南北‧文化均富」的民意。二○○一年七月十七日提出「故宮南部分院建設計畫」,二○○三年一月七日選定嘉義縣太保市原台糖公司的七十公頃土地作為分院基地,為了與台北本院屬性區分,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原定二○○八年開館,唯因分標策略不當,爭議不斷,工程停滯不前。二○○九年八月八日莫拉克風災又將才開工的整地工程淹沒,博物館建築設計等契約一一終止。馬英九總統上任後,督促行政團隊積極進行通盤檢討,排除障礙,務實解決契約爭議,二○一○年十月二十二日完成計畫修正,博物館硬體工程委由營建署代辦,重新啟動,故宮南院籌建計畫始有突破性進展,預定於二○一五年十二月底開館試營運。以下分別就博物館硬體建築與軟體策展內容簡要介紹。

濃墨.飛白.渲染─構成博物館主體建築

「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博物館主建築由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姚仁喜建築師設計,設計理念扣合著博物館主題,以中國水墨畫濃墨、飛白與渲染三種技法,形成實量體、虛量體與穿透連接空間,象徵著中華、印度與波斯三股文化交織出悠遠流長多元的亞洲文明。

濃墨:一座位於基地西側的「實量體」,包含了典藏庫房與展示空間,基於博物館專業機能需求,量體開口極少,用鋼構、石磚與鑄鋁圓盤呈現出堅固如青銅器般給人穩重厚實的感覺。

飛白:一座玻璃圍幕建構成的「虛量體」,在基地東側臨湖聳立,是一座穿透明亮的綠建築,以深遮陽結構式窗框形成優美的弧形韻律,借入戶外的絕佳景色,是博物館的公共服務空間。

渲染:在濃墨與飛白實虛量體中,以渲染筆意帶出中庭景緻與公共藝術,是連接博物館與園區的主幹道。建築師也藉由濃墨、飛白與渲染三座流通量體,代表中華、印度、波斯等三股文明彼此交織,相互融合,卻又各自獨立,形成「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建築設計的文化根源。

為善盡環保與節能減碳世界公民責任,故宮南院建築採取綠色工法、綠色材料、綠色設計、綠色能源,是座鑽石級「綠色建築」;主體建築設計結合最高等級防震措施,以base isolation規劃隔震設計,提升建築耐震度;同時兼具防洪、防旱等功能,是座黃金級智慧建築。

多元‧豐富‧宏觀─開幕十大首展簡介

或許有人懷疑: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以歷朝歷代皇室收藏為主,哪來亞洲藝術文物?答案如是:中華文化即屬東亞文明,自古以來通過陸地與海上絲路,將亞洲各地文明交織聯繫,相互影響,若以宏觀角度探索,不難發現原被定義為中華文物的作品,其中蘊藏著多少亞洲元素,默默記錄下文明交流的痕跡。故宮的研究團隊以宏觀角度重新審視院藏文物,配合博物館實量體設有常設展廳五、專題展廳、多媒體展廳、借展廳及導覽大廳各一,策劃開幕十大首展,包括常設展五、特展三、國際借展二,簡介如下。

常設展一: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

佛教是構成亞洲文化的重要成分之一。自西元前六世紀釋迦牟尼創教以來,內容不斷地豐富,在僧侶與信眾不斷弘揚下,早已傳播至中亞、斯里蘭卡、東南亞、中國以及東北亞的朝鮮與日本,在各地文化沃土的滋潤下,發展出許多「同中有異」的地方特色,造就出千變萬化的佛、菩薩、天王、護法等佛陀形影,進而使得亞洲佛教藝術顯得異彩紛呈、璀璨奪目。展覽分「誕生的喜悅」、「佛陀的智慧」、「菩薩的慈悲」、「經藏的流傳」和「密教的神奇」等五個單元,以時間為軸線,呈現院藏佛教文物之美與佛典的博大精深。

常設展二: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

展覽分為「織染繪繡」、「絲綢故鄉」、「紗籠風采」、「夢幻彩織」、「綠洲色彩」與「東西交織」六單元,藉由院藏亞洲各地織品的織、繡、紡、染等工藝發展,帶領觀眾認識亞洲織品工藝之美,選介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及西亞各地區使用織品的特色、民族風情及文化內涵。

常設展三: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

中國是茶文化的原鄉,自七世紀發展迄今,茶從解渴藥飲,經過唐宋的煎煮點啜,到明清的沖泡慢品,隨著茶葉製法的改變,茶器的使用與品茗方式也隨之變化,茶文化也遠播至東亞、南亞、東南亞及世界各地。展覽分:「茶鄉—中華茶文化」、「茶道—日本茶文化」、「茶趣—台灣工夫茶」等三個單元,呈現各區域特有的品茗方式與文化,並藉由明代茶寮、日本茶室、與台灣現代茶席等情境空間展示,營造出亞洲各地飲茶氛圍,並與嘉義阿里山茶鄉連接。

常設展四:奔流不息─嘉義發展史新媒體數位展

嘉義舊稱諸羅,位處北迴歸線繞經區域,在自然地理、歷史文化和人文社會發展上,都呈現多元精彩的風貌。展覽藉由院藏歷史檔案與文物,以新媒體手法,闡述嘉義寬廣的歷史地理與人文景觀。展覽分「旭日初昇—地理」、「嘉邑興起—開發」及「人文薈萃—人傑」三單元,講述嘉義由移墾社會發展至今的故事。

常設展五:認識亞洲新媒體藝術展

進入博物館第一個服務空間─導覽大廳,策展團隊以新媒體藝術創作手法,製作「亞洲文化意象」與「認識亞洲藝術」兩支影片,帶領觀眾「立足嘉義‧放眼亞洲」,探索故宮南院展出文物的時空背景。

特展一:絢麗多姿─院藏南亞服裝特展

從院藏南亞服飾中,選出最具代表之精品,以「紗麗風情」、「精彩民風」與「宮廷華服」三單元,呈現南亞民族服飾風采,引導觀眾認識亞洲服飾之美。

特展二: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

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新疆納入大清版圖,西域門戶敞開,由於受到皇帝的喜好,伊斯蘭玉器大量流入中國,對清宮的玉器製作產生重大影響。展覽以「東傳—乾隆皇帝的至愛」拉開序幕,闡述伊斯蘭玉器東傳緣由;第二單元「特質—富奢帝國的精品」,展出來自中亞、南亞印度、西亞土耳其等地王公貴族御用的伊斯蘭玉器,並針對其功能、紋飾與工藝,深入探討伊斯蘭玉器豐富多元面貌;「影響—文化碰撞的火花」則說明伊斯蘭玉器對清宮製作的影響。

特展三: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

青花瓷源起於中國,流傳極廣,深受世人喜愛。在地理大發現和海上貿易催化下,藍白輝映的青花瓷席捲歐亞各國,成為全球化的商品。為了滿足市場需要,自十四世紀下半葉起,越南、韓國、日本與伊朗等地也加入青花瓷燒製行業,充分展現了以青花瓷為媒介的交流脈絡。展覽以時間為軸,選展「洪武至宣德」、「正統至正德」、「嘉靖至明末」等院藏青花瓷精品;第四單元則展出韓國、越南、日本與伊朗等地的青花瓷,勾勒出文化交流的輪廓。

國際借展一:尚青─高麗青瓷特展

青瓷是朝鮮半島在高麗王朝(九一八~一三九二)最具代表的瓷器,自十世紀興作以來,發展到十三~十四世紀成為高麗王朝瓷器主流。高麗青瓷晶瑩透亮,釉色如翡似翠,通過陰刻、陽刻、雕刻、透雕、象嵌、鐵彩、辰砂等多種技法,表現對自然生態的歌頌;一如北宋汝窯「雨過天青」釉色,是「師法自然」的美感,均反映了人們從自然中獲得靈感的創作風格。以高麗青瓷收藏聞名的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精選近二百件高麗青瓷與本院典藏汝窯對比展陳,不僅顯現北宋與高麗王朝對青瓷的好尚,亦呈現汝瓷與高麗青瓷各領風騷之美。

國際借展二:揚帆萬里─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

東亞自古以來交流密切,中國許多文明如漢字、漢籍各種工藝,都經由朝鮮綿延不斷傳到日本。十七世紀初,日本又經由朝鮮學習製瓷技術,燒造出日本瓷器,製作人是佐賀縣的有田,從此有田瓷器從伊萬里港源源輸出,因而被稱為伊萬里燒。伊萬里瓷器色彩斑斕,據說是源自對景德鎮彩繪陶器的喜好。伊萬里瓷器十七~十八世紀異軍突起,經由荷蘭東印度公司躍上國際貿易舞台,成為炙手可熱歐洲王公貴族間爭相訂購的商品。展覽分「伊萬里瓷」、「炫富道具」、「筵席食具」、「宮殿裝飾」及「國史贈禮」等五單元,由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提供展品一六一組件,結合院藏伊萬里瓷器十三組件一同展出,述說日本最有名的貿易瓷—伊萬里瓷器崛起的故事。

結語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從行政院核定迄今長達十三年,預定於二○一五年十二月開館試營運,是海峽兩岸第一座以亞洲宏觀視野規劃的博物館,也是南台灣教育文化觀光重要建設,將肩負起「平衡南北‧文化均富」的教育使命,與台北故宮相輔相成,相互輝映,締造南北雙星文化教育雙亮點,希望能獲得觀眾喜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