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全球綠色運輸新趨勢-從台中BRT系統談起●文/朱純孝(真理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助理教授)《交流雜誌103年12月號第138期(歷史資料)》

台中藍線BRT(Bus Rapid Transit)自今(二○一四)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午開始開放自由搭乘,期藉由試營運方式,找出興建與管理方面的問題,做為未來正式營運改善的依據。今年國慶煙火在台中港施放,不少當地民眾跟各地觀光客選擇搭乘台中BRT欣賞煙火,顯示台中BRT已逐漸發揮相當的疏運功能,也為大眾所肯定。以台中市有限之財務資源,BRT系統之興建完工到試營運的經驗,可作為其他城市推動大眾運輸政策之重要參考。

永續思潮的崛起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近幾年來在各領域常聽到的名詞,根據一九八七年聯合國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所發表的「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書中之定義,所謂「永續發展」指的是「既能滿足當前的需求,而又不損及未來世代需求之滿足的一種發展方式」。

 一九九二年聯合國進一步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了「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NCED)」,在此會議中,與會國家簽署了包括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廿一世紀議程、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多項文件,其中的「廿一世紀議程(Agenda 21)」,敘明人類活動的各部門(sectors)皆應以永續的方式去發展,在此一發展脈絡下,「永續運輸」的概念應運而生。

 根據定義,一個永續的運輸政策應該具備經濟與財務、社會以及環境等方面的永續性,也就是說,一個永續運輸的政策不僅要能夠在財務上達到自給自足,也要滿足社會各階層民眾的運輸需求,達到公平與正義,而且必須對環境與生態友善。

BRT─都市大眾運輸系統新選擇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全球都市化趨勢,加上過去多以小汽車為導向的都市發展策略下,使得機動車輛持續成長,造成都市交通壅塞嚴重、環境污染、資源緊缺、城市居民生活品質下降等問題,一直是台灣各都市為提升城市競爭力與永續發展所面臨最棘手的問題。

 由於都市的發展與運輸系統息息相關,若以滿足私人運輸需求為政策導向,提供大量道路面積、漫無節制的拓寬道路、興建高快速道路、廣設停車場,則民眾亦將以機車、汽車等高耗能、高排放之私人運輸工具滿足日常通勤之需求,如此一來,運輸部門之能源消耗與汙染排放必將居高不下。在私人運輸工具使用成本遠低於其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狀況下,這將造成運輸資源配置效率不佳,使得運輸效率較高的大眾運輸系統使用率注定偏低。因此,目前主流之運輸研究學者均提倡以大眾運輸導向之都市發展(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透過提升大眾運輸服務水準、混和土地使用、建構良好步行環境、合理反映私人運輸工具使用成本等方式,逐步培養民眾使用大眾運輸的習慣。

 然而,欲培養民眾使用大眾運輸之習慣,僅靠單一幹線式的大眾捷運系統,難以使民眾感受到方便性,必須形塑完善而便捷的公共運輸路網,並進行路網、票證、資訊整合,建立可滿足民眾最後一哩及門服務(door-to-door)的系統,才能吸引民眾以大眾運輸系統為日常使用的主要運具。

 但建立完善而密集的大眾捷運路網,所需之經費相當龐大,絕非地方政府所能負擔,必須尋求中央政府編列預算支應,加上高雄捷運營運初期虧損嚴重的慘痛經驗,交通部在核定地方政府所提出之捷運興建計畫時,首要觀察的指標即在於該縣市是否已培養足夠的大眾運輸使用人口。因此,如何利用地方政府有限的資源,建立讓民眾感受耳目一新的低成本、具擴充性的大眾捷運系統,就成為地方政府交通相關部門擬定運輸政策時的重要課題。在此情況下,兼具公車與捷運系統營運及維護成本低廉、施工期程短、運輸能量大等優點,且國外已有成功使用經驗的公車捷運系統(Bus Rapid Transit, BRT)因而成為地方政府研擬大眾運輸發展政策所必須納入考慮的重要選項之一。

 相關資料指出,重運量捷運系統(MRT)的興建成本依照不同的系統型式,每公里約需新台幣三十億到八十億元,而每公里BRT系統的興建成本則僅約新台幣○‧三五億至四億元(如表所示)。因此,號稱窮人捷運的BRT系統,即為在有限預算下,可最快形成路網(十公里工期在十八個月以內可完成)的一種捷運型式。


都市大眾捷運系統特性比較


運具

公車捷運系統(BRT)

地面輕軌電車(LRT)

重運量捷運(MRT)

站距(公尺)

500~1,000

500~1,200

800~2,000

路線容量

(人/小時/方向)

4,000~45,000

6,000~30,000

25,000~80,000

建設成本

(新台幣/公里)

平面:$0.35億

高架:$4億

平面:$0.5~4.5億

高架:$5億

高架:$30億

地下:$60~80億

車站成本

(新台幣/座)

$80

高架:$1億

地下:$0.2億

高架:$5億

地下:$12億

車輛成本

(新台幣/輛)

傳統公車:

$400萬~$600萬

聯結公車:

$800萬~$1,400萬

$5,000萬~$8,000萬

$6,000萬~$1億2,000萬

施工期

(每10公里)

18個月內

約2年

5年以上

優勢

建設與維護成本低

建設時程短

靈活性大

延伸彈性大

-

-

著名都市

巴西庫里提巴、澳洲布里斯本、大陸廈門

美國波特蘭、澳洲墨爾本

日本東京、新加坡、台灣台北等


資料來源:張學孔、張馨文、陳雅雯(2013初版),《綠色交通:慢活、友善、永續:以人為本的運輸環境,讓城市更流暢、生活更精彩》,新自然主義出版,高雄市政府發行。

台中藍線BRT─台灣知名度最高的BRT系統

 台中藍線BRT應該是目前台灣知名度最高的BRT系統,隨著九合一選舉日將屆,日前宣布免費提供市民搭乘試營運的台中藍線BRT,因而承受社會各界的放大檢視。

 台中捷運路網之規劃始於一九八八年,由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處完成「台中都會區捷運路網細部規劃」,在精省後轉由交通部高鐵局接手辦理。事實上,全台各縣市幾乎都有各自的捷運路網規劃,但均由於經費不足而遲遲無法興建,加上大眾運輸使用人口不足,使得交通部不敢貿然補助各地方政府興建高成本的軌道式捷運系統。

 顯然,以目前政府財政困窘的狀況,地方政府想獲得交通部支持,興建大眾捷運系統,首要工作即為培養大眾運輸使用人口。因此,為了就捷運系統永續經營預作準備,台中市政府自二○一一年開始即推出許多大眾運輸改善與優惠措施,以改變台中市民強烈依賴私人運具之旅運習慣,其中尤以自二○一一年六月一日起實施的「愛上巴士384悠遊山海屯」,包括里程刷卡八公里免費及電子票證四卡通用(台灣通、悠遊卡、高捷卡、遠通ETC卡)措施為其中的代表。

 而選擇BRT做為台中市政府興建的第一條捷運型式,或許是因為BRT實為目前財政狀況下,地方政府唯一可負擔的捷運系統型式。日前通車的台中藍線BRT,交通部僅於二○一○年補助台中市五百萬元BRT規劃費,以及二○一一年補助六千五百萬元辦理BRT工程細部設計及監造,系統興建所需的二十億預算,由台中市政府編列預算支應,加上低廉的維護經費,後續可望在財務上達到永續。

 台中藍線BRT路線全長約一七‧三公里,其間包括二十一個車站(四十個站台)及一座維修機廠,發車間距為三至六分鐘,尖峰小時單方向載客量為兩千四百人;全線平均站距為八百公尺,全長一七‧三公里中有一三‧六公里為專用道設計;車輛為低底盤柴油公車,符合歐盟五期排放標準;採車外收費方式,乘客須刷卡或購票後才能進站,票證亦採多卡通,可接受悠遊卡、一卡通、台灣通、遠通E通卡等四種票卡。

對台中BRT之建議與期許

 目前台中BRT系統仍在逐步建置中,隨著BRT營運經驗增加,系統運作將更臻成熟,建議後續在交通工程部分,應儘快實施BRT專用號誌系統,以提升系統營運可靠度,並改善台灣大道上快慢車道車流交織所產生的風險;在車輛方面,可進一步提升車輛之環保效能,使其符合更環保的歐盟六期排放標準。

 另一方面,由整體都市運輸系統規劃之角度,捷運系統仍屬於骨幹式的大眾運輸工具,未來應積極檢討如何與既有之市區公車系統串聯,配合公共自行車道系統之興建,以及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之建置,將可提供大眾運輸使用者真正的及門服務,提升台中市民對大眾運輸系統之依賴,培養民眾使用大眾運輸的習慣。

 交通部目前選定台中市為BRT示範城市,未來隨著客源的增加,或可進一步升級成為LRT甚或MRT,不僅回應台中市民的期待,亦將成為台灣各縣市推動捷運系統建設之重要參考。

 近年來,發展觀光已成為我國之重要產業政策,而永續觀光、綠色旅遊則已成為全球觀光發展的潮流,其中提供觀光景點無縫接駁的綠色運輸工具,更是形塑都市永續觀光之必要條件。台中BRT系統之規劃,不僅串連各主要生活圈,亦串連台中許多著名景點,配合公共自行車系統之營運,將可進一步強化台中市「無縫運輸、慢活台中」的城市意象,未來若能真正營運成功,不僅可成為台灣觀光新亮點,帶動更多國際觀光客來台旅遊人潮,更可望成為未來國際上研究大眾運輸及永續觀光等政策之重要案例,成為另類台灣之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