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士林官邸-褪去神秘面紗的樂土◆文 \ 劉菡《交流雜誌104年2月號第139期(歷史資料)》

位於台北市北方的「士林區」,最早稱之為「八芝蘭林」,係平埔族語「溫泉」之義;清朝實施堡里制,設「芝蘭堡」;清末時因當地重教興學風行,科考人才輩出,有所謂「三步一秀,五步一舉」之譽,遂改稱「士林」,以彰「士子如林」的盛觀。「士林區」相對於台北各區,可謂得天獨厚,有風光秀麗的陽明山、有瑰寶琳瑯的故宮博物院、有遠近馳名的士林夜市、有異國情調的天母商圈,更有讓人欲窺堂奧的「士林官邸」。

揭開神秘面紗 化禁地為樂土

「士林官邸」背倚福山山系,佔地廣闊,原屬日據時代總督府園藝支所用地,台灣光復後由省政府農林廳農業試驗所接收,並成立士林園藝試驗分所。國民政府播遷台灣前夕,由當時的省主席陳誠親自勘選蔣故總統中正先生官邸,因為此處環境清幽,山清水秀且交通便利,乃選而定之。從一九五○年五月蔣故總統伉儷定居,直至一九七五年四月蔣故總統病逝,兩人在官邸一起度過二十六年的悲歡歲月。

儘管一九七五年九月蔣夫人宋美齡初次赴美就醫休養,官邸已漸呈「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的蕭瑟景象,但為尊重蔣夫人,依舊保留原貌,秘不對外。直至一九九一年九月蔣夫人赴美長期休養,加上台灣民主浪潮風起雲湧,一九九六年台北市長陳水扁任內為打破威權象徵,決定開放正館以外的園區景點供民眾參觀。舉凡蔣總統座車專用停車場(現今停放的是蔣夫人在一九九八年至二○○三年間的凱迪拉克座車)、玫瑰園、中西兩式庭園、凱歌堂、新蘭亭,都是民眾樂於流連悠遊的重要景點。

玫瑰園植栽七十六畦、四千多株玫瑰,每年十一月至翌年四月間繽紛盛開,百花齊放,香氣襲人,每畦兩端種有蔣故總統最愛的梅樹,梅樹與玫瑰相依,頗有象徵兩人至情不渝之意。曾任士林官邸內務組組長應舜仁回憶蔣故總統愛梅之情道:「他很喜歡梅花,有時候難免枯掉或蟲蛀,不見了,先生就會問:『這棵樹怎麼沒有了?』……他不喜歡人家砍樹,枯掉了他沒話講,砍了他就要罵了」。

中式庭園是一九六六年為慶祝蔣故總統八十歲壽辰所造,以曲折小徑貫穿假山曲池拱橋與八角亭,恰與另一側充滿巴洛克風韻的西式庭園對照成趣。凱歌堂與南京國民政府官邸禮拜堂「凱歌堂」同名,為蔣故總統伉儷與黨政要員作禮拜及家屬舉行婚典與受洗儀式之處,長期由周聯華牧師主持禮拜。每年設壽堂為蔣故總統作壽的「新蘭亭」,又名「壽亭」,亭旁立有紀念碑,上書「新蘭亭記」,係一九五○年十月官邸邀請全國詩人薈萃詠觴之處,由書法大家于右任先生題額,堪與一千七百年前王羲之「蘭亭集序」遙相輝映。此外,還有興建於一九八四年的園藝展覽館,以及二○○○年才正式對外開放的生態園。生態園在官邸時代是種菜蒔蔬的園圃,主要供應官邸新鮮無污染的蔬菜,如今是一座以生態工法營造自然棲地的溼地園區,為都會另闢一處動植物棲息的生活空間。

雖然開放官邸外部景觀已讓民眾得以觀其大貌,但對於柵門內的正館還是具有高度好奇心。二○一一年一月,在台北市長郝龍斌的主持下,正館一樓正式開放,次年再開放正館二樓,長達六十年的神秘面紗終被揭開。整體而言,正館的佈置樸實無華、簡潔雅緻,除了諸多空間用於擺設接待賓客的座椅,再來就是簡單清雅的書房、畫室、餐廳、衣帽間,以及起居室。

鶼鰈情深 家居之樂樂無窮

蔣故總統伉儷的官邸生活,閒暇之餘,除了在各式庭園散步賞花,以及讀書作畫,最大的樂趣便是在一樓小客廳看電影,一樓小客廳左側,平日掛著溥心畬的山水畫,拿下畫作,便成為小型的電影院。惟兩人對電影的喜好各有不同,蔣故總統偏愛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因此多選擇國片,蔣夫人年輕時在美國受教育,則喜愛外國片,但由凌波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這部轟動全台的電影,卻同樣吸引他們的目光。據士林官邸御廚蔣茂發回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凌波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士林官邸看,總統看得最多遍了,前前後後看了十幾次,不但夫人也看,我們也跟著一起看」。擔任官邸警衛的戴位珩則表示,若蔣故總統沒挑到喜歡的電影,就會說:「放那個」,大家就知道要播放由李麗華、嚴俊主演的《狸貓換太子》。

由於蔣夫人對國畫興趣濃厚,官邸也特地聘請黃君璧與鄭曼青兩位名家為蔣夫人教授國畫,官邸二樓畫室寬敞明亮、窗景怡人,對作畫之人的確是一大享受。而從畫風及筆觸來看,蔣夫人亦確有繪畫天賦,頗具大家氣勢,現今走進官邸一樓客廳及樓梯間,我們可看到多幅蔣夫人的親筆畫,並由蔣故總統題詩,可謂琴瑟和鳴、鶼鰈情深。

走到官邸二樓的更衣間,目前還可以看到一個衣櫃掛著蔣夫人的旗袍。蔣夫人雖在諸多生活習慣方面保有西式作風,但在衣著上卻獨鍾中式旗袍,甚至稱得上「旗袍癖」。早在大陸時期,就有一位來自湖北的裁縫師張瑞香跟著宋美齡走南闖北,蔣夫人來台後依舊跟著進入官邸,專為蔣夫人製作旗袍。據官邸內務科的工作人員表示,除了過年那天休息一天之外,張瑞香幾乎每天不停地為蔣夫人製作旗袍,以讓蔣夫人四季更換,以及應酬各種賓客之用。這些顔色各異、材質有別的旗袍,平時由身邊的管理服飾的女侍編號成冊,便於隨時取用。

在飲食方面,士林官邸之飲食極為講究,大廚內設中餐部及西餐部,廚藝足以媲美任何台北名廚。蔣故總統伉儷也各有偏好,蔣故總統喜愛中式餐點,蔣夫人偏愛西式餐點,特別是吃生菜的習慣,蔣故總統曾對她開玩笑地說:「妳是羊生的,吃草的。」尤其蔣夫人一生為維持優美的體態,對飲食格外控制,幾乎每天都會用磅秤稱體重,稍覺發胖,立刻禁用葷食;有趣的是,蔣夫人還特別愛啃有骨頭的食物,如雞翅膀、雞爪子等。整體而言,只要沒有官方應酬,蔣故總統伉儷都會在二樓的餐廳共享兩人時光。此外,每天下午約四點左右,蔣夫人必親自送甜點及飲料至蔣介石書房;時間允許,下午五點左右,陪同蔣故總統至近郊坐車散步。蔣故總統生病後,蔣夫人摒棄一切嗜好和交際,全心全意照料,親伴在側。蔣故總統伉儷的感情可說是老而彌堅,相互依賴日愈深重。

安全防護 重中之重

「士林官邸」不僅蔣故總統伉儷的的住所,更是當年國家權力運作的中心,無論是國政軍事的決策,或是接待重要國際訪賓,幾乎都在官邸進行,包括接待美國總統艾森豪、副總統尼克森、太平洋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日本首相岸信介、泰皇浦美蓬等數十位國際軍政要人。因此,安全防護工作可說是官邸硬體設計、動線規劃的重中之重。尤其蔣故總統曾歷經西安事變之苦,更特別注意安全措施。

首先,一九八七年解嚴前,官邸正門前的福林路係隸屬軍事管制區,沿途設有多處碉堡,禁止人車通行。甚至在一九九六年對外開放之前,入口處還是維持由竹林及雜木所構成的阻絕遮蔽帶,僅從中開闢一條小路,讓外人難窺其貌;其後,為因應開放後絡繹不絕的遊客,方於一九九八年重新規劃開闢現有的大門廣場。其次,門口警衛室的窗口皆外配厚達吋餘、具防彈效果的鋼片,外部公文一律由窗下小洞傳遞。至於官邸正館則採灰綠色系的保護色,與周遭環境相融,避免曝露核心建築,遭受空襲。即使是蔣故總統伉儷作禮拜的凱歌堂也有特別防護,據了解,教堂內六十張大椅,其中有四張椅背裝有防彈鋼板的安全措施。

此外,前總統陳水扁曾於二○○九年十月在台灣高等法院法庭上指出,士林官邸與總統府分別有兩條密道,可以直通衡山指揮所以及國防部,是現任元首在遇到危急狀況時可以搭機脫逃的地方。後經士林官邸人員證實,的確有一條秘密通道直接通往軍事重地衡山指揮所。由此可見,士林官邸的安全措施之縝密已做到滴水不漏的地步。

故人已遠 餘響猶在

蔣故總統在人生的最後三年,大多臥病在床,起居室也移至二樓一處較大的空間,由醫療小組全天候看護;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夜裡,電圖監視器上的心跳突然停止,經急救無效,宣告逝世。據蔣夫人座車侍衛官朱長泰回憶:「當醫生把這些管子拿掉以後,就『嘩!』的一聲落下大雷,這雷聲可真大啊!接著大雨傾盆,當天天氣本來還不錯,沒有下雨,但這個時候雨卻很大!……原先夫人就守在先生旁邊,本來她都沒哭,一直積壓著情緒,這時候她放聲大哭。」從一九七五年以來,床邊的時鐘就停留在蔣故總統逝世的時間,其長眠的床鋪仍置於二樓晚年時的起居室中。

現今的「士林官邸」就如同「蔣總統」一樣,成為具有高度象徵性的專有名詞。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象徵著平民老百姓也可在官邸的林蔭大道與庭園中賞花聞香、漫步嬉遊,同享伉儷之情或親子之樂。相傳風水界曾有一說,說是台北市有一條帝王軸線,從七星山下來到中山樓,再從士林官邸,一路延伸到圓山飯店和總統府,士林官邸就位在帝王軸線的正中間,屬於帝王寶座。姑不論上述的說法是有稽之見還是無稽之談,故人已遠,威權不再,留下來的是可親可遊的官邸盛景,讓人得以一窺過去神聖不可侵犯的「帝王寶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