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在台南品味歐式風情─奇美博物館◆文/馬綺韓《交流雜誌104年4月號第140期(歷史資料)》

位居台南都會公園的奇美博物館,興建歷時四年多,內含至少一萬三千多件豐富館藏,於二○一五年一月一日盛大開館。早在奇美博物館對外開放以前,壯麗宏偉的歐式外觀就已吸引滿滿人潮前往朝聖;開館後,參觀人潮更是絡繹不絕。

奇美博物館人氣有多旺?根據台南市政府交控中心的資料,奇美博物館每日除了約五千人入館參觀之外,依照停車數計算,平均一日至少吸引三萬人次前來遊覽,因此開幕不到兩個月已擠下往年熱門旅遊景點安平老街,榮登台南地區羊年走春景點的冠軍寶座。

另外,採網路預約入館參觀的奇美博物館,每月初開放下個月進館預約時,開放名額總在當天迅速秒殺,湧入官網預約的連線人數也屢創新高,稍晚一秒鐘就可能向隅,在在證明奇美博物館的超高人氣。

奇美博物館的幕後推手─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

「奇美博物館」早在一九九二年於台南市仁德區成立,當時館址位於奇美實業大樓五至八樓,提供民眾免費預約參觀,深受大眾歡迎,其幕後推手正是以石化業出身、全台灣首位開創壓克力板生產並深耕台南醫療的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許文龍曾說:「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為這個社會留一些長久、有益的東西。因此在我開始有能力回饋社會的時候,我想了兩條路:文化與醫療;這就是奇美博物館和奇美醫院的由來。」

許文龍心中的文化夢想種子發芽得很早,他深刻記得,小學放學後的他常常不是在衝向魚塭玩耍的路上,就是前往日治時期日本人開設的台南州立教育博物館免費參觀。長期浸淫在博物館的許文龍,不僅培養自己的敏銳觀察與好奇心,也埋下日後「籌辦一間為大眾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的夢想。

隨著奇美實業在產業界逐漸站穩腳步,熱愛文藝的許文龍開始實現追夢計劃。一九七七年,他創設奇美文化基金會,持續拓展不同領域的文物典藏,並善盡保管修復藝品的責任,逐步打造堪稱台灣館藏最多元、老人小孩都看得懂的民間博物館。

在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居中協調下,奇美集團出資在台南都會公園內興建耗資逾新台幣十三億元的博物館新館,於二○一五年重新開放,並將新館贈與台南市政府,由奇美博物館基金會承擔五十年的營運權。雖然從舊館到新館,歷時超過二十年,如今博物館規模已超越許文龍原先的設想,但依舊不變的是當初夢想發芽的初衷—「這永遠是一座屬於大眾的博物館」。

走吧!跟著希臘神話前進文藝殿堂

台南都會公園占地約四十公頃,其中奇美博物館的主館白色建築占地約十公頃,外型融合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築元素,猶如巴洛克風格的歐洲宮廷般華麗氣派,鄰近館區的戶外景點以希臘神話為軸線串聯命名,試圖帶領人們一步一步自然融入歐式文藝風情。

走向台南都會公園園區主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放大版的「鐵修斯戰勝人馬獸」像,這座青銅像原作出自於法國浪漫主義重要雕塑家巴里,刻畫著希臘神話中勇敢精壯的鐵修斯與酒醉人馬獸搏鬥的場景。特別的是,遠在巴黎的聖路易島也有座鐵修斯戰勝人馬獸像,並與奇美之間有段特殊緣分。十九世紀聖路易島的巴里紀念碑上方,原本設有大型的鐵修斯戰勝人馬獸像,卻在二戰期間慘遭熔毀,為了恢復紀念碑原貌,巴黎市政府於一九九九年尋求奇美商借原作,奇美贊助放大複製成品,大型的鐵修斯戰勝人馬獸銅像才得以於二○一一年重新歸位。

沿著博物館大道挺進,迎接人們的是氣勢磅礡的「阿波羅噴泉廣場」。掌管世界光明的太陽神阿波羅手握繮繩、駕著戰車從東方躍升水面,四匹駿馬奔騰向前,海神使勁吹響號角與海豚一同宣告光明降臨,這群雕像的生動姿態搭配著噴泉湧出的嘩啦節奏,彷彿阿波羅在眾人眼前真實駕臨。

希臘神話中的阿波羅不僅是象徵光明的太陽神,也是最多才多藝並掌管音樂、詩歌、神諭、醫藥的守護神。奇美博物館委請法國藝術家吉勒‧裴路德、瑞士阿爾寇特克工作室、義大利法蘭柯工作坊等專家,以一比一的比例翻製十七世紀法國雕塑家圖比知名作品—巴黎凡爾賽宮的阿波羅噴泉青銅像,並取用阿波羅的神話象徵,將複製完成的大理石雕像置於博物館館區入口,期盼阿波羅守護奇美博物館的文藝典藏。走過阿波羅噴泉廣場,緊連的「奧林帕斯橋」兩側矗立十二座奧林帕斯山主神的大理石雪白雕像,奧林帕斯眾神之王的宙斯與眾神天后、亦是宙斯妻子的希拉,帶領主掌其他領域的眾神,以不同姿態盛情迎接遊客的到來。從橋上往外探,奧林帕斯橋貫穿偌大沉靜的「繆思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不時有綠頭鴨與大白鵝成群結隊游水,在湖面划起一道道漣漪。在繆思湖鄰近台南都會公園園區的一側,還設有觀景碼頭與親水步道,提供旅人另一種捕捉博物館美景的絕佳視野。

穿越奧林帕斯橋,博物館前由青綠草坪與方格石磚交織而成的「繆思廣場」,以掌管文學、藝術、歌舞等領域的繆思女神命名。站在廣場石磚上,抬頭就能仰望建物圓頂尖上金光閃耀的「榮耀天使」。左手高舉桂冠、右手緊握號角的榮耀天使是許文龍臨摹法國雕塑家路易‧巴里亞斯的作品「信息女神」,放大製成。許文龍認為,「『天使』是上帝派來的使者,她手持號角和桂冠,降臨博物館屋頂,將永遠守護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

踏入奇美博物館,來趟尋寶之旅

奇美博物館館藏豐富多元,上萬件典藏包羅動物標本、兵器、樂器、繪畫、雕塑等項目,主要展廳分為動物廳、兵器廳、羅丹廳、樂器廳及藝術廳。

為了讓人們體驗生物多樣性與生命源遠流長的演進史,動物廳按照生命演化的歷程陳列不同時期的化石,以及來自世界五大洲與極地的動物標本。非洲象、長頸鹿、犀牛、斑馬、羚羊、沼鹿等標本一字排開有如動物大遷徙般震撼,館方策展前與專家細緻商討每隻動物擺放的姿態與眼神,重現牠們生動的樣貌,不管走到何處,彷彿有無數雙眼睛盯著你瞧。許文龍體悟影響歷史發展的戰爭成敗,常取決於雙方持有武器的優劣,因而開啟他收藏兵器的契機,希望能幫助人們省思科技文明的發展,卻意外讓奇美博物館成為全亞洲兵器典藏最完整的地方。兵器廳展示著歐洲、古印度波斯、非洲、大陸、日本等地的盔甲與兵器,突顯各地兵器製作工藝與文化風格的差異,此外,這裡還有兵器探索區,民眾可直接穿戴複製的盔甲配件,親身體驗戰士的臨場感受。羅丹廳以十九世紀開創雕塑新風格的知名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為主題,不僅介紹其生活的藝文環境與經典作品,也承先啟後地探索羅丹身處的藝術脈絡,以他的師長、同儕到徒弟為線索,勾勒羅丹著重人體線條、情感流露、手感痕跡與光影變化的雕塑風格成形。羅丹的「沉思者」銅雕矗立天井下,光線灑落襯托肌肉線條的變化,而「沉思者」周圍重現羅丹的工作室及他充滿強烈愛意的作品「吻」,只是同時身為羅丹學徒與外遇情人的卡蜜兒‧克勞戴,她的著名作品「遺棄」也擺放其中,如同卡蜜兒泣訴羅丹離棄她的愛情悲劇,兩者形成強烈對比。

沿著時間軌跡與地域分布,樂器廳的收藏從親近自然的世界民族樂器,延伸至複音合奏的管弦樂器,再到以機械原理製成的自動樂器。其中,最為人稱頌的是提琴典藏,奇美博物館不單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小提琴收藏,還涵納世界享有盛名的製琴師經典之作與多把古董級名琴,館方亦依照製琴師的師承脈絡系統性典藏提琴,為重現提琴製作所需的工具與原件,特別將製琴工作室從國外製琴名家搬入館內。另外,博物館的自動樂器互動展演每到假日總是座無虛席,志工生動介紹不同的自動樂器,無論手搖式或機械式,人們都可親耳聆聽它們的動人旋律。

藝術廳的西洋藝品橫跨十三至二十世紀,展廳依照四個時序展現藝術手法與主題風格的轉變,並重現十九世紀上流階級重要社交場合「沙龍」的華麗擺設。走訪一輪可發現,十三至十六世紀的作品多環繞在宗教與人性,描繪天主教仁慈精神、同為博物館鎮館之寶的「聖馬丁與乞丐」即在此展出;十七至十八世紀的作品則多以市井生活與宮廷社會為寫照,勾勒不同階層的生活樣態;十九世紀的藝品雖仍以宮廷喜愛的甜美浪漫畫風為主流,但當君主沒落、中產階級興起時也有了突破,創作者試圖揭開社會寫實的黑暗;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受現代科學影響,作品從客觀具象轉向主觀抽象,綻放出千變萬化的樣貌。有空的話,不妨來尋寶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