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陸生歷練台灣校園民主◆文/王越《交流雜誌104年4月號第140期(歷史資料)》

二○一一年,台灣首次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學,一圓他們的台灣夢,成為兩岸關係歷史上嶄新的里程碑,他們也將是台灣民主政治與兩岸關係未來發展最重要的見證者。

已故的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楊景堯長期關注兩岸高等教育發展與來台求學的陸生,二○一二年與二○一三年連續兩年徵集第一批來台陸生的專文,分別出版《大陸學生台灣夢》與《大陸學生台灣緣─陸生的台灣成長記憶》兩本專書,詳細紀載前兩屆陸生跨越海峽攻讀學位的故事。楊景堯期望的心願是,增進兩岸理解,不涉及政治。

綜觀各校老師的評價,多數肯定陸生課堂上認真學習的精神與優秀表現,進而帶動台生的學習良性競爭。在這些陸生故事中,他們課餘的共同記憶,是從網路世界走到戶外,實地探索、發現台灣,體驗寶島的土地與生活文化,不管是利用寒暑假到台生家鄉作客或是自由行,包括全台各地的美食夜市、密集林立的便利超商、淡水北海岸、墾丁南台灣、花蓮東海岸、文化古都台南,以及大陸民眾耳熟能詳的日月潭與阿里山,都留下足跡。寶島的美景固然吸引人,但陸生卻不約而同對「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寶島生活的點點滴滴,正是二十多年來民主政治成熟發展的成果。

親身參與民主實踐 播下公民社會成長種子

透過第一手接觸台灣豐富多元的新聞報導,陸生也開始參與台北市同志遊行、志工與NGO公益團體的各類活動,然而在陸生與台灣的第一次接觸中,也不乏對於兩岸歷史和政治議題的思索與討論,陸生與授課老師之間,陸生與台生同學之間分享交流不同的觀點,充實校內各式各樣的研討會與座談活動,特別是馬英九總統出席校園與青年學子對話的交流活動時,陸生更是踴躍參加。

時序到了二○一四年,陸生參與了台灣更多的社會與政治運動。「三一八」學運期間,許多陸生到場觀察,關注情勢的發展。另外,也有導師讓攻讀新聞傳播系的陸生到台北對政治議題進行實習新聞採訪。

曾任陸委會副主委的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認為,陸生看到台灣的自由與民主社會,認知到兩岸的差異,對於「三一八」學運影響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瞭解,有助於化解針對兩岸問題看法的歧異。他也列舉政大的例子表示,政大的陸生也參與校園民主議題,參加政大學生議會的選舉,陸生聯誼會自主運作,這些都是陸生實際參與台灣民主政治的各種方式。曾親赴「三一八」學運現場並觀察紀錄發表文章的淡江大學日文系陸生蔡博藝,因曾擔任淡江大學陸友會執行秘書、淡江學生議會秘書,也積極參與校內唯一的異議性社團,出於想替淡江學生爭取權益的考量,五月底受到社團舉薦,參選淡江大學學生會長,卻因首屆陸生的身分,引發一連串的新聞效應。

二○一四年八月八日,淡江大學校方發布的選舉公報中,首次以國旗方式標註參選人國籍,引發各界不同的討論,陸生有無資格、權利參選台灣學生會會長,意外成為社會各界廣為爭論的議題。九月十五日,淡江大學學生會突然公告,解散負責辦理學生會會長選舉的「淡江大學中央選舉委員會」,暫停學生會會長選舉。蔡博藝雖對此表示愕然,但仍繼續努力在校園舉著宣傳牌,發表政見尋求支持。蔡博藝並沒有如願當選學生會長,卻從中體會到民主參與的重要性,相信小小的民主意識種子,正悄悄地在其心中萌芽,逐漸建立起公民參與的概念。

形塑兩岸視野 開創嶄新價值

二○一一年,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葉家興在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擔任客座一學期,與政大公行所碩士畢業台生黃重豪以及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畢業來台就讀政大社研所的賈士麟、湖南大學畢業來台就讀師大東亞所的藺桃兩名首屆陸生,共同撰寫出版《陸生元年》一書。葉家興認為,和平成長的土壤正逐漸累積深厚,假以時日,有留學台灣經驗的陸生或可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在台灣生活的歷練將可形塑期兩岸視野,創造全新的價值觀。

然而,二○一二年十一月在台出版《我在台灣,我正青春》的蔡博藝則有不同的看法,她說,沒有人來台灣是抱著「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宏圖遠志,也沒有人會將來台灣讀書和推動兩岸關係劃上等號。「我從來不認為自己肩負了怎樣的使命,沒有人給我下達了這樣的命令,我的計畫中,也沒有這樣的任務。我從沒想過,要以此開啟什麼新紀元」;「我們不可能抱著推動兩岸關係的願望去和同學們逛街吃飯,沒有人在看電影前會去想,看了這部電影會不會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這些話題都太大,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太重」;「我們中的很多人,心態十分矛盾,我們即使承認感受到台灣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先進之處,但與之比較時,講到大陸的負面,心裡還是會覺得不服氣和難受」。同時她也認為,不管未來兩岸關係如何發展,第一步還是要認識對方。經過三年的寶島歷練,在不同的學校、場合,認識台灣社會,陸生藉由異同的討論,從中獲取自由的見解,也挑戰他們從小到大的價值觀。

以包容消弭衝突 以溝通促進互信

現今台灣官方的主流觀點是,兩岸的未來在年輕的一代,陸生與台生相互交流、促進瞭解,有助於未來兩岸問題的解決,許多大學的陸生導師也多持同樣正面積極的想法。

在台灣大學、政治大學、世新大學、文化大學等北部校園中,經常可見陸生到處旁聽民主政治相關課程以及各種兩岸關係研討會,關心台灣與大陸民主的發展。二○一二年九月,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陳明通與就讀該所的博士生王欽(陸生)聯名發表「馬英九總統第二任期民共關係展望:基於戰略三角理論的分析」,受到外界注意。隔年六月的「北京會談」兩岸關係研討會上,王欽擔任時任民進黨中執委、現任台北市政府顧問洪智坤的助理,陪同出席會議活動,顯見陸生積極參與兩岸事務的熱誠逐步提升。

在世新大學陸續舉辦過的校園座談,包括謝長廷、許信良、郁慕明、連勝文等台灣政治人物均曾應邀與會,台灣民主政治與統獨議題也常常是陸生提問的焦點。現任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相當自豪的表示,世新大學校園內包容政治多元議題的討論,過去黨外民主的聲音可以在世新被接納,現在兩岸多元不同聲音也可以在世新校園裡交流,就讀世新的陸生與台灣民主政治的交流將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交流的縮影與見證。

切身感受在地文化 反饋開創兩岸和平

陸生來台進入第四年,第一批陸生即將畢業。對於生涯規畫明確的陸生來說,未來自己要走的路仍待完成,如同楊景堯的期許是開放式思考,台灣是在幫陸生圓夢,而童振源的期待則是,希望陸生返回大陸後,都能找到合適的工作。雖然陸生在大陸接受既有的教育與價值觀,但曾來台求學的陸生已較能理解台灣,對台灣有進一步的認識,期待他們能跳脫既有框架來看待台灣的一切,寄望兩岸可以因為青年學生的交流,增加理解與互信,對於未來的兩岸關係產生正面的助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