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人文、生態與浪漫時刻紛呈的內灣◆文/魏嘉儀《交流雜誌104年6月號第141期(歷史資料)》

每逢假日必定有著攜家帶眷的人潮,甜甜蜜蜜的情侶,不約而同地來到位於新竹的熱門景點─內灣。從新竹市區沿著頭前溪一路向東、順流而上,進入中央山脈山區之前,內灣可以說是最後一站。因此,內灣不只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更留下在這裡來往穿梭的人味。

過去與今日的接口─內灣

內灣線現為台灣三大鐵路支線之一,鐵路之所以會跋山涉水地延伸到內灣,得把時光回溯到日據時期,當時日方發現了此地豐富的林木與礦藏資源,開始興建內灣線鐵路。到了一九四七年後,國民政府接手,內灣開始進入另一個繁華的二十年歲月。當時吸引了大量從事伐林與採礦的外地工人,快速地帶動了這個小鎮的發展,才有今日我們在內灣老街巡禮時,看到如內灣車站、內灣戲院與警察局等等熱門景點。遙想當時,此地想必是熱鬧萬分,不僅富含木材與煤塊等珍貴資源,整天辛勞工作結束後的人們,也都自然而然地在這裡聚集,喝喝小酒,再去內灣戲院觀賞歌仔戲或當時火紅的歌舞表演,為一天劃下美好的句點。

而過去舊有的獨特建築,也在當地觀光事業發展下,逐漸為民眾假日出遊的口袋名單,如內灣區的合興車站以及內灣車站、全台唯一一間警車開不進去的派出所、漫畫家劉興欽博物館、林業展示館與內灣戲院等等。富含舊時人文特色、鐵道風光,以及融合客家與原住民文化等多處景點齊聚一堂,也讓人們想不出為何不驅車奔向此地的理由。

人文之外 生態景觀美不勝收

順著內灣老街向油羅溪的上游走去,會經過樸實且美麗的內灣吊橋,在此之後還有一處可以飽覽油羅溪綠意盎然景色,那便是內灣三大吊橋之一的北角吊橋,也是全台第二長的吊橋。在一睹內灣老街曾一度繁華的獨有建築風格,與別處找不到的獨特舊時痕跡後,向上游散步或驅車至北角吊橋,將是再合適不過的安排。每逢四、五月的春天時節,沿途還有盛開的油桐花,不時在萬綠叢中的山間點綴著一片片白,也不時在路肩推起如雪景般的「花堆」。   漫步至北角吊橋,可在這全程走完需時約五分鐘的吊橋上,盡情一覽頭前溪支流之一的油羅溪景色。吊橋身材纖細,寬度似乎只能容納兩人併排。低頭俯視溪谷,溪水清澈地透著綠光,幾乎可見到在水中悠游的魚兒身影,而溪中還真有兩位釣客,站在水深及腰且透著粼粼波光的溪流間,靜候魚兒上鉤。時間也似乎跟著他們兩位不動如山的身影,一同靜止。溪邊堆滿一顆顆不小的圓石,遠遠地還有一家人在水邊圓石上遊玩,有的將腳泡在沁涼的溪水中、有的躺臥溪邊養神、有的更站在溪水中相互嬉戲,笑聲不斷。

吊橋的對岸,最為醒目的是一家能暫時補充體力的冰淇淋專賣店,在這個讓人有種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感覺的地方,遇到一個提供冰涼食品與陰涼休憩地點的店家,雖然以久旱逢甘霖形容稍微有點誇張,但每個人的臉上似乎都掛著藏不住的喜悅。此地雖比內灣老街更上游,但沿線道路路況平易近人,幾處古道也易於行走,適合在內灣老街滿滿的行程後,隨處閒散地走走。此地更有幾處溫泉,亦為近日人們另一個考慮的景點。

出乎意料的浪漫時刻

此時,內灣一日遊的行程也差不多到一段落,但若是在四、五月的時節來到此地,不妨就多住一晚,以便在七點過後,前往東窩螢火蟲生態園區賞螢。「小小螢火蟲,飛到西、飛到東,這邊亮,那邊亮,好像許多小燈籠」,這段歌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雖然此曲調家喻戶曉,卻仍有不少人從未親眼見過螢火蟲。其實螢火蟲離我們一點也不遠,在內灣,便有一處十分容易到達的地方,可以一飽人們的眼福,以及對螢火蟲的好奇心。

台灣所擁有的螢火蟲約有六十種左右,除了有少數幾種喜歡在白日活動之外,大多雌雄蟲都有發光器。螢火蟲與蝴蝶一樣都是完全變態的昆蟲,成長史歷經了獨自一人、孤零零的卵;接著化身為幼蟲並成蛹的階段;最後才是破蛹而出,轉變為成蟲。因為大多數的螢火蟲是夜間昆蟲,一到晚上便開始覓食或尋找另一半,但不同種類螢火蟲活動的時間也不盡相同,能事先查出當地螢火蟲出沒的時間,便十分重要了。

內灣山上的東窩螢火蟲生態園區賞螢活動從晚間六、七點開始,自內灣國小開始步行的沿途可以感受到人們難掩的興奮之情,隨著路邊開始出現的點點螢光,不時露出驚呼聲。尚未親眼目睹螢火蟲的人們可能無法體會小小螢火帶來的感動,尤其在慢慢行進三、四公里之後,那一大片茶園上方閃爍的螢火海,更讓人不禁由衷感嘆大自然的奇妙。各種生物的生活方式雖是大同小異,但演化出的各種變異,卻如夢境般奇幻多彩。目睹令人屏息的美景後,突然注意到身邊隨處可見無數對情侶,即使在一片漆黑的環境中眼睛看不太清楚彼此,但內心的感動可能都在相同頻率上。

不論是充滿日據時期、客家、原住民人文的內灣老街,還是油羅溪沿線豐富生態資源的大自然風光;或是在四、五月時分特有的浪漫賞螢活動,都是內灣獨一無二的美麗風景,值得放下手邊工作,與朋友或家人一起分享美好時光的絕佳去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