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我一家成長的東莞台商子弟學校◆文/易美玲(東莞台商子弟學校附設幼兒園松鼠班教師)《交流雜誌104年8月號第142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感謝海基會每年為三所台校台籍教職員舉辦春節聯誼,讓我們有回娘家的感動,回想今(二○一五)年二月六日午宴上的驚喜,讓我久久無法忘懷,何其有幸可以榮獲林董事長親自頒贈的這份特別禮物,藉這份喜悅與大家分享在台校十五年的故事。
台商子弟校園生活 創造生命感動
東莞的教學生涯即將邁入十五年,伴隨時光的流逝,足以讓一個學步的孩子從成長到茁壯,原本一棵棵的小樹,成了讓孩子在大樹下玩遊戲的林蔭大道。一所跨越兩岸的學校,在大陸辦學必須符合當地政府相關規定,也要遵照台灣政府的辦學要求,非常不容易。這所台商學校從創校人數的六百九十八人,增加到現在的二千四百八十六人,師生都來自台灣,孩子能在大陸接受台灣教育,手上拿著經過檢查又修改的教科書時,內心只有無限的感恩。想著我們何其有幸,與許多為家庭團聚而來到東莞這塊福地的台灣人相聚,現在的校園已呈現完整又美麗的樣貌。
數十年的教學生涯,我深切感受到東莞台校每一次的改變,這些進步離不開一路關心我們的兩岸政府、學校董事及各行政工作人員。深知我們的孩子在大陸需要文化的精神糧食,所以,東莞台校每年舉辦成年禮,有系統地建立校史館、中華文化館及台灣文化館,把歷史、文化及地理等各樣的風俗習慣,融入教學情境。經歷多年校慶,我每次都會在活動引導時,帶著孩子走走看看,訴說每一張圖片的故事,孩子看著圖片似乎越來越知道自己生長在大陸,但家在台灣。還記得二○一○年開學時,陳金粧校長問孩子今年是建校幾週年?班上孩子大聲回答說「十週年」,他們的表現讓我感到欣喜。一次又一次的教學,都是回顧與展望,心中感念也有所不同。
台灣是我居住的地方,兩個孩子相繼出生長大,為了家庭團圓,我到東莞台校服務,在這裡經過數個寒暑,看著自己的孩子一路從國小、國中、高中到離開我們,順利回台灣讀書就業。我的孩子在東莞台校就學時,經過全人教育洗禮,促使他們有認真學習的生命態度,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他們回到台灣就學、就業,讓在東莞、深圳工作的我及先生非常放心,無限感謝,盡在不言中。學習的過程,孩子曾參加很多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印象深刻。
推廣公益活動 傳承感恩惜福
雲南助學:東莞台校從二○○一年開始,積極參與協助少數民族的扶貧助學活動,孩子爭取參加的機會,親眼看到那些需要幫助的家庭和孩子時,回家跟我分享的第一件事情是,媽媽我把鉛筆和鉛筆盒送給他們了。
愛心鑼捐款: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東莞台校師生響應愛心鑼捐款活動,孩子也拿出自己存的零用錢踴躍響應。
成年禮:先生參加兩位寶貝孩子的成年禮時,告訴我一句話,我都快哭出來了。這是讓人永生難忘的一刻,相信孩子也因為這一跪拜禮,將報答父母感恩惜福的情緒,表現到極致了。
童軍活動世界大露營:從東莞台校生命力營地的課程中,孩子選擇喜歡的社團,加入安天祥主任帶領的童軍社,一直到現在,他們都和學校的童軍伙伴保持密切聯繫,一起爬山、聚會及吃飯,如同兄弟姊妹的感情,令人羨慕!
成長中的感動故事,是台校人一起努力創造出來的奇蹟。軌跡像個忠實的記錄者,記錄著無數個從創校至今,在東莞台校工作、學習及生活的點點滴滴,心中有許多感謝,感謝曾經教過我孩子的教師,感謝東莞台校為工作付出的伙伴和關心我們的人,如今孩子長大了,陪伴我的還有這群可愛的幼兒園孩子,他們年齡都很小,有些因家長工作忙碌,來往路程較遠必須住校,我們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期望離家在外的台商下一代,能在有歌聲、笑聲和讀書聲的溫馨校園中快樂成長。東莞台校讓孩子跟隨父母在健康又溫馨的環境中長大,這是一種幸福,我很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這樣的心情和想法,一直陪著我走入家庭和工作。
攜手同行 共創佳績
東莞台校在大家關心下有許多改變。從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厚實教師專業發展,重視學生人格發展,它的進步有目共睹,但我們不因此自滿,仍以創新思維,積極思考如何讓東莞台校更加成長。二○一五年期初校務會議中,大家一起玩大地闖關遊戲,和各處室夥伴團結合作、克服困難,生命共同體的連結,不言而喻。每個關卡都有難度,需要大家團結一心,才能眾志成城。活動結束後,腦海迴盪著大家共同奮力闖關的景象,思索闖關時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能更快速通過關卡?這次翻轉傳統形式的校務會議活動,讓東莞台校的每位教職員工,為一個目標共同努力,上到下連成一氣、融為一體方能成功,如此充滿生命力的教育團隊,擁有的續航力,足以驚天動地。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業,東莞台校在兩岸菁英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蓬勃發展,創造出輝煌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