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第四屆兩岸交流紀實圖文獎入選》泰雅少年◆文/柳雨青《交流雜誌106年8月號第154期(歷史資料)》

我們的車沿著蜿蜒崎嶇的蘇花公路駛入南澳港灣,路程與風景同樣地驚心動魄,左手倚望著太平洋深藍的洋流,右手緊緊貼靠著東岸陡直的峭壁,山與海構築的險境,彷彿一道天然屏障,阻擋了城市的喧囂與華光。我們恍如穿過祕境,抵達桃源深處。

來台灣前,我對島嶼原住民有過許多幻想,於是當朋友說起原民文化訪談的構想時,我沒猶豫就答應下來。南澳泰雅族是訪談的第一站,朋友說南澳國小在不久前的一場籃球比賽中拿了冠軍。

這所不足百人的偏僻的原民小學,一一打敗了北部資源豐富的學校,似乎也為我們此行鋪墊了一層傳奇色彩。

到達學校時,正趕上他們訓練的時間,教練讓我們在場邊先看看練球。籃球隊的孩子們奔跑著上場,他們當中即便是高年級的孩子,也都個頭不高,黝黑且矮小,看上去顯然不是適合打籃球的體格,且無法與城市裡那些營養過剩而高大健壯的孩子相比。

他們很快分好組,籃球拋上天,靈活的球步便在水泥地上點踏起來。教練在場邊揮舞著手勢喊道:「跑起來!跑起來!注意右邊!」幾輪下來,我注意到,這些小孩非常地敢打,身材雖小卻掩蓋不住迅猛的氣勢,搶球時彷彿一頭頭小獸,每踏出一步、每運一個球都毫不含糊。

教練來與我們閒談,他也是泰雅族的原民,兩年前來到南澳國小教籃球,帶著這些孩子一路打到台北,拿了好幾個第一。他笑說,他很少因為打不好就罵他們,只是很希望他們可以享受打球和比賽的快樂。

他帶點驕傲的語氣說:「所以啊,我們的學生現在都很愛打球,你看那些小小孩也在打,還有女孩子也打喔。」他向我們一一介紹球隊裡的每個學生,這些泰雅族小孩,大約只有五分之一有正常的家庭,許多孩子的父母去城市裡工作,由祖父母帶大,家教不嚴,到初中就不念書了,早婚早育的現象普遍,很多到最後只能在社會底層生存,像是一個跳不出來的迴圈。

我想起大學時去雲南和西藏的深山支教,也聽到過相同的嘆息,無論在大陸抑或台灣,這些邊緣族群的孩子們命運究竟是如此地相似。

後來有一次,這些孩子來台北比賽,我去為他們加油。那日對方球員的身材幾乎都高過一個頭,但這些泰雅少年們的氣勢卻一點不輸,且幾乎是帶著一股狠勁在球場上拚殺。我已不記得那天比賽的結果究竟是勝是敗,究竟結果或許並不那麼重要,而那些小小少年臉上不顧一切的,專注而勇敢的神情,卻在記憶中,不斷不斷地感動我。

柳雨青

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目前就讀於台灣大學中文所。在台灣生活了兩年,學到一口台灣腔,得過一些文學獎,當了一回漫長的過客。

得獎感言

去年夏天認識了南澳國小的泰雅族小朋友,這些原住民孩子黑黑的皮膚,小小的個頭,沒有室內球場,沒有名牌球鞋,甚至也沒有高大的個頭,但以不服輸的勇氣一路拚到全台灣總決賽。而這次採訪也讓我看到台灣原住民教育的種種困境,我想不論台灣還是大陸,弱勢族群都需要更多的關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