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新富町文化市場-老派靈魂的重生◆文/ 雲 醉《交流雜誌106年10月號第155期(歷史資料)》

傳統市場之於台灣文化,是如此親切,相互依存 伴隨大眾超過八十年的傳統市場,因時代變遷逐漸沒落,為人遺忘 現以「新富町文化市場」重新開張,讓人窺見隱身於市井鄰里的老派靈魂

凌晨攤販的貨車進進出出,貨物上上下下;大手拉小手,手中拎著滿滿一籃子收穫,臉上寫著平淡樸實的幸福,當季所有食材以最新鮮的方式呈現,彷彿還能感受到食物原有的溫度。不同時段的「喧鬧」更是市場文化活力的一部分,人們在這裡購買日常生活所需,更在這裡尋找無處不在的濃厚人情味和上一代留下的美好回憶。傳統市場的可愛之處在於,不僅具交易功能,更如海納百川,讓文化得以流傳。

見證城市的繁華與變遷

坐落於台北萬華東三水街市場旁,乘載著許多歷史記憶的「新富市場」於1935年落成,不只一改清朝市集的雜亂感,更是當時第一座、也是現存日據時期公有市場中,同時展現1930年代新式衛生政策與建築式樣的僅存案例。從上空俯瞰,罕見的馬蹄形建築,涵蓋木造、磚造、鋼筋混凝土3種結構,中央設有天井、牆面開多扇窗,採光佳、通風好,為當時的前衛建築之一;除市場主體外,亦保有昔日木造的管理員辦公室及日式宿舍,呈現完整建物原貌。

1970年後,「新富市場」漸趨沒落,2005年,「新富市場」從人們眼中的破落市場,成為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長期的發展停頓,反而保留下日據時期的空間脈絡,2006年正式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數年後,古蹟內的攤商陸續遷出,2013年由台北市市場處完成空間修復,而原本作為買賣與生活的場域意義,因為空間定位的丕變而面臨轉換。雖然不再是供應民生的傳統市場,卻成為與歷史相遇的文化橋樑。

老靈魂注入新生命

歷經八十多個年頭的歲月交替,2017年3月以「新富町文化市場」之姿重新開張,從「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新富市場」到「新富町文化市場」,面對不同的時代定位,老市場型態隨境轉換,細心觀察可看見,每個翩然轉身的背後,隱藏多元的技術與智慧。

「新富市場」興建時基地約506坪、建物約199坪,市場基地四周則圍繞約160公分的紅磚牆。市場本館牆體為加強磚造,外牆以洗石子做出洗鍊的水平飾線,與新增建的半月形清水混凝土,比鄰而居無違和感之下形成巧妙的對話空間。每一個入口處上方都設有雨遮,屋頂以混凝土澆製,並以鋼筋混凝土樑支撐。整體建築風格簡潔、少有裝飾,卻擁有高度機能性。建築的馬蹄形平面,在全台公設市場中相當罕見,不僅創造一個流暢的購物動線,獨特的中央天井同時滿足市場內部的通風與採光需求,也讓空間顯得更明亮、寬敞,兼具環保功能。大門口的弧形空間,不特別與其他空間作明顯的區隔裝潢,延用建築物本身遺留下的物件,打造與建築本體一致的氛圍。從牆面不同的窗戶望出,看見的是不同的老台北景致,融合懷舊風,也與當代設計與藝術相呼應。

跳脫原有傳統市場食物交易買賣的框架,打造出複合型態的創意基地,內部空間除有藝術展覽外,也設有餐桌學堂、巷仔內教室、展演空間、創意協作空間、進駐辦公室、複合式餐飲空間等,從食物、料理、風土、城市四個面向出發,舉辦各式各樣的導覽活動和工作坊,打造都市、建築、藝術、設計、文化等多元創新能量,讓新舊使用者、不同時代的使用模式共存其中,透過彼此的互動產生具有公共意涵的文化場域。

市場廊道常態地展出「新富市場」的歷史和過往攤商的袖珍模型,以及一些有趣的「市場豆知識」,像是「全雞該從哪邊開始剁」,「怎麼知道食物有煮熟又不會煮過頭」,「菜刀鈍了怎麼辦」等買菜煮食的問題,邀請資深攤商和主婦幫忙解答,讓傳統市場文化更貼近現代人生活。

尋找市場的庶民文化

一扇寒暄的老搖窗、一道好客的火燒牆,吧檯前的老舊窗櫺與老師傅編織的蒸籠燈,照亮每位到訪的客人,點一杯咖啡,細細品嚐老萬華新人情。斑駁的木頭與充滿歲月的石座,見證市場歷史歲月的攤位,如今尚未卸下販售的任務,從柴米油鹽醬醋茶與食材,改為販售文創商品。販售的本質從未改變,而是另類的世代傳承。

「新富町文化市場」透過整修保留古蹟建築,僅是保存文化脈絡下的歷史骨幹,人與人間的交流,才是活絡的關鍵,讓在地的人有機會走進來,與參與規劃的人認識,成為彼此交流的契機,空間是一種媒介,更是一種理解。

附近的市場攤販已與「新富町文化市場」產生密切互動,屹立80年的製冰產業,是其最大資產特色。緊鄰建築的日式製冰室,冷凍馬達的巨響以及鋸冰的聲音,是愛嬌阿嬤從年少迄今未曾間斷過的日常,注水、冷凍、鋸冰製作,厚重的冰磚需要什麼「眉角」與「屈勢」來搬運與切割,全部一手包辦。製冰室見證週遭市場文化的起落,現今以文化重生為由開放給大眾參觀,愛嬌阿嬤仍然親手製冰,為市場開啟新鮮的每一天。

延續傳承文化意蘊

每個被遺忘的老城角落,如同乾涸的果核,期待透過再利用萌發新的生機。藉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定期進行導覽,介紹建築特色與發展歷史,透過與其他單位的合作使更多人能瞭解市場;也與東三水街市場的攤販合作,進行一連串手作課程,凸顯社區自覺、活化文化資產,並轉換為飲食教育場域,逐步形成在地認同。另外,舉辦展覽與講座探討城市規劃的議題,讓民眾與在地職人一起走進巷弄長知識,引入年輕創意活水,開創創意經濟。

你是否也開始期待「新富町文化市場」下一個80年?城市生活空間的記憶已超越「故事」和「歷史」,在歷史場景中說故事的魅力,讓這些過去曾被遺忘的角落,經過翻修、整頓和文化保留下,注入新生命,讓歷史與新文化新舊融合,呈現都市中難得的珍貴樣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