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呵護台灣生態的真英雄—林青峰◆文/劉雨菡《交流雜誌106年10月號第155期(歷史資料)》

去(2016)年12月17日,三立電視台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頒獎典禮,表揚在各行各業中發揮力量的「台灣真英雄」(Hero at Taiwan),希望透過這場徵選活動讓「小人物大英雄」的力量傳播出去,發揮更多無私的大愛。他們由超過百位參加者中,選出20名參賽者進行複選,最終選出10人,其中生態觀察家林青峰獲得評審團的肯定,獲選「台灣真英雄」之列!

從興趣出發 在大自然安身立命

林青峰,這個名字可能對多數人來說極為陌生,但是在台灣生態界卻是赫赫有名。他沒有傲人的學歷,也沒有嚴謹的學術研究背景,他只是一個來自屏東萬丹鄉的「庄腳囝仔」。林青峰從小到大就喜歡看動物,還在床鋪底下堆著各式瓶罐,養著不同的生物。憑著異於常人的稟賦與熱誠,讓他擁有如老鷹般的眼力,夜間則有像貓頭鷹的聽力,樹叢間閃過一個影子,能馬上分辨是什麼動物;雲端飛過小鳥,也能迅速判斷雄雌。他的一位學生曾說:「有一次我們跟著他去觀霧,山路開車開得很快,他都有辦法一路察覺動物的蹤跡。在台灣很少人同時精通兩棲爬蟲、鳥、昆蟲,所以跟著他去野外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據他自述,蛇類認識40幾種、青蛙可辨識30幾種,鳥類光聽鳴叫聲就可以辨識140幾種。無論如何,天上飛的、地下爬的蟲魚鳥獸,林青峰始終把牠們當成兄弟、視之如親,呵護有加。

他說:「第一次與蛇相遇,還沒上小學。那天傍晚媽媽正在後院餵雞,我突然看到角落裡有一條長長的黑色怪物,在地上扭來扭去。媽媽跟我說看到蛇要快跑不要摸,我感到很好奇,為什麼蛇沒腳?看著牠越過鐵籠、雞群、草叢、爬上田埂,半路上還停下來作日光浴,到了田溝附近,突然向下一溜煙,就消失不見了。」從那一刻起,他就無法自拔地愛上「蛇」這種具有優美爬行姿勢的動物,也因為一次又一次看見牠們神出鬼沒,對蛇愈來愈感興趣。後來他偷偷把幾條小蛇捉回家當寵物養在床底下,最高紀錄養過30幾條蛇,有時睡到半夜,牠們還會在身邊爬來爬去,林清峰依舊泰然自若。28歲時,因參加蛇類大展,計畫與百條大蛇共眠240小時,後來雖被警方取締,只共眠49小時,但蛇王之名,已不脛而走,聲名大噪。

這種與蛇共舞的膽量從何而來,其實很難言詮,只能說是長期與自然生態共處所蘊育出的親切感吧!他從小就喜歡往野外跑,年歲漸長後,為了方便上山,選擇較自由的冷氣工,除了夏季稍忙,其餘時間都在高雄生態資源極為豐富的小部落與布農族的原住民為伍,並向他們學習及吸收生態知識,這些點滴累積而成的知識庫,也成為日後主持節目、進行研究的養分。在山裡赤腳與動物交手,林青峰毫無畏懼,但回到人類世界中,林青峰卻說:「我就像一條沒有心機的眼鏡蛇,人類世界比蛇可怕多了。」他想著,如果能靠興趣養活自己和家人,在自然的懷抱中安身立命,應該才是人生至樂。

貴人相助 終得發揮所長

林青峰這一身的本領,在家鄉親友眼中,或許是不務正業,卻在台北獲得發揮的契機。在台北期間,他學會用電腦、數位拍攝技巧,讓每次的生態旅程,都能加以數位典藏,更可貴的是,他始終堅持以不打擾的方式拍攝野地原貌,曾有一次為了拍一隻褐林鴞寶寶,連續兩個月的夜晚在烏來山上守候,每次相遇都讓他有心跳加速的感覺;如今,他熟練的掌鏡姿態,儼然已是專業的生態紀錄攝影師,並於2013 年在板橋 435 藝文特區—溼地故事館 2 樓特展室舉辦首次個人攝影展「林青峰—野地峰云:野生動物的日常生活」,從成千上萬幅相片中精選出的35 幅作品,不僅是他在野地長期拍攝的精華,每幅作品也述說著一段生命追逐與探索的故事。特展結束後還在網路進行作品義賣,所得全數捐贈給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希望「用心堅持、用愛牽引」自閉症患者,開啟與大自然互動的契機,走出心中的角落。

在台北,他也學會用流利國語,進行自然生態的導覽與演講;每當撿到命喪車輪或受困鳥網身亡的鳥兒、野兔時,他就像是「動物化妝師」般,替牠們修補傷痕、將散落的羽翼歸位,更發揮熟悉各種野生動物習性的本領,抓住動物神韻,製成栩栩如生的標本,且製作標本的手藝,比起國外博物館毫不遜色,更曾指導生物系大學生製作標本。也因為有多年生態觀察經驗的累積,他逐漸受到矚目,電視台製作人開始邀請他主持生態節目,包括「台灣生態筆記」、「台灣生態部落格」等,並將自己如何從一本蛇類圖鑑開始自我摸索,到後來上山下地追著野生動物跑的自學體驗,寫成「赤腳阿峰」一書,出版內容包括蛇、鳥、淡水魚、昆蟲、兩棲、爬蟲、哺乳動物的觀察經驗,既活潑生動,又發人深省!

木柵動物園更曾聘請他到動物園協助兩棲爬蟲類生態與保育調查工作,是許多學者專家發表論文的幕後推手。多元的收入讓林青峰終於可以把興趣當飯吃,每月的收入甚至比一般上班族更豐厚,也終於讓他在動物世界裡找到出路,堪稱「最佳自學典範」。 林青峰說,他有今天,最該感激父親的開明與寬容。高工畢業後,他為了保有經常跑野外觀察動物的自由,始終拒絕找正職工作,左鄰右舍一旦嘲笑他遊手好閒,父親總是笑笑以對,要阿峰「做自己喜歡的事,只要別學壞就好」。另外,木柵動物園動物組組長林華慶和台灣生態筆記製作人劉國同對他的賞識,也可說是他一生的貴人。有句諺語說:「機會永遠留給準備好的人」;拿破崙則說過:「才能不配以時機,它會變成無用。」林青峰幾乎準備了半甲子,機遇到了,終於在一個個貴人的提攜下,能夠盡情發揮所長,成為台灣頂尖的野外生態觀察家。

讓西寶成為全台第一座國家公園有機農村

2011年,林青峰受「慈心基金會」委託進入中橫西寶部落,輔導農民放棄化肥轉作有機,意外發現部落獵捕嚴重導致動物滅絕,林青峰說:「我覺得怎麼這麼奇怪,這山上登山步道旁邊都是『吊子』,一種抓動物的陷阱,還有『夾子』捕獸夾,而且密度很高,捕獸夾密度你會覺得太誇張,為什麼這個地方獵捕這麼嚴重,可是我又不能直接說這樣不行、那樣不好,這樣只會造成衝突,要慢慢的融入他們改變獵捕行為。」為此,林青峰毅然投入當地生態保育工作,如今的西寶部落已變成保育區,當地住民也變成生態熱愛者,連林務局長談起林青峰也豎起大拇指,稱他在山林間做得比政府還多。林青峰深入農村與部落進行生態資源調查的過程中,不只發現台灣特有物種,更用生態觀察與農民共同改打造健康無害的農作環境,讓農民與大自然共享這片土地。

西寶部落農民張榮文說:「以前我灑農藥,我跟你說,我跟原住民比賽打藥,我都穿海軍陸戰隊的紅內褲,打到全身沾滿農藥,回去喝酒喝到吐,不吐了繼續喝,以前都這樣,那幾位都不在了,所以我很感慨,我轉做有機就是這個理念非常好。」林清峰的融入與用心,成功說服農民改種有機作物,已讓西寶成為全台第一座國家公園有機農村。

而像西寶這樣的調查工作,林青峰早已足跡遍全台,他在台東關山鎮電光社區輔導18戶變成綠色保育農家,在花蓮南安部落的有機水田裡,發現了全世界只有宜蘭花東才有的台灣特有種,菊池氏細鯽。林青峰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他把生態知識變得親民,默默推動著民間環境教育,漸漸影響著現在和往後的世代。

保育與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回顧台灣早期在追求經濟成長的過程中,曾經大量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造成許多物種數量與分佈範圍大幅減少,甚至消失。所幸自1970年起,政府開始重視自然保育,先後頒佈了國家公園法、文化資產保存法、野生動物保育法,也修正森林法等,為設立保護區與野生動物保育建立法規的基礎,並且依據這些法規陸續成立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自然保護區等以保育為目標的各類保護區。行政院並於2001年通過「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正式與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接軌,並陸續建置「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整合國內外專家學者提供國內生物物種的資料,並隨時依據最新出版的科學文獻更新台灣物種名錄。

林青峰除了在第一線進行生態觀察與研究,也在第一線推動生態保育,更為台灣的生物多樣性做第一線的奉獻。林青峰說:「我覺得就是雙贏,動物們可以在這個土地長得好、活得很快樂,然後農民、人類也可以耕作的很好。」與自然共舞、與萬物同樂,應該就是「台灣真英雄」林青峰心嚮往之的畢生追求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