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歷經波折─劉曉波紀念詩集在台出版◆文/繆宗翰(中央社記者)《交流雜誌107年4月號第158期(歷史資料)》

集結全球191位華人作家作品的「同時代人:劉曉波紀念詩集」今年2月在台港上市。從參與出版者一度被拘,到出版後主編病倒,這本書的出版過程一如主角劉曉波一樣命運多舛,也暗暗道出中國大陸與香港的言論控制持續加劇。

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曾在1989年參與六四天安門學運,被判「反革命宣傳煽動罪」。他在1991年獲釋後作為自由撰稿人在北京從事寫作,並參與人權活動。隨後於2008年起草「零八憲章」被捕,隔年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

劉曉波在2010年獲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頒發諾貝爾和平獎,卻因身陷獄中無法出席領獎。7年過後,劉曉波在2017年6月被確診為肝癌晚期而獲准保外就醫,隨後在同年7月13日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終年61歲。他的遺體隨即在兩天後火化、海葬。

對於劉曉波的過世,有超過百名作家在他生後撰寫紀念、悼念詩作,最後經編纂成冊,今年2月於台灣、香港上市。

│紀念詩集起源自聲援

負責主編紀念詩集的中國詩人孟浪來自上海,過去曾移居美國、香港,目前與台灣籍的妻子旅居花蓮與香港。

孟浪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武俠小說中的「虯髯客」一般,綁著馬尾、留著落腮鬍,充滿俠氣。他曾在1990年代手創多本現代詩刊,名滿中國詩壇,2001年與劉曉波及海外中國作家發起成立「獨立中文作家筆會」(後分為獨立中文筆會、獨立中文作家筆會)。

2017年8月,孟浪首度對外提到出版劉曉波紀念詩集的構想。他當時說,劉曉波罹癌消息公布後,便有不少中國大陸境內外的作家、文字工作者主動發起寫詩運動聲援劉曉波,沒想到竟成為紀念詩集的前身。

劉曉波病逝後,為劉曉波創作的紀念、悼亡詩作在中國大陸社群網路,通訊軟體間大量湧現,不少作品遭到中國大陸的網路審查刪除或屏蔽。而台、港、澳乃至歐美的網路上也開始有大量悼念劉曉波的文學、藝術創作出現。

最終孟浪集結出版的劉曉波紀念詩集共收錄191名華人作者的作品,有7成是中國大陸的作家、公共知識分子,年齡層橫跨老中青三代,多數是與劉曉波年齡相近、經歷過六四學運者。

孟浪說,這些人當中,有些是劉曉波大學時期的同儕、有些則是劉曉波在大學任教時的學生,不少人更是仍在中國「體制內」的學者。

他表示,這些人見到劉曉波病逝,對中國人權、言論自由狀況感到憂心,因此撰詩。除了紀念劉曉波,也是對中國現況提出批判。而詩集封面的大海更是為悼念過世後「被海葬」的劉曉波。

│參與編纂者一度遭拘

劉曉波病逝後,孟浪開始著手整理、蒐集相關詩作。共同參與編纂紀念詩集的廣州詩人浪子(吳明良)卻在去年8月遭中國大陸警方以非法經營罪名刑事拘留。劉曉波去年傳出罹癌保外就醫時,浪子與許多中國大陸異議人士均發起連署;隨後遭當地警方行政拘留多日。

廣州市珠海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執法人員去年8月初曾進入浪子住所,抄查個人詩歌和藝術展覽場刊圖錄等。當地警方10天後將他帶走,採刑事拘留。 獨立中文作家筆會會長貝嶺當時受訪時表示,浪子參與劉曉波紀念詩集編纂,且浪子的詩也有收錄其中,估計是因此而遭拘留。

浪子被刑事拘留期間,國際特赦組織、獨立中文作家筆會與多國筆會、中國人權(HRIC)等團體持續呼籲營救。

而受到浪子被拘影響,孟浪為確保浪子在獄中的人身安全,也被迫暫停紀念詩集編務,直到浪子在去年9月下旬獲釋,編纂工作才重新啟動,但也因此更低調、謹慎。

│詩集出版 更顯台灣言論自由指標

今年1月底,孟浪從花蓮趕到台北籌備台北國際書展參展事宜,並且在受訪時證實,紀念詩集2月初會在台灣及香港上市,並在台北國際書展最後一天舉行發表會。

孟浪提到,相較香港,台灣更具言論、出版自由,在華人出版圈的地位更顯重要。

他過去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說過,台灣的文學和人文底蘊,總的來說比香港深厚;台灣是個較能完整表達創作、寫作自由的社會。

孟浪表示,自己定居香港期間曾參與獨立出版社、書社籌劃及創立,並與香港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桂民海交情甚篤,但2014年的香港雨傘運動後,他決定與妻子遷居台灣,希望能不再看到中國的黑影。不過,夫妻倆來台不到3個月香港就發生銅鑼灣書店事件,香港言論自由嚴重倒退,讓他氣憤且擔心不已,並與妻子同感失望。

因此,孟浪認為雖然面臨中國威脅,台灣社會對中國因素的關注度仍不高,希望透過出版詩集,引起台灣大眾對中國因素的理性討論與持續思考,能「居安思危」。

│台北國際書展劉曉波成壓軸

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上,劉曉波紀念展位恰巧就設在眾多中國大陸官方出版品的碩大簡體館旁,「螳臂擋車」之勢頗有劉曉波生前風骨。貝嶺和孟浪還在同展區設立「中國不能出版的好書」攤位,陳列廖亦武、張戎、張樸等作家,無法在中國大陸出版的作品。

在書展結束前的紀念詩朗誦會上,講台特意擺上白色空椅,以憑弔直到命終都無法親自坐上諾貝爾得獎人座位領獎的劉曉波。多名作家與劉曉波生前的友人包括莫之許、李文、鴻鴻等分別出席朗誦劉曉波的作品,以紀念劉曉波的詩作。

孟浪受訪時提到,台北國際書展向來被視為華人世界彰顯出版自由精神的指標,設立劉曉波展位,特別有彰顯思想和言論自由的意義。因此他們選擇在書展最後一天的「文學沙龍」上,舉辦紀念詩集朗誦及發表會。

│詩集出版後 主編病倒

書展結束後,卻傳出孟浪病倒的消息。貝嶺在農曆春節期間陸續在臉書上發文證實,孟浪前往香港後病重住院。

他表示,孟浪2月14日由花蓮飛至香港機場後便感到非常疲憊,17日隨即在香港送醫,一度昏睡無法進食。

直到3月1日,孟浪的妻子杜家祁才透過臉書說明,孟浪送醫檢查後發現有腦水腫和腦血管阻塞的問題,治療過程病情反反覆覆,所幸已趨穩。醫院通知,若無意外3月初可以出院回家休息。但在其他的檢測中,也測出孟浪體內其他部位可能有腫瘤,需再做更進一步的檢查。

長達近7個月的出版過程中,這些異議人士們除了四處奔走外,也承受著政治壓力乃至身體健康都出現問題。但為了發聲,他們仍有所堅持,且選擇台灣作為發聲的窗口,原因無他,正是因為台灣的言論與出版自由。

劉曉波紀念詩集的出生或許正如主人翁傳奇的一生充滿波折,但順利在台出版也彰顯台灣在兩岸三地言論自由的指標性地位。或許,對於許多華文創作者而言,台灣已然成為他們少數仍能自由發聲的創作樂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