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雨雪之美伴青春◆文/張寒枝《交流雜誌107年6月號第159期(歷史資料)》

最近在網上很流行一張照片,內容只有幾個字:我們浙江人冬天完全不用穿衣服,全憑一口仙氣吊著。

若要說起浙江的冬天,大多人可能覺得不會有多冷。但事實上,很多人到了浙江才會知道浙江的冬天會有多冷。對於許多人來說,南方的冬天不過比春天要冷一點點,但北方人不知道,浙江在冬天空氣是濕的,因此即便溫度不會太低,寒冷的感覺也會一點點深滲入身體裡—那種感覺是不可防禦的,無論穿多少的衣服都會感覺到。有時候空氣的濕度若是太大,那寒意可以穿透衣服與皮膚,直達我們的骨子裡。

浙江義烏的冬天就是這種典型的天氣。

夜晚漫步於篁園大橋上,看著江水奔流,心裡會不由得產生一種渺小的感覺。義烏雖然小,但與人相比仍是十分龐大。無論是厚重的歷史,還是繁華的街燈,都會令我們感到進入了神秘的城堡,兜兜轉轉而難以脫身。

義烏的雪

義烏的南部有一座南山,南山以北便是眾多的商貿區,義烏之心、新光匯、國際商貿城……似乎義烏就是為了商業而存在的。當初義烏人因為缺少資源,用雞毛換糖開啟了商業的第一步,義烏也於此起步發展。義烏現在的發達離不開上一代人的艱辛付出,可以說,正是因為經歷過貧窮,義烏人才會有一種不甘於貧窮的決心。

我愛這個城市,不僅是因為這裡孕育了我,更是因為這個城市可以讓我快樂。我嚮往繁華的商業街,嚮往繁華的街景。也許有人會說我俗氣,但我想這正是我想要的。深處人潮之中,我會望著遠處的高樓,感受人群中的各種各樣人的目光。人們走過我的身旁時,我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出這個城市的千姿百態。有的人皺著眉,或是嘆著氣,他們一定是為了家計操心著。義烏雖然富裕,但它也是殘酷的,不會給任何人偏袒,沒有經歷過一番打拼,誰也沒法在這裡立足。有的人摟著自己的情侶,歡笑著在大地上留下自己的痕跡。誰都能在這個城市找到最終的感動。

郁達夫在《江南的冬景》裡說道:「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濱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裡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裡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閒境界。」

說是江南,其實義烏早已沒有了江南應該有的景色。舞榭樓台,苔痕綠階,在城市裡已難以找到,其中大部分都已被新建的商業街與街道所替代。但義烏的天氣倒是完整地繼承著江南應有的樣子。就義烏來說,一年大概會下二到三次的雪,偶爾也有幾年會一點雪也不下。但凡是下雪的時候,天空似乎都被籠罩著。雪花小而細,讓人感覺太遙遠,太脆弱,以致不捨得用手去接,怕它融化得太快,難以形成積雪。待到積雪真正形成,世界便變得銀裝素裹。皚皚白雪中,總會有一兩點芥子,活躍於雪白的染布上,留下點點黑色的筆墨—那是孩子們在雪中玩耍。對於大部分經歷過義烏冬景的人來說,打雪仗應該是他們兒童時期固有的經歷,也是難以忘卻的記憶。

台北的雨

我雖然喜歡雪,但我討厭冬天,因為我不喜歡那種難以承受的冷意。除此之外,我一直認為冬季的寒冷會扼殺萬物的生機,人們會失去活力,待在家裡。若要提到最喜歡的季節,那我必然會選擇秋天。秋天沒有夏天的炎熱,也沒有冬天的寒冷,更多的是涼爽的秋風。只是來到了台北這麼久了,我似乎不會再經歷義烏擁有的那種寒冷的冬天了。

每當有台灣的同學問我浙江會不會下雪的時候,我都會笑著回答「偶爾」。台灣的天氣很符合我的喜好,雖說夏天有點熱過頭了,但只要開著空調也能舒服地度過。此外冬天也不冷,或者說於我而言根本就沒有冬天,因此大多時候我都不會感到寒冷。只是不知為何,我開始因為看不到雪而惆悵。久了我明白了,這是因為思鄉。

思鄉之情沒有想像中那麼濃烈,應該說是很平淡地流淌於心中,我想這是因為我已經習慣了台灣的生活。只是那種惆悵始終難以揮去,令我不勝苦惱。 生日的那天,我給我的外公外婆打了一個電話,向他們報平安,讓他們注意身體健康。才剛結束通話沒多久,母親便發了信息過來。她說:「今天打電話給外公外婆了?他們非常高興,馬上和我說了,說你記得他們,誇你孝順。所以老人的願望真的很簡單,一個簡單的問候就把他們樂得不行。如果有機會再給他們打打電話。」最後又發了一句「生日快樂」。我看著信息,久久不能釋懷。

那是11月初的時候,天氣不算冷,我穿著一件長袖與一件大衣,在外面的一家餐館吃飯。

餐館裡的音樂不斷地更換著,我起初沒有在意,直到我將要離開,我才了解到此刻正放著孟庭葦的《冬季到台北來看雨》:   冬季到台北來看雨   也許會遇見你   街道冷清心事卻擁擠   每一個角落都有回憶   如果相逢也不必逃避   我終將擦肩而去

其實我早就知道了,無論是義烏還是台北,這兩個城市都是我永久珍藏的回憶。台北固然沒有雪,但它的雨,將陪伴著我走過我的青春。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