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直播遠距教學 造福兩岸偏鄉學童◆文/賴廷恆《交流雜誌107年6月號第159期(歷史資料)》

拜日新月異、無遠弗屆的現代科技之賜,網上直播不僅在海峽兩岸的社群媒體平台大為風行,也逐步被運用於學校遠距教學。教育部的「新住民語文課程遠距教學試行計畫」,瞄準各縣市偏鄉的新住民學童,描繪出「一個孩子選修即開課」的願景。

同樣的,「只要有一名學生上學,學校就要辦下去」這個理念也為中國大陸教育界人士所念茲在茲。透過遠距直播的在線學習平台「陽光課堂」、「十萬少年漫遊世界十大博物館」等,已成為一道道照亮中國大陸西部農村偏鄉的教育曙光。

新住民語文課程遠距教學上線

經過北、中、南、東4場說明會,以及2次師資培訓後,由教育部國教署推動的「新住民語文課程遠距教學試行計畫」,於3月5日正式上線試運行。該計畫開設新住民語文7國(越南語、印尼語、緬甸語、泰語、柬埔寨語、馬來西亞語、菲律賓語)的遠距互動直播課程,集結超過10位專業語文師資,全台12縣市、30間學校,共計超過200位偏鄉學童,共同加入遠距課程的行列。

為讓108學年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新住民語列入語文領域課程的政策推動起來更加順暢,「新住民語文遠距教學試行計畫」與中央大學、資訊工業策進會攜手合作,採取遠距直播共學的方式,讓學生線上參與課程,不僅師生得以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展開即時互動,甚至還能進行跨校搶答。 透過螢幕帶著小朋友,練習用越南語講出越南的首都河內,越南語教師阮秋姮笑稱,之前有很多同學會問她:「老師,那個胡志明市不是首都嗎?」阮秋姮在攝影棚進行的「科技越南語」直播共學課程,包括新北市永定國小、基隆市復興國小及台南市北勢國小3校的小朋友,都在教室裡對著螢幕,與老師即時互動,開心地用越南語說:「爸爸再見,親愛的媽媽再見,我去上課囉!我下午回來喔!」

2月間在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曾舉辦第一次新住民教學支援人員的師培課程,讓新住民教師學習如何操作線上教學軟體,並在直播攝影棚中學習遠距教學的技巧。教師們本身雖具有豐富的現場教學經驗,卻是首度體驗遠距互動直播教學,未來將用此方式教導東南亞7國語文,也讓他們深感興奮、富挑戰性。

解決偏鄉教師聘請不易難題

位於桃園平鎮邊陲的東安國小,全校逾2成學生為新住民之子,對此校長黃木姻表示,學校不乏在學習上抱著極大熱忱的學童,卻苦於偏鄉教師聘請不易,特別是新住民語教學人員;如今透過遠距直播教學,不僅校方在師資支應上得以獲得喘息,孩子們並可透過鏡頭向各學校打招呼,搶答問題時,絲毫不因面對鏡頭而怯場,這群孩子們也有了全新的課程體驗。

「我常想有些事情我們努力去做,還可以讓別人也有機會成長,發現生命的潛力,這真的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黃木姻指出,自她出任教育部新住民語文遠距直播教學的協同計畫主持人後,令她備受感動、鼓舞的,莫過於身邊的這一群新住民語老師們,願意一起為孩子的教育共同努力。

在黃木姻的口中,為求妥善學習使用影音器材,這群新住民語老師們經常練習到三更半夜,互相演練進入彼此的虛擬教室,課程上路一個多月,來不僅深獲各界家長好評,各校學生的反饋也讓他們信心倍增。

「新住民語文課程遠距教學試行計畫」整合連江、宜蘭、新北、南投、苗栗等12個縣市,30所偏遠、特偏或有少數語種需求的學校,共同組成小校聯盟,開設新南向7國新住民語文的遠距互動直播課程。運用「遠距直播共學」,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新住民語文,在每週一次的母語課程時間線上參與,和專業的新住民語教師、他校小朋友進行互動與學習。

為求落實「一個孩子選修即開課」的未來願景,「新住民語文課程遠距教學試行計畫」結合台北教育大學東協人力教育中心,雲集多方資源全力挹注,培育7個語種的遠距教學師資,讓參與計畫的12縣市、30所國小不用擔心師資問題,並運用科技把世界連結起來,讓學童們有機會透過3D地圖、遠距直播,學習新住民語言之餘,也走出台灣、探索全世界!

對岸「陽光課堂」影音直播 縮小城鄉差距

在海峽對岸,近10年來,中國大陸數以百萬計的農村人口移居大城市,尋求報酬更高的工作,通常也把子女帶到城市,於是形成農村學校學生人數銳減的結果。10年前地處偏遠的甘肅省定西市鹿馬岔小學,上課期間有近300名學生在操場上跑跳活動;相較之下,如今校園則是顯得相當安靜,屈指數來只有3名學生。

身為甘肅省1,000多所學生人數不到5人的農村學校之一,鹿馬岔小學校內教室配備高速無線網路、大尺寸觸控螢幕,以及安裝在牆上的網路攝影機。「陽光課堂」讓鹿馬岔小學得以與其他農村、成百上千的學生連成一氣,窺見居住村莊以外的世界,並與其他學校的學生展開互動。

鹿馬岔小學的校長馮平強調:「只要有一名學生上學,學校就要辦下去!」2017年2月起,由上海滬江網推動的「陽光課堂」,帶來一線的教育曙光;甘肅省定西4個學區的學校經過整合,讓教師透過影音直播與其他學校共享資源,而鹿馬岔小學正是加入「陽光課堂」行列的28所學校之一。

鹿馬岔小學主教室內的陳設相當簡單,6張木製課桌擺在教室中間,以及靠牆數張鋪上桌布的長桌,上面展示學生的美術、工藝作品。但引人注目的是,教室配有高速無線網路、大尺寸觸控螢幕,以及牆上的網路攝影機。

高頻寬網路技術讓鹿馬岔小學,以及西北地區的其他農村學校不再「安靜」,透過滬江網設立的在線互動學習平台,3名學生加入「陽光課堂」的影音直播行列,與螢幕上的授課老師、其他學校的學生,成為網路上課學習的「同窗」。

│落實縮小城鄉教育品質差距

10歲的常文軒,每天早上得與兩個同學穿越峽谷,步行約一個小時來到鹿馬岔小學。一踏進教室,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與觸控螢幕,熟練地登錄「陽光課堂」,參加影音直播課堂,舉手回答教師自遠端提出的問題。

根據每天的課表,常文軒等3名學生參加的影音直播課堂,從美術、手工、音樂到心理健康、人身安全等不同領域,全部由其他學校的老師授課。一堂堂的網上課程,有如引領3名學生走出村莊以外,邁入寬廣壯闊的天地宇宙、網路空間,並與其他學校的學生進行互動。

今年2月,中國大陸中央政府宣布,將提高農村學校的網速,2年內達到大城市的水平,並由中國聯通向農村學校提供頻寬達100兆的網路服務。北京當局期盼2020年能達成中國大陸全國消除貧困的整體目標,讓鹿馬岔小學與其他地區農村學校受惠的「陽光課堂」,即為縮小城鄉教育品質差距的具體措施之一。 「農村孩子的聰明程度一點不比城裡的孩子差,他們缺的是對世界的瞭解,互聯網和視頻直播讓他們可以獲得以前從未有過的體驗。」談起推動迄今逾一年的「陽光課堂」,滬江網首席教育官吳虹言談之間滿是欣慰之情。

十萬少年網上漫遊世界十大博物館

除「陽光課堂」之外,上海教育初創公司「芝麻學社」去年8月間也曾推出「十萬少年漫遊世界十大博物館」活動,讓來自逾18萬個中國大陸家庭的少年與兒童花上10天,即可網上遊歷巴黎奧塞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世界十大博物館。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阿科里鄉中心校的一位老師指出,「這裡的孩子們沒有什麼博物館可去,更別提著名博物館了。」講起惠及大陸偏鄉的「十萬少年漫遊世界十大博物館」,這位老師難掩情緒、語帶誠摯地說:「對這些孩子來說,就連去最近的鎮子也很困難,因為他們家裡拿不出路費。」 每場約2小時「十萬少年漫遊世界十大博物館」的網上直播,將動畫與中文主持人至博物館現場錄製的剪輯,以及上海工作室裡中國大陸學者的實時評論結合為一。參與活動的每個家庭,向節目製作單位芝麻學社Ahaschool支付19.9元人民幣的門票,公司方面也把直播產品捐給174個偏遠農村教室,投入公益服務。

兩岸偏鄉學童透過直播遠距教學,不僅開啟新的學習之窗,更看到了外面廣闊的天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