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讓愛走更遠 偏鄉仁醫高揚威◆文/儷慕伊《交流雜誌107年10月號第161期(歷史資料)》

獲得第二十七屆醫療奉獻獎個人獎的原民醫師高揚威,是土生土長的泰雅族人,身為公費醫學生,畢業後捨棄在市區開立診所賺錢,選擇回到家鄉桃園市復興山區服務,為台灣在山區開設私人診療所的先驅之一。近二十年來高揚威醫療團隊以「愛」為出發點,從事山地巡迴醫療,替交通不便、行動不方便的部落居民看病,照顧前後山居民,是復興區民公認的熱血仁醫,部落族人對他更充滿感激。

家族三代從醫去年獲奉獻獎

62 歲的高揚威,父親高啟順(族名哈勇.烏送)是日據時代台灣少數正統醫師,也是復興區第一位醫師兼衛生所主任、鄉長及省政府參議,在高揚威4 歲時因病離世,子承父業的高揚威,國小、國中都在山區就學,高中才外出求學並考取公費高雄醫學院;他的兩個女兒也穿上白袍、繼承「醫」缽,分別在北、高的醫院服務,一家三代都是醫師。

公費醫師制度出身的高揚威,高雄醫學院畢業後原本和其他醫師在都會區合開聯合醫院,因為原鄉醫療資源匱乏,母親這句話「山上需要你,平地不差你一個醫師」,成為他回鄉服務的動力。

高醫醫學系畢業後,先在復興區衛生所服務,三十多年前,復興山區只有公立衛生所,診所開業的條件不足,讓許多醫師不願到山區開業,在衛生所服務期間,他發現衛生所只有在上班時間才有看診服務,夜間及假日的醫療形成真空。在衛生所服務十年期滿後,他選擇離開公務體系,在家鄉開設復興山區第一家私人診所,志當族人健康的守護燈塔。

申請後山巡診服務把醫療送到家

以「愛」和「被需要」為出發點,高揚威家醫科診所在復興區公所後方的角板山台地開業,每天約有百位病患上門求診,診所開業只是第一步,漸漸的他發現,光是定點的診所還是無法顧及到後山,後山居民看診的路途依然遙遠,某晚有位住在後山的媽媽背著高燒孩子,騎了一個多小時機車來就診,因丈夫喝醉酒沒辦法幫孩子送急診,也因積欠健保費不敢到大醫院,他當時擔心母子倆連夜趕山路返家太危險,就整晚陪著他們。

復興區是桃園市13 個行政區中面積最大的,同時也是人口密度最少、海拔最高、路途最陡峭,設籍人口約1 萬2 千人,山區地廣人稀,部落散居,交通不便,病患多是長者,很多人根本沒能力起身,或是沒有交通工具,甚至連出門的能力都沒有。

山地居民求醫的困難,觸動高揚威在山區進行偏鄉部落醫療巡診的初衷,希望在資源缺乏山區,作一個「被需要的人」。他結合政府山地及離島醫療支援計畫,申請復興區後山山地醫療資源計畫順利獲准,1999 年,在後山地理中心─下巴陵設立醫療站,提供全年無休的基本醫療服務,包括急診及轉診等,填補後山醫療資源。但居住後山的老人、小孩,無法自行前往,使用成效差,於是再申請「後 山巡迴醫療」。

1995 年3 月全民健保的開辦,讓看病就醫得到前所未有的改進,以前沒錢無法看病的情形,徹底翻轉,高揚威自省服務方式,1998 年向中央健康保險署申請「後山巡迴醫療」計畫,並自掏腰包花費八十多萬元自購四輪驅動廂型車,載著醫療小組,開始到後山部落進行醫療服務,把醫療服務送到山區角落,到部落幫獨居長者、行動不便者換藥。居民對後山巡診是依賴的,高揚威在復興長大,居民沒辦法賺大錢,要他們花錢看醫生「會很不捨」,寧願幫他們省掛號費,僅用健保來負擔,將醫療資源投注在居民身上。

女兒擔心安危 他為族人仍不退休

不過,若逢天候不佳道路中斷,「後山巡迴醫療」服務只能中斷,大約六、七年前,醫療團隊在後山巡診時,突遇落石意外,前方小客車,當場被擊中,車內 夫婦一死一傷,僅一車之隔,差點砸中團隊車子;高揚威的兩名醫師女兒知道此事,反對他繼續後山巡診,加上帶領3 位學弟加入團隊,合約期滿分別開了私人診所和牙醫診所,他原本打算跟著跑了45 萬公里的醫療車「半退休」,前年初在復興區衛生所力邀下,又投入到宅看診的居家照護體系。

高揚威醫療團隊現階段每週二下午出發到後山進行巡迴醫療,後山部落分散不同山頭,有時看完巡診下山往往已是深夜,每週三、四、五到宅進行居家照護服務,即使可以早一點收工,下山也已經晚上9 點,早已經疲憊不堪,但這畢竟是團隊找到最好的山地醫療服務方式,否則無法出門的病患,在家中只能被病痛慢慢折磨。

自1998 年起,高揚威醫療團隊開始後山醫療巡迴服務,令他感動的是,團隊秉持服務精神,堅持繼續陪伴他後山巡診,但也因為這樣造成巡診車容易耗損,幾年前,老爺車車身漸漸銹破導致雨天漏水,老舊的引擎機件經常故障,曾發生車門掉落,後車門掀起藥品散落一地的窘境。

網路募資逾三百萬 台積電贊助新車

「山地醫療不能停」,考量醫療車過度老舊經常故障,高揚威原本打算自費購車,但友人提醒他公益之事讓要眾人參與,並讓更多人知道山地醫療仍有改進之處,由於是私人診所,無法像財團法人單位,可以申請勸募字號,去年11 月,醫療團隊在網路flyingV 群眾募資平台以「偏遠部落醫療《讓距離不再是距離》 讓愛走更遠,巡診車募資計劃」提案展開募資。

此計畫共獲得881 人響應贊助,250 萬元的目標也提前達陣,期間,台積電慈善基金會主動連絡贊助1 輛新車和裝設白鐵製的醫療櫃,高揚威把募得的318 萬元餘額運用規劃在添購多項醫療儀器上,例如購買攜帶式眼底鏡,為偏遠部落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執行眼底檢查;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可急救瀕臨猝死病患;優質數位X光機和高解析度超音波,作為山區急性胸痛、肺部疾病診斷依據。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是身為台灣人的驕傲,不只對外國人,高揚威醫療團隊也是這份人情味的受惠者,嶄新的醫療巡迴車今年起印上「882」(即881 加上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數字,載著眾人的善款和愛心,繼續深耕山區巡診趴趴走;「病患在哪,我就在哪。」這趟部落行醫路,仍會風塵僕僕地持續著。

盼政府看見需求 年輕醫師願意到偏鄉

「希望政府能看見山地醫療的需求」高揚威強調,生老病死是生命中不可逆的現實,相較於平地,復興區目前的醫療品質雖有進步,但仍有很大改善空間,光是路程的距離就是一大挑戰,加上山地就業機會少,年輕人離鄉就業,留在山上都是弱勢、年老及幼童,很多連步出家門的能力都沒有,更何況生病時,等下山外出工作的年輕人回鄉協助就醫,病情已經惡化;且慢性病患的照護及用藥,和山下民眾所擁有的醫療資源無法比較,他衷心希望政府再多放些心力,真正看到山地的醫療需求,期待有更多的醫師,願意回到偏鄉服務,不為金錢名利,而是永遠懷抱著「愛人如己」的白袍精神。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