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桃園老屋魅力新氣象◆文/嚴禾光《交流雜誌108年2月號第163期(歷史資料)》

桃園擁有厚實的族群包容力,不僅是全國客家人口數量居冠的縣市,也是西半部原住民族最多的城市,新住民人口也占全台一成以上,移工更多達10萬8千人,加上閩南聚落與眷村,台灣多元族群的精髓在此匯聚。近年,老舊文化建築開始投入修復工程,重現土地與人們的記憶,讓民眾從不同角度切入,感受桃園豐富的文化底蘊。

對於既有的老舊建築,桃園具有獨特的活化與永續經營模式,不僅積極修復文化資產,更讓舊建築走進老百姓的生活,一展新容貌。以大溪為例,透過在地歷史文化的研究,挖掘舊建築的意義,並予以修復活化。從清代的老街,延伸至李騰芳、梅鶴山莊等家族故事,再到無圍牆的木藝生態博物館、街角館等,串連豐富的文化與觀光資源。現在旅客造訪大溪,除了享受美味豆干外,更喜愛走讀街巷深化文化日常,感受百年風華。

老建築新生命 桃園77藝文町

位於桃園市鬧區的「桃園77藝文町」原是桃園警察局日式宿舍,文化局以「修舊如舊」的方式,採OT(Operation Transfer,政府出資興建、民間機構營運)方式委外營運,成為桃園藝文體驗新據點。

座落於桃園市中正路77巷5號、占地3,250平方公尺的「桃園77藝文町」,有四棟建於日治時期、採日式工法木造結構的警察宿舍,屋頂鋪設日式瓦片,設有雨淋板外牆,極具特色,周圍還有多棵大樹環繞,距離桃園火車站步行僅約5分鐘,如同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園區主要分成展演空間的「六藝展覽坊」,日式無菜單料理餐廳「大正九年」、DIY手作空間與販賣在地特產的「手作販賣部」,以及從台中起家的人氣咖啡館「成真咖啡」等木造日式建築,室內保留部分竹編夾泥牆技法,園內另打造景觀水池、步道草地、公廁與涼亭等設施,每棟建物皆具不同特色。

其中,做為展覽用途的「六藝展覽坊」,為古蹟老屋原建改造,走入其中便可聞到撲鼻而來的檜木香氣,仔細觀察室內樑柱,還可發現刻在構件上的日本年號,讓人有如走進時光隧道。而文創食堂「大正九年」供應無菜單料理,口味精緻又顛覆傳統呈現方式的日本料理,令人回味。空間相連的「小」和手作坊,販賣桃園在地商家伴手禮、小農商品、木製食器、創意小物,還可在屋內體驗竹編、編織、陶藝課,戶外則有祈福亭供乘坐休憩。園區占地不大卻充滿藝文氣息,冬日來趟和風慢活散步之旅,最是愜意。

沏一壺光陰 百年茶廠再起

具有時代意義的舊建築,承載過往的情感與使命,但整修後的新生建築如何讓舊建築曾有的光芒繼續閃耀?承載歲月的光與影,襯著室外山光鳥鳴的「大溪老茶廠」就是很好的例證。

大溪區新峰里、復興區三民里交界的「大溪老茶廠」,起源於1899年日本三井合名會社來台開拓茶園,在1926年於大溪水流東地區興建新式機械製茶工廠,即當時的角板山工廠,後於1946年改名為現在為人熟知的「大溪茶廠」,是座近百年老字號製茶廠。最早生產烏龍茶與包種茶,後來為迎合歐美市場需求和皇室偏好而改製紅茶,以「日東紅茶」品牌走紅海外市場。

1956年的一場祝融之災,茶廠幾乎付之一炬,幸由工兵協助重建,才得以將寶貴的歷史遺產留存。但自1979年起,台灣茶葉價格在國際逐漸失去優勢,大溪老茶廠也因敵不過市場衝擊而歇業。至2010年台灣農林全面修繕整建,2013年底以全新風貌重現,保留老茶廠挑高建築的老滋老味,磚造混合檜木屋架,融合台、日、英式的老廠房,以藍灰色為基調,平滑光亮的水泥地板,內部混搭新舊文創元素,石牆及原木樑柱能窺見斑駁的歷史痕跡。走過半世紀的老茶廠,內部陳設的百年文物、大型古早製茶機具等,藉由導覽人員重現出當年機器日夜不停歇的榮景。

走到二樓的茶菁室內萎凋區,抬頭便可望見天花頂上的檜木縱橫交錯的衍架,雖歷經重建,因為由工兵搭建,木架前後整齊、左右對正,呈現一種規律的美感。大量採光、自然通風而特別設計的一長排木窗櫺,陽光穿透時造成不同的光影變化,更讓老廠房到處充滿歲月的縮影。一張張色彩斑駁的舊鐵椅,訴說著滄桑之美;在此處緩步行走,彷彿可嗅到當年的淡雅茶香,隨風飄送到庭園中央的靜水池區及旁側茶書屋,滌洗帶有禪意的回甘滋味。

桃園軌道願景館 從軌道歷史展望未來

「桃園車站舊倉庫」原是一處歷史建物,經桃園市政府修復活化為嶄新的「桃園軌道願景館」,透過靜態展示與多媒體互動,可一窺軌道古往今來的魅力,見證交通樞紐歷史變遷的舊倉庫賦予新生命。

「桃園軌道願景館」座落於桃園市桃園區萬壽路三段,緊鄰桃園火車站,迄今已有82年歷史,日據時期是桃園舊倉庫群之一,用來調節鐵道貨物運輸的倉儲空間,主體為西式木屋架風格,牆體磚造,修復同時保留了日據時期西式建築風格特色。入館即可看到復刻木雕的日據時期桃園驛,正門採唐破風樣式屋頂,閣樓外部裝飾採用英國都鐸建築的半木結構設計,是台灣建築史上代表性的和洋折衷式建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