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社創中心 挖掘無窮潛力◆文/陳曼柏《交流雜誌108年4月號第164期(歷史資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誰說辦公室只能一成不變?
甫踏入「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現代風格的入口設計迎面而來,三五人群正低頭忙碌,現代風格的入口設計,搭配當代思維的裝潢設計,承載社會企業在此駐紮,這裡不僅是兩排樓房建築物,它更是創造力的起源地。
為活絡及加速台灣社會創新發展,原位於金華官邸之社企聚落及青創基地已於日前搬遷至空總 APP 創意園區,更名為「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社會創新實驗中心」以「連結未來、連結全球、連結在地」為核心,期待發掘更多社會創新模式,提升民眾對社會創新的認知。
每週三進駐辦公 與業者面對面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開創每周三、五在行政院外「遠距上班」的新工作模式,寫下閣員在外工作首例。如今唐鳳固定每週三早上將「辦公室」搬到社創中心,直接聆聽社企需求,再次創下閣員在行政院外定時、定點辦公,並直接與民眾面對面的先例。社企團體上門諮詢聊天,貼近社創朋友的需求與聲音,透過創新團隊的說明釐清需求、找到權責的機關並定期追蹤,設法修訂出更完備的法規,達成所謂的法規共同創造的目標。不僅如此,唐鳳更走訪台灣各地,實際與不同的社企接觸。
唐鳳表示,「社會創新實驗中心」之落成是眾人集思廣益的落實,打造健全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為政府目前重要的施政方向之一,並承諾會一直「與社會企業同在」。
「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由空總原文電中心、軍務處兩棟建築改建而成,以共享空間概念發展的項目,多達250坪以上的空間供社企使用。其中除有辦公、營運展示、活動空間外,還有攝影棚、3D印表機等設備可租借使用。社創中心匯聚更多社會創新資源,以6個月為一期,讓有意願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團隊,可申請輪流進駐、不用支付場地費,包含實體及虛擬社創團隊等所有社會創新模式都可以在這進駐展示。例如「iGoods愛物資」是結合金流及物流的捐贈物資分享平台;「綠然能源」藉由媒合低收入戶與企業出資,協助低收入戶家庭免費換裝LED燈具,達到降低污染與改善弱勢生活的雙贏效果。
社企競賽激發創意
不僅如此,「社會創新實驗中心」更不定期舉辦挑戰賽等各項活動,建立社會問題解決方案的運作模式。例如,今年3月底舉辦的「社會創新實踐家-2019 TiC100社會創業競賽」,便以國內外特定社區為標的,從在地服務中尋找創新創業機會,為創業組織及社區成員帶入在地經濟;以社會中普遍化存在之公共議題,以及科技與創新方式解決社會問題之社會創業團隊三項主題進行比賽。
有鑒於自媒體時代來臨,社會創新團隊的宣傳行銷不僅依賴外部的傳統媒體報導,更主動出擊,搭上網紅直播熱潮,讓自己的創新產品與服務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全台社會創新網紅培育課程,於今年3月13日正式啟動,首站抵達台東,接著是台中、台北以及高雄。每週兩次共六小時,為期三週。參與者關注原住民、新住民、環保、司法正義、食農等社會議題,充滿多元性,這些新世代的社創網紅發揮創新能量,不只創造更多社會影響力,更可持續經營自己的社群品牌。
行動遠距教學 溫暖長輩的心
「社會創新實驗中心」不僅提供直播共學、科技應用及創藝廚房等軟硬體,作為進駐團隊試煉場域。唐鳳更身體力行,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造訪進駐團隊「幸福食間」位於屏東縣高樹鄉的善導書院,以行動支持社會創新協助偏鄉教育,結合社會企業、在地社區與非營利組織的循環生態系,符合永續發展目標中的教育品質、減少不平等、責任消費與生產等目標,期望創造三方共好的循環生態系。
今年農曆新年,首發「行動遠距教學課程—迎春手做藝起來」,邀請苗栗興隆社區、埔里厚熊館及屏東竹田社區,將近百位阿公阿嬤們一起動手做居家春節園藝—竹報平安紙花瓶,以直播同步互動教學方式,一步步教導如何用黑墨展現竹節的美學氣度,結合創意多元媒材的體驗,首次揮毫的長輩們,落款寫下充滿年味的「平安」。
走進鄰里推動社會創新,是「社會創新實驗中心」開創社會影響力的另一項觸角。運用在地條件,鄰里關係、社區連結、小型商店等,可有效地回應社會需要,達到永續發展功效。「社會創新實驗中心」與義村里合辦的「新春揮毫慶豬年—里民同歡活動」,邀請三位超過八十歲的書法大師現場揮毫,跨越年齡的距離,讓里民們和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體驗DIY寫春聯,充滿溫馨又歡樂的氣氛。
永續發展創新經濟模式
目前台灣在教育、性別平權、終結飢餓、終結貧窮等部分進行相當有成效,社會企業發揮很大的功勞,同時積極將這些社會企業的經驗數位化、國際化。而聯合國提出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不僅是全人類共同追求願景,也成為台灣為國際社會做出貢獻的契機。此中心的成立宗旨,以社會創新解決社會問題,展現永續發展新經濟模式。誠如唐鳳所言,採行聯合國的永續發展指標「跨部門的夥伴關係」,與社會企業一同打造更完善的生態系統,從偏鄉到城市,落實到台灣各個角落,將可改善更多的社會問題,凝聚全民一起解決問題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