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陸配姊妹在台灣」系列─重新粉墨登場 陶卉力推越劇文化◆文/池炫璋《交流雜誌108年10月號第167期(歷史資料)》

聽鄧麗君的小調,從小就嚮往「美麗的寶島」。腦海中編織著對台灣的美好想像,陶卉坦言,「我是嫁給台灣,不是嫁給我老公」。2001年,第一次踏上心中夢想之地、順利成為「台灣媳婦」,初始幸福美滿,老公突然急性腦中風後,經濟支柱倒下,陶卉一肩扛起家庭重擔,不得不放棄心愛的越劇。

2015年,在媽媽不斷鼓勵下,陶卉重拾信心穿起戲服,走出生活瑣碎,再度粉墨登場。陶卉報名參加電視台「一鳴驚人」節目,獲得第二名,不僅越劇魂回來了,也有了信心。她以自己的故事,鼓勵其他陸配姊妹走出廚房,培養興趣,迎接多采人生。

陶卉生長在貴州梨園世家,父親是京劇演員、母親則是越劇一級演員,從小跟著父母哼哼唱唱戲長大。17歲那年,陶卉進入貴陽市越劇團,邊學邊演,19歲獲得中國大陸全國第一屆越劇電視大獎的丑角最佳表演獎。在大陸曾有過一段婚姻,跟著老公住在繁華的上海,離婚後,獨自帶著小孩回到貴州老家。

隻身一人 遠渡海峽追求新生活

有過一段不愉快的婚姻,不服輸的陶卉暗自設定下一段婚姻目標:「一定要嫁到更好的地方」。看到很多劇團姊妹嫁到美國、澳洲等英語系國家,必須從頭學英文,很辛苦,她心裡想著下一個停泊港口必須是華人世界的新加坡、香港、台灣這三個地方不可。

跟許多大陸人一樣,陶卉從小對台灣的印象就是「美麗的寶島」,乾媽在兩岸開放交流後,嫁給一位台灣老兵。乾媽形容台灣很美,透過她的介紹認識先生,並決定嫁到台灣。

然而,「先生到大陸貴州娶我之前,只見過他的照片,沒約過會、也未曾見過本人,連他的家境如何,做什麼工作都不知道。」陶卉很大膽地把未來人生,賭在一個從未謀面的退伍軍人身上。

夫婿長她14歲,大轎迎娶時,也是雙方第一次見面。「還記得當時,我們全家開家庭會議,我未來的先生個子矮、長得也不好看,媽媽、姊姊疑惑地三番兩次重覆問『妳確定要嫁嗎?』我很堅定說,『一定要嫁!』」

「現在回頭看,實在不曉得當初怎麼會有這樣的勇氣,留下一個小孩在老家,隻身跟著一個不認識的陌生人遠渡重洋展開新生活。」

陶卉身上有一股「勇敢追夢」的特質。剛到台灣,她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先生很珍惜這一段婚姻,對她溫柔愛護有加,不久,生了一個女兒,每天在家相夫教子。過年時,鄰居們知道她會唱戲,會合力拱她上台表演一段。

「剛到台灣,很多事都覺得新鮮有趣,最大的衝擊莫過於最選舉,我們那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無論是里長、市民代表還是議員選舉,陶卉一頭栽進、熱心參與,幫忙發傳單、也去插旗子,就算沒拿一毛錢,還是做的很開心。最令陶卉訝異的是,選舉開完票,隔天早上,所有競選旗幟、布條瞬間消失,街道清理地乾乾淨淨,讓她對台灣人民的素質刮目相看,真的很了不起。

丈夫突然病倒 生活遭逢劇變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6年5月,陶卉迎來厄運。有一天,先生坐在家裡,突然說「我看不到東西了」,沒多久陷入昏迷。緊急送醫後,確定罹患急性腦中風,進入加護病房救治,整整住了21天。「那時候,醫師請家屬要有心理準備,準備後事。」當時,陶卉心慌意亂,在台灣沒有親人、沒有朋友,一時間無依無靠,完全不知該如何是好。

台灣人的善良與愛心,協助陶卉渡過最煎熬時刻,社區的左鄰右舍、里長、里幹事等出錢、出力,幫忙照顧小孩、維持基本家計,讓她可以照顧先生。

這段低潮期,母親問,「要不要帶著女兒回大陸生活?」為生活所迫的陶卉也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不過,3歲女兒卻說「我是台灣人,我想留在台灣。」女兒的話,改變她猶豫不決的心,她決定要留在台灣陪先生、女兒努力撐起這個家。

家庭支柱倒下,重擔由陶卉扛起。接下先生的資源回收事業,但因隨著景氣下滑,收入減少,甚至難以維生,只好外出另尋他職。一邊照顧先生、一邊養育小孩,每天付出許多時間與精力賺錢,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

重新穿上戲服 走上舞台再展身段

好不容易走出家庭困頓期,日子一天一天轉好。母親每年都從貴州來台探視陶卉,每次見到她,總是不斷鼓勵,希望她不要放棄越劇。

在媽媽鼓勵下,2015年陶卉以「台灣媳婦」身分,參加大陸中央電視台「一鳴驚人」節目表演越劇,獲得銀獎;2017年,參加第一屆全球越劇戲迷大賽(南京「梨園漫步」),也獲得銀獎;2018年,參加全球越劇戲迷嘉年華,同樣獲得銀獎。

擁有如此深厚功力是從小打下的深厚基礎。「小時候一邊學戲、一邊表演,劇團上山下鄉、巡迴演出,跑遍整個貴州省,沒有一個地方我沒去過」。當時,沒有電視、手機,村民聽到文藝劇團要來表演,家家戶戶都很高興,早早搬凳子佔位置,表演非常盛大,經常一演就是一個月。她還記得小姑娘時代,曾演過媒婆角色,因為演得還不錯,下了戲之後,很多鄉民送她熱的炸粑。

開班授課 回饋社會

參加比賽,陸續抱回大獎,陶卉愈來愈有自信,也希望把越劇文化與唱腔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很多人看到節目表演後,紛紛打聽「陶卉老師在哪邊開課?」戲迷粉絲的期盼,以及親友鼓勵,陶卉決定開班授課,傳授一身技藝。

陶卉說,「第一次開班授課有25個名額,我一直很擔心會不會沒人要報名?沒想到報名網頁剛上線,24小時內報名額滿,還有人排候補,我好意外台灣竟有這麼多人喜歡越劇。」

「第一堂課時,我問大家,現場沒有戲劇底子的請舉手,結果一個都沒有。後來才知道,裡面有好幾位『老師級』學生,她們也在外面教課,特別來向我學越劇,真是教學相長。」

陶卉的越劇班受到學員肯定,第一期3個月結束後,接著下一期開班,還是爆滿。兩年過去,到現在已經開了6期,學員評價很高。

陶卉來自貴州偏遠鄉下,她知道新北市有不少同鄉以及陸配姊妹。「我常常跟姊妹們說,人一定要走出來外面,不要只坐在家裡,坐久了就會想家,一定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無論是唱歌、演戲,或學習烹飪、化妝都好,一定要走出來與大家接觸、互動」。不過,陸配姊妹反應,平常忙這忙那,哪有時間上課?我跟她們說,「一週花2小時,就能豐富妳的生活,絕對有價值。」

如今新住民越劇班已開班3期,上課姊妹愈來愈多,每期都有新人加入。新住民班只要繳交象徵性費用就能上課,陶卉幾乎是義務性質教導,支撐她繼續做下去的動力是,希望幫助姊妹過更有意義的生活。

從貴州姑娘、台灣媳婦到新住民母親,陶卉從2001年嫁到台灣已超過18年,如同她當初對台灣的想像,「台灣很好、台灣人很棒」。她也期望可以得到「台灣婆家」更多的愛惜與包容,這樣會讓媳婦願意付出更多、做得更好。

陶卉觀察,現在台灣政府很重視推廣新住民多元文化,無論是東南亞文化、還是大陸各地的家鄉民族文化,都應該搬到台灣這塊土地上,與在地融合,成為台灣的一部分。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資源與協助,讓新住民們有各種舞台與機會,將這些豐富的多元文化內涵,傳遞到社會上每一個角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