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台科大「行動工程師」 跨海服務東南亞偏鄉小學◆文/吳柏軒《交流雜誌109年2月號第169期(歷史資料)》

2017年開始,台灣科技大學裡一群 20歲上下的學生,放棄寒暑假悠閒享樂,自費遠赴印尼、越南的乾燥高原、濱海偏鄉服務,不僅在荒漠搭帳篷,躺在小學教室堅硬地板上,忍受破洞蚊帳裡的蚊蟲叮咬,仍透過和各國學生合作,為其打造農耕灑水車,興建化糞池及廁所,重新粉刷圖書館,蓋孩童遊憩場等,化身為「行動工程師」,實踐愛心無國界。

師法「無國界工程師」 助弱勢社區基礎建設

談起學生行動初衷,活動發起人之一、台科大工程學院院長劉志成表示,這與國際「無國界工程師」概念有關,尤其是在歐美乃至韓國大學校園內行之有年,發展成熟的活動,類似無國界醫師一樣,透過大學校園內的年輕學子,結合退休工程師、各界人士等,籌組團隊到其他國家地區,改善弱勢社區的基礎建設,如挖井、建排水溝、修築道路等,並透過小小工程讓社區培力、增進更多互動,助其永續發展。
台科大多年耕耘東南亞國家招生,累積不少印尼畢業校友。

劉志成說,當初想與印尼校友維繫情感,加上校園提倡綠色環保永續精神,便決定結合無國界工程師概念,與在印尼泗水理工學院(ITS)任教的校友接洽,2017年正式成立台科大「行動工程師」團隊,暑假將首批12名學子派到印尼泗水偏鄉服務,劉志成笑稱:「學生真的很有意思,每人要花2萬5千元,暑假跑去偏鄉住帳棚、給蚊子咬!」

劉志成表示,剛成立時完全沒奧援,幸獲校長廖慶榮支持, 核撥50萬元經費協助,但一趟長達21天的志工服務團行程仍須學生自費,次年起除了印尼泗水,新增與印尼韋地亞曼達拉天主教大學(WM)為第二合作夥伴,服務當地偏鄉,到了第三屆,再增加越南肯特大學(CTU)夥伴及偏鄉駐點,參加學生人數也從首年12人、次年19人,增加到第三屆30人規模。

學生志工現身說法看到改變很有成就感

台科大設計系大三生張雅筑說,自己參加印尼泗水大學的團隊,遠赴一處叫Puhsarang偏鄉服務,同團更有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國學生,大家主要協助當地小學的設施改善,包含垃圾回收、圖書館重建等,也執行在地的水資源及衛生調查,如粉刷圖書館時邀請孩童一起參與蓋手印塗鴉,煥然一新之後看見孩童更愛進圖書館閱讀。

第二屆團隊成員、電機系楊宗穎說,Puhsarang的小學廁所殘破不堪,有的甚至連馬桶和水管都沒有,導致孩童寧願直接在海邊如廁,也不想使用廁所 眾人便合力裝設馬桶、水管管線,並重鋪磁磚、建造化糞池淨化汙水,終於讓孩童習慣使用廁所、改變戶外如廁習慣。

而Puhsarang農民收入微薄,僅靠特產洛神花製成乾燥花販售維生,設計系大二生王妤文表示,改善當地收入迫在眉睫,故團隊開設工作坊,教導農民利用洛神花製作化妝水、果醬、冰棒等特色產品,協助開發產品包裝,繪製宣傳海報等,提高特產附加價值,農民無不歡欣積極學習,做出來的化妝水跟冰棒也受到當地人歡迎,很有成就感。

張雅筑說,到印尼當志工最大不同在於體驗了文化交流,最初抵達由在地寄宿家庭home爸、home媽招待,透過印尼同學翻譯,或彼此肢體語言溝通,工作時須與不同國家的組員協調,每天朝九晚五之餘,也練習印尼傳統舞蹈,只為最後離開前帶來更多歡樂,三週相處下感到home媽宛如親媽般關心,會擔憂自己晚歸等,回台前更寫卡片、聊內心話,聊到同伴都落淚,很難忘這段海外志工生涯。

打造移動式噴灌水車 綠化村莊景觀

台科大與印尼WM大學的合作則是深入另處偏鄉Curahcottok,第二屆團隊成員、化工系吳旻臻說,該地一年只下幾天雨,乾旱非常嚴重,為使居民可種植作物,除了設計固定式灌溉系統,也打造一台移動式噴灌水車,採太陽能板動力灑水,但因偏鄉資源有限,施工鋼材還需跑到廢棄材料行購買,施工期間還遇上森林火災,眾人趕忙接水管滅火,回憶相當珍貴。

第三屆團員、材料系廖心妍則接手吳旻臻等學長姐的工作是,持續研究,強化移動水車裝置,增強加壓幫浦、改善出水、入水管線,使灌溉範圍達到100公尺,讓在地村長十分高興,夢想著種下楊桃樹、芭樂樹等經濟作物,綠化村莊、製造觀光契機。

「我到村莊的時候有嚇到,真的是一片什麼都沒有的高地」,廖心妍回憶,Curahcottok一片荒蕪,當地人直接露宿在只有幾根支柱撐起的棚子下,學生服務團也就地搭帳篷,白天工作既熱又辛苦,晚上躺在荒原與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交心,在映照滿天星斗的水池中游泳,也受到在地印尼人熱情款待,幸福感實在難忘。

觸角到越南 建置圖書館與遊樂設施

行動工程師團隊在2017年更把觸角伸到越南芹宜市,與當地肯特大學的學生合作,深入偏鄉社區,參與計畫的材料系鄭維昕說,當地社區以新建的小學作為社區活動中心,但除了建物主體外,「什麼都沒有」,跨國團隊投入空間規劃及藝術彩繪,並在校園建置遊樂場,讓孩童有了盪鞦韆、蹺蹺板,建置創新教學教室、圖書館等,充實孩童的童年。

鄭維昕說,出發前就知道要睡在小學教室,洗澡也在小學廁所接管用冷水沖洗,不料當地蚊蟲很多,加上蚊帳破洞, 晚上與蚊蟲共枕,如果不小心吃到海鮮狂吐,看診時語言不通,所幸最後都化險為夷。鄭維昕在服務中體認真正的志工心得,不是把自己當作先進國家,而是要打開自己心胸吸收在地文化,真誠溝通與互動, 盡能力所及去改變。

台科大將長期駐點經營 邀印尼、越南大學生訪台

劉志成說,當初命名行動工程師,就是要培養學生喜歡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迎向挑戰, 動手實作的「行動力」。聯合國提倡的「永續發展目標」,也與世界各國大學發展「大學社會責任(USR)」不謀而合,台科大與印尼、越南等合作,就結合各國的 USR 資源,如第二屆起我方教育部提供每年420萬元經費給台科大,印尼、越南各校也有其國家資源,未來將鎖定三個駐點社區長期經營,今年將邀請印尼、越南等國的大學生來台,在宜蘭大同鄉、南澳鄉等三個原住民族聚落開啟跨國行動工程師服務。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觀察,參與行動工程師團隊的學生,需在有限時間內針對不同地區執行改善工程,考驗學生實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具備與跨國團隊成員合作的溝通協調能力,如今越來越多台科大學生懷抱熱血加入,發揮各自專長技能,更嘗試以不同文化及觀點切入,解決當地人的生活問題,不僅開拓國際視野,英語溝通及協調能力也大幅提升。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