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老宿舍變身「共享辦公室」 台首座NPO聚落臥龍藏虎◆文/陳琪《交流雜誌109年2月號第169期(歷史資料)》

樹海環抱的重慶南路上,一棟簡約、沒有醒目招牌,黃橙色交錯的建築物引人目光,住在這棟建築物的主人是,培育過無數頂尖人才的北一女教師。半個世紀過去了,老宿舍斑駁破舊,一群民間人士與政府通力合作,把老房舍變成全台第一座非營利組織(NPO)聚落,這也是台灣「共享辦公室」的起始點。

「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次到這裡時,正下著滂沱大雨,老建築禁不起大雨沖刷,雨水就像瀑布一樣,一路從四樓傾洩下來」,台北市社會局人民團體科長謝宜穎回想著第一次看到北一女教師宿舍的情景。

理事長的家充當會址NPO 為房事傷腦筋

一遇大雨就變成「瀑布屋」的破舊四層樓建築,位在台北市精華路段重慶南路與寧波西街,共有18戶,老師因病過世、移民美國,12戶是空戶,空屋率相當高,成為名實相符的蚊子館。柯文哲市長上台後,下令清查市府各局處閒置空間,希望地盡其利、物盡其用;爾後形成台北市舊有房舍改建風潮,例如校舍改建為幼兒園或托兒所,財政局的老舊房舍也變身為「文創基地」,社會局則是創建台灣第一個 NPO聚落。

眾所皆知,台北市房價高、地價高、租金高,房事「三高」,許多民眾及年輕人只能望屋興嘆,很難擺脫無殼蝸牛宿命,就連租房也變得愈來愈吃力。尤其,公民團體(NGO)與非營利組織(NPO)財力匱乏,身為社團負責人的理事長經常得為房事傷腦筋,因此, 把自家地址變成協會或社團會址做為變通,充分顯露民間社團財務捉襟見肘。

4位倫敦年輕人發起「共享辦公室」

隨著全球「共享經濟」風潮興起,人們愈來愈懂得珍惜資源,也愈來愈提倡資源共享;不僅腳踏車要共享、計程車也要共乘,現在連辦公室也要共租。「共享辦公室」概念,起源於2005年,由4位英國倫敦年輕人發起,他們創設HUB(中心),後來演變成「IMPACT HUB(影響力中心),近年台灣也引進共享辦公室觀念, 台北市社會局雖扮演領頭羊角色,倡議者卻是社運界人士。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倡議,台北市政府能夠找閒置空間提供NPO 使用,進而產生群聚效應,這個計畫由不懂工程的社會局扛下重擔。他們用很少的預算,就把破破爛爛建築改裝成帶有文青風格的現代辦公室,帶動舊建築重生;然而,建築外觀大改造,只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營運管理。

「台北NPO聚落」由年輕但經驗豐富的「IMPACT HUB Taipei」(社會影響力製造所)團隊取得經營權,對一家規模不大的年輕公司來說,要管理18戶公寓不是件輕鬆的事,內部裝修只是基本功,若要兼具設計感或文青風就得動腦,並獲得企業贊助。不可諱言,成為苦哈哈非營利組織(NPO)的二房東是一項挑戰,既要自行負擔經營管理費用,例如,水電費、清潔費及保全,也必須遵守市政府的租金收取標準,租金不能太貴,甚至比周邊租金便宜,前6年不太容易賺錢,只能力求不賠錢。

「IMPACT HUB Taipei」共同創辦人張士庭坦言,把房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確實投注不少資源,「我們是小型公司資源不多,除了關切是否賠錢外, 還要擔心 3 年合約之後,會不會有下一個 3 年。」

李安妮人脈廣串聯資源 義美成天使投資人

幸運地,張士庭遇到貴人,前總統李登輝的女兒、現任台綜院副院長李安妮博士。「安妮姐有很多人脈,也認識不少政治人物及企業家,她幫我們串聯很多資源,食品龍頭義美公司成為 NPO 聚落的天使投資人,除提供資金之外,也派經理協助我們營運,這些都是安妮姐的幫忙。」

天助還要自助。謝宜穎科長發現IMPACT HUB團隊很厲害,他們擅長找資源,說服日本知名企業大金公司提供冷氣機並維修保養,開創「冷氣機出租」新的商業模式,省下可觀的買冷氣費用;而政大 EMBA 也經常扮演「小天使」角色,捐贈微波爐、烤箱等家電用品。

非營利組織多強調永續性,台北NPO聚落一樓門面體現永續價值的理念。大型連鎖超市家樂福長期耕耘食物轉型計畫,鼓勵消費者自帶環保袋,試圖影響消費者改變消費習慣,義美咖啡館也販售有機商品。現今已有17家NPO進駐,包括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城市浪人、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等,每一個團體根據自己的需求承租三房一廳、一房或一個座位。例如,倡議型團體只須一人就可以處理大小事務,只租一個座位。

不論承租坪數大小,IMPACT HUB團隊提供網際網路、辦公室清潔、冷氣、收信、保全等服務,還有共享餐廳,包括冰箱、電鍋、鍋碗瓢盤、洗碗機等廚具一應俱全,承租者可在廚房展手藝、蒸飯、煮泡麵, 在明亮乾淨的共享餐廳用餐,幸福感跟著上升。

由於台北NPO聚落是全台第一座共享辦公室示範點,很多媒體陸續報導,從去年7月開幕至今,已超過25個國家NGO與NPO組織實地造訪,連外交部「NGO國際事務會」也希望與IMPACT HUB團隊合作打造一個國際公民團體組織(INGO)聚落或國際非營利組織(INPO)聚落,讓國際民間組織進駐,與台灣展開多層次民間交流合作。

內容共享 企業與NPO合作新模式

張士庭很贊同國際民間組織相互交流,也具體落實概念,台灣海外援助聯盟(Taiwan AID)是NPO聚落一員,長期從事海外援助,協助東南亞國家、尼泊爾的弱勢族群。而台北市婦女新知基金會則力行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理念,回收民眾家裡不要的牛仔褲等牛仔布料,做成帆布袋或可愛包包出售,形成回收再利用的循環經濟。

隨著國內外組織、政府部門、企業界的造訪,「這裡的NPO很容易跟著被看見,有些企業支持某NPO理念而直接跟他們下訂單,無形中幫助NPO與企業的連結。」張士庭認為,「共享辦公室」不只是空間共享,最重要的是「內容共享」,找出企業界與非營利組織的合作模式,透過創新觀念刺激企業發展,企業也可挹注更多資源給NPO,創造雙贏。

身為台北NPO聚落的經營者張士庭心中默默許下一個心願,期待把台北NPO聚落品牌建立起來,做出好口碑,也期待未來在桃園、台中、高雄、台南等地能有「NPO 桃園」、「NPO 台中」等,讓台灣大城市都有NPO聚落,為台灣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