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喘息咖啡館 家庭照顧者的溫馨避風港◆文/陳以琳《交流雜誌109年6月號第171期(歷史資料)》

「再忙,也要跟自己喝杯咖啡」,這句改編自經典廣告金句的台詞,拿來向家庭照顧者殷殷喊話,再貼切不過。近年屢屢躍上媒體版面的長照悲歌,兇手鮮少是前科累累的罪犯,反而多半是你我身邊再熟悉不過的鄰家叔叔、鄰家阿姨。一個人會走向親手結束至親生命的道路,突顯家庭照顧者肩上擔子之重,遠超乎我們想像。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幾乎沒有人可以免於擔任家庭照顧者的角色,提供家庭照顧者心靈補給的「照顧咖啡館」,應運而生。

高齡社會下的必然需求

台灣人口老化情況有多嚴重?所謂「高齡化社會」,係指65歲以上人口達總人口的7%,「高齡社會」則為14%。台灣在1993年便進入高齡化社會,到了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高齡人口達到總人口的14.5%。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比例超過20%,意味每5人就有1人是老人。

根據內政部統計,2018年國人平均餘命80.7歲,其中,「需要依賴他人照顧」的不健康存活年數是8.8年,而臨死前平均臥床7.3年,並不算短。除了高齡人口,目前佔台灣總人口比例4.5%的身心障礙人口,亦有長期照護的需求。根據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調查,沒有交替照顧、僅有一名家庭照顧者的家庭佔了一半以上,一個人須同時肩負兩個人以上照顧責任的狀況也高達三成。長達7、8年的漫漫歲月中,家庭照顧者勞心勞力,背負巨大壓力的他們,其心靈與情緒的出口,究竟該往哪擺?

「照顧咖啡館」是一種新嘗試,也有人稱為「喘息咖啡館」。顧名思義,透過咖啡店的輕鬆氛圍,讓家庭照顧者可以在此得到心靈的喘息及充電;它同時也是一個資訊平台,家庭照顧者可以在此獲得長照資訊,透過這層管道,公共及公益資源也更有機會觸及這些真正需要幫助的群體。

社區性的心靈喘息服務

「照顧咖啡館」的構想在歐美日已行之有年,在台灣邁入高齡社會之際,越來越多組織借鏡國外,發展出不同創新模式的照顧咖啡館。

「心不懶喘息咖啡店」就是一個例子。心不懶的前身為康社力協輔工作室,方將任等4名心理諮商師組成。工作室主要是與社福機構合作,負責設計心理協助方案並參與執行,如撰寫企畫並舉辦相關講座、活動等。由於沒有固定據點,康社力團隊提供的服務有如打游擊一般,資源與成果難以累積與延續,促使方將任有了建立基地的念頭。擁有心理師與咖啡師證照的方將任,選擇以咖啡為媒介,希望能建立一個放鬆身心靈的空間,儲存並散播他跟夥伴們的專業能量,讓更多有需求的人可以看見他們,「心不懶喘息咖啡店」因而誕生。

咖啡店成員來頭不小,是一支堅強的團隊,包括心理諮商師、律師、教育工作者、社工等。團隊希望以咖啡店為據點,站在與民眾接觸的最前線,凝聚更多熱心助人的專業人士與社區民眾,提供弱勢族群與照顧者喘息服務。咖啡店以社會企業形式經營,賣出每一份餐點、每一杯咖啡的收入,都將在扣除80%的營運成本後,將剩餘20%的營收用於經營心理衛教網路平台,作為提供喘息服務、公益活動等的「喘息公益基金」。

走進心不懶喘息咖啡店,原木色調的裝潢風格,讓人有如回到家一般的溫暖,肩上背負沉重壓力的人們,在這樣的輕鬆氛圍下,心靈逐漸敞開。在享用咖啡及餐點的時光,顧客可向心理諮商師諮詢心中的疑惑,或是請教心理衛教知識。雖然礙於法律規定,心理諮商師在咖啡店中不能提供諮商服務,但在與顧客互動的過程中,諮商師會適時地引導及提供建議,必要時也會協助轉介。

在心不懶團隊的專業與熱情下,心不懶咖啡店慢慢發揮了「喘息」的功效:有人終於放手讓身心障礙的孩子學習自理,有人則找到人生不同的方向。這些轉變,成了心不懶團隊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他們更積極投入公益服務,希望能擴大團隊的正向影響力,深入社區角落,讓生活壓力大的人們都能在這裡得到喘息。

公部門也加入喘息服務行列

除了民間力量的投入,近幾年政府也開始重視家庭照顧者的身心靈健康,投入資源建立社區性的社會支持系統。

繁華的復興北路旁,一條僻靜的小巷中,一棟有著可愛庭院及童趣彩繪的建築坐落在街邊。乍看之下會以為是新開幕的咖啡店,靠近仔細一瞧,才知這是老屋改建的日照中心,完全顛覆一般人對日照中心的想像。

「復華長青中心」是台北市政府因應高齡社會的嶄新嘗試,這棟建築的前身是稅捐稽徵處宿舍,鑑於屋齡老舊且多數住戶皆已搬離,台北市政府活用餘裕空間進行老屋活化,規劃成為銀髮長照的社福大樓。建物經過翻修拉皮後,50多年的老公寓脫胎換骨、煥然一新,搖身一變成為帶有復古氣息的優雅建築。

這間日照中心的特殊之處在於,相較於一般冰冷、沒有活力的照護空間,復華長青中心在一樓開設「照顧咖啡館」,用木質桌椅、明亮燈光和可愛裝飾營造出溫馨感,讓所有進來的人們都可感受到溫暖。這間全台第一家結合日照中心的咖啡館,除了以每個品項50元的銅板價格提供顧客點心及咖啡飲品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為輕度失能、失智長者規劃「煮咖啡」、「店員服務」及「烘焙」等職能課程,並舉辦家庭照顧者喘息活動或講座。這裡也是社區長者的共餐空間,讓長輩可以走出家門與他人互動聊天,大大提升「社交力」。室內的空間設計也特別貼心,考量到長輩的安全,咖啡館以強烈對比的配色,減輕長者的視差,就連桌腳和椅腳都採鈍化處理,以減輕長者不小心撞到桌腳時的傷害。

除了一樓的喘息服務,復華長青中心其他樓層也很精采:二樓是書房、交誼廳、活動區;三樓是泡茶區和夜間住宿區;四樓是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有簡易廚房、平面多功能教室和課桌椅大教室;頂樓則是屋頂菜園,有魚菜共生池和植栽區。無論是社區居民、家庭照顧者還是被照顧者,只要踏進這裡,都能取得合適的服務和資訊。

陪伴照顧者走過漫漫長照路

誰是家庭照顧者?幾乎沒有人不是,只是時間的先後差別而已。高齡浪潮襲來,幾乎沒有人可以倖免。所幸,在漫漫的長照道路上,民間與政府合力建構社會支持系統,以咖啡店為服務窗口,讓不習慣尋求心理治療機構幫助的人們,可以進到這裡,坐下來,喘口氣,啜一口咖啡,聊一聊心事。壓力紓解,心打開了,前面的方向就清晰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