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

創意造就台灣防疫優等生 民間點子多幫大忙◆文/羅素《交流雜誌109年8月號第172期(歷史資料)》

新冠肺炎從去年12月在中國大陸武漢市出現後,旋即造成大流行,疫情至今未見減緩,全球確診數逾上千萬人。台灣因政府、民間通力合作,防疫超前部署,成為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回首疫情延燒時,台灣人積極發揮創意,有效避免疫情擴散,創造令人安心的社會環境,民間推動的創意防疫作為,讓國際看到台灣傲人的防疫成就。

從建置口罩地圖開始 民眾不再擔心撲空

回顧年初疫情開始爆發時,民間瀰漫著恐慌的氣氛,民眾囤積口罩,便利商店的口罩往往到貨就被搶光。當時有一位優秀的軟體工程師、台南「好想工作室」創辦人吳展瑋,2月初熬夜完成第一版的「超商口罩地圖」,號召大眾回報全台上萬家超商的口罩即時銷售狀況,並提供查詢,以免讓想買的民眾撲空,當時6小時內超過50萬人次點擊、最高紀錄1200人同時在線。隨後,政委唐鳳與吳展瑋聯繫,展開與民間的合作,有了配合口罩實名制的「即時口罩地圖」,讓民眾查詢藥局販售狀況。台灣人這次運用大數據抗疫的成果,國際社會驚艷。

不過,新冠肺炎的疫情仍相當嚴峻,政府今年1月底雖緊急徵用口罩,隨後統一由藥局專責販售,並採用實名制,依照身分證字號分單、雙週,讓民眾透過健保卡來購買;但在疫情尚不明朗的情形下,藥局仍經常一開門就大排長龍,很多藥師更是沒日沒夜的分裝口罩,相當辛苦。

買不到口罩、面罩怎麼辦 DIY最好用

在口罩依舊缺乏的情況下,許多人開始發揮創意,自製口罩套或面罩,網路上也出現許多教學。其中,台南奇美醫院麻醉部醫師陳冠廷2月在個人臉書分享自製口罩的方式。首先挑選一塊自己喜歡的布,每呎(30*105公分)可以做3個,在布口罩的背面開口,置入不織布如紗布、乾燥後的濕紙巾等當作濾材,有效避免飛沫傳染,貼文已有超過2萬次分享。

另外,台北市教育局今年3月也和興采實業、亞東技術學院合作,由興采捐贈750碼特殊防潑水抗菌材質布料,鼓勵學生自製防疫口罩布套,搭配服裝經過整體設計後,舉辦走秀活動。口罩布套不僅能延長口罩期效,更兼具時尚感,當戴口罩變成一件時尚潮流,就不再只是枯燥單純的防疫工具。

在台東,有卑南族的文創工作者發揮創意,在布口罩上刺繡,繡出各族圖騰,並在布口罩裡頭附上一層由植物「黃荊」所製的草藥包,「黃荊」能防蚊,並兼具殺菌功效,且味道清香,讓戴口罩不再感到不舒服。

台中大里區的光榮國中教師袁靜娟則因擔心學生拿下口罩時隨手擺放,可能成為散佈病毒的防疫破口,與學生討論後,決定利用L夾自製「口罩夾」,學生們透過量測、裁切、摺疊塑型,最終完成「口罩夾」,並將經驗分享給其他班級。最後,全校學生自主生產超過3000個「口罩夾」,讓師生都可安全的收納口罩。

對於第一線接觸各式患者的醫療人員來說,防疫極為重要,許多醫師除了戴口罩外,也會加戴防護面罩。但從網購平台來看,防護面罩的價格從20元到80元不等,疫情爆發初期,面罩數量同樣缺貨,所以就有醫師和護理人員決定採自製的方式。屏東基督教醫院院內同仁自組「生產線」,將透明塑膠片黏上雙面膠、泡綿,接著穿上鬆緊帶,完成防護面罩,一個成本不用10元,不過相當耐用,既省錢又不怕斷貨。

消毒機器人好威 竟是小學生的設計

除了上述口罩、防護面罩透過DIY的方式自製外,防疫作為當中很重要的一點,還有周遭環境的消毒,以及自身的清潔。許多大型民間公司紛紛從國外訂購消毒機器人、自動噴霧器,不過在台灣,同樣也有DIY消毒工具的能量,而且很難想像,竟然是學生發揮的創意。

高雄市林園國小,學生們用樂高積木組裝自動感應酒精消毒機器人,吸引路透社前來報導。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自行組裝樂高消毒機器人,其原理為消毒機上方有一個超音波感測器,當偵測到雙手後,會啟動馬達、帶動齒輪按壓噴霧器把手,從噴霧器中自動噴出酒精消毒液,如此一來,學生不需用手去擠壓噴霧器,也降低了接觸感染的風險。在消毒機器人旁邊放著小學生繪製的幾幅圖畫,說明出入醫院、廁所與花園,都是需要洗手的時機,校內同學也會利用下課時間,排隊使用自行組裝的消毒機器人。

無獨有偶,台南市的北門高中,學生自行組裝消毒機器人;不過,這台機器人主要是針對環境進行消毒,機器人揹著消毒桶,裡面裝著具備殺菌效果的次氯酸水,穿梭在社區、校園內大規模噴灑消毒,使用機器人不僅能避免清潔人員的皮膚接觸到次氯酸水,同時也能減少清潔人力。

另外,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也在今年7月舉辦「防疫自造松」營隊,邀請參加者進行交流,設計能在生活中製作、開發、利用的防疫作品,藉此激發台灣民眾創意的能量。由於疫情的因素,讓許多過去沒有機會進行交流的民間高手,紛紛創建平台來腦力激盪。

假人穿球衣球帽加油 機器人「應援團」國際矚目

談到防疫作為,為了讓民眾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感染,國內大型運動賽事採取不開放觀眾入場的「閉門賽」形式,僅留下球員在場內打球,民眾只得透過電視轉播看球。然而,現場少了觀眾的加油吶喊,總感覺比賽少了一味,因此,有球團發揮創意,在看台上安排機器人和假人,穿上球隊的加油球衣、球帽,坐上觀眾席,組成「應援團」,營造熱鬧的氛圍。中華職棒樂天桃猿隊的這項創意,也讓中職成為國際媒體注目的焦點。

另外,在這一波防疫作為中,民間的文化創意也是一大亮點,故宮南院在今年4月26日落幕的「清明上河圖」特展,因疫情導致遊客減少,故宮南院的小編引用「清明上河圖」,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提醒民眾,在清明上河圖中的人物都知道要保持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的社交距離,既幽默又能衛教。

同樣是故宮南院,還將宋太宗的立像製圖,設計戴上「彩虹口罩」,強調博物館支持性別平權,並鼓勵民眾戴口罩。

民間的配合與自覺 造就台灣防疫傲人成果

許多大型企業也是超前部署,紛紛施行「異地備援」機制,讓員工以分區、分組、分時或是居家遠距上班的方式辦公。雖談不上創意,但對於行事風格向來保守的大企業來說,願意在疫情爆發初期進行這樣的安排,同樣值得肯定,因為「異地備援」不只能保護員工和公司,也為一成不變的工作型態增添一分彈性。

回想起當年SARS重創台灣社會的陰影,這次民眾對於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顯然已提前防備,不至於像許多歐美大國疫情不斷延燒,這些來自民間的防疫創意作為,更是台灣今天能取得如此高的防疫成就,最重要的靠山之一。「Taiwan can help」的口號,隨著口罩出口到國外,響徹雲霄,其實這句話更精準的說,應該是「Taiwan can help ourself」,抗疫成功不只要歸功於政府的防疫團隊、醫護人員,更重要的,還有台灣人民的自覺及配合。

回頁首